我今天弄一辆准备试车的仰望U8L,刚下车就感觉这车有点戏精。正巧我和朋友在门口聊,他非要问:你这个车越野厉害吧?我笑笑:你还真别小看它。其实嘛,作为一个汽车行业的老司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车调教偏向舒适,而不是那种硬派越野。
既然是试车,就得拼一下真实体验。厂家硬是叮嘱我别折腾:试车别折腾复杂的越野,那车不是真的越野车。我当然知道,这话是怕我把车弄伤。但我心里想:这车主要就是冲着越野去的,哪能就给它设个禁区?于是我心一横,直接换了个22寸的AT胎。对,原装的好像是20寸轮毂,实际用起来,胎壁厚点才能越野有底气。
准备工作其实挺麻烦的。车轮拆下来,换上新胎,调校胎压,至少得16-18 PSI才能上泥。Ok,我还真想一试,这车比我预期的要偏硬,但越野气场还算到位。投放泥坑的瞬间,车底喷起的泥巴挺不赖的――那感觉像小时候玩泥巴一样,童年的回忆涌上心头。
这时候,有个细节我不得不说。盗韩路微博说:22寸轮毂的越野胎,看起来多业余,那扁平比玩一次就废。我之前想过:大轮毂、低扁比,不太适合粗糙路况。来,咱们打个比方,像生活中的平衡概率。大轮毂好看,但扁平比一低,抵抗震动能力就差。那我换大轮胎的心思,就是想稳,也要看路况。
试一试的过程中,才发现一点:22寸轮胎确实轮毂大,泥里转个圈挺难的,轮子抓地力还行,但速度一快,冲泥坑就得小心操控,否则损坏扁平比我觉得很大风险。车内的悬挂表现还不错,特别是15cm的总行程,遇到坑坑洼洼基本不吭声。但我一边越野,心里总打个问号:这样硬的路感,会不会对底盘造成影响?
性能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和一些标价类似的SUV比,比如某国产品牌带硬派越野标签的,实操差异挺大的。后者悬挂可能更软,隔震好,但牺牲了部分操控稳定性。而这车,是更偏向城里人开开,偶尔越个野的定位。
你觉得:这车到底是越野硬核,还是应付一下就算了呢?我翻了翻笔记,算了个粗心算:百公里油耗大概估在12L左右,用料和动力消耗其实还行;再算算保值率,可能一年下来亏个三五万,算得上平平。我旁边的修理工还说:修车不便宜,换个轮子都得一千多!还倒苦水:这车胎容易刮扣,泥里卡住,不比越野专用的强。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一边越野,一边琢磨:这车设计的逻辑是不是越野就是玩个感觉,不像那些真正的硬派越野车那么拼。就算顶配,底盘也不是特别硬核,悬挂毕竟偏向乘坐舒适。至于后轮转向,那实际体验怎么说?我试了一下,单侧6度,感觉路上调头时比一般车顺多了。
问一下读者:你觉得,这样的配置够用吗?还是说:在越野这块,真正的硬派越野车还是得另辟蹊径?我还没跟修理工细谈,但他文绉绉地说:越野车养着挺贵,用料讲究,能不折腾就别折腾。
咱们再说说试车的细节。趁着泥坑边突然想起: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居然还保存着去年在克里亚古道时那辆老车的照片。泥里迷失的那一天,夜色深得像要吞噬一切。那会儿,直冲泥潭,感觉自己像在演越野大片。而此刻,用仰望U8L,虽然感受没那么狂野,但那份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快感,就是不一样。
其实我挺玩味的。用我身边朋友的话说:你这车,开出去就是个豪华版的冒险工具。但,又有人说:这车价格不便宜,买了之后,真得懂,越野那点事,远远不够专业。
另外一个细节,厂家的建议让我挺犯难:别折腾太复杂的越野。说得好像他们怕我会玩坏车。其实我明白,厂家一定是想保护整车的耐久性,不然修费会很大。越野就是要越冒险,不是吗?你觉得,这么说合理吗?
试着越野几圈后,我心里怪怪的:这车是不是更像个城市面子货加点越野玩法?还是说,车的底子其实比我想象的还稳?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关键部件用料还是有保证的,毕竟是品牌车型,屏蔽敏感词我就不多说,但硬件用料比想象中靠谱。
刚才翻了个笔记,隐约觉得:或许我会换个胎压感应更智能一些的方案?或者,把胎壁再做厚点?但那可能会影响到轮子转动的灵敏度,总觉得在实际使用中,要做到平衡,真不容易。
整趟试车,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越野只是表面,实际操作中,技术和心态更重要。你会不会觉得,有的时候,自己越野越多的其实是心情和冒险精神?这车能不能成为你的冒险伴侣,其实还得看看你的硬核能力。
这个细节怎么讲才更真实点?我猜没想清楚,但相信每个爱玩越野的人,都懂那种泥巴弄得满脸的喜悦吧。
你觉得:如果是一辆只是城市豪华SUV,有意偶尔折腾一下泥地,有没有必要买这种偏硬核的配置?还是说,像我这么折腾,还是越玩越疯?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