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节车社丨蒋俊
越级空间、超大尺寸、6.28万元起,简简单单三个卖点,给还处于新车效应期的极狐T1带来了巨额福利,预售两小时内订单突破11068台,上市12小时内大定突破26558台,极狐T1的上市数据堪称惊艳。
进入10月份,包括吉利星愿、东风纳米01等同级别新车型纷纷上市,A0级纯电市场的竞争可谓激烈,而且,自东风纳米01给到5.98万元的起售价之后,极狐T1“价格屠夫”的板凳还没坐热,似乎就被抢走了。
更重要的是,从财报数据来看,极狐T1想要继续以低价抢占市场,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根据北汽蓝谷发布的2025年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得益于旗下车型不俗的半年度发挥,销量和营业收入虽然都取得了三位数的同比增幅,净利润虽同比减亏2.63亿元,但整体仍亏损23.3亿元。
所以,目前北汽蓝谷的营收情况,势必要考虑到单车利润,而之所以极狐T1,目前在价格端仍然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也不难分析出其在产品力方面存在控制成本的诸多妥协。
作为曾经与宁德时代电池深度捆绑,并多年以此为卖点的品牌,极狐T1此次弃用宁德时代便能够看出一些端倪,转而采用中创新航/巨湾因湃品牌,需要消费者承担“开盲盒”的风险。
就可靠性而言,中创新航/巨湾因湃虽然也不是什么小品牌电芯,但显然没有宁德时代具备很高的消费信任值。目前,根据2025年6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数据显示,中创新航和巨湾因湃分别为2.64GWh和1.08GWh,以7.3%以及3.0%的占比分列第三、第六位,所以只论装机量的话,中创新航和巨湾因湃基本处于第二梯队。
另外便是“动力倒挂”问题,极狐T1采用33.4度电池包的低配车型,选用了129马力电机,而42.3/44.1度电池包的中高配车型,却只给了95马力功率的电机。
对此极狐官方给到的解释是,同款电机不同标定,之所以动力倒挂,主要还是兼顾动力和能耗的综合考虑。
针对这样的说法,网友当然也出现了质疑,以MG4举例,为什么搭载42.8度电池,拥有163马力的MG4,敢标437km的续航,而44.1度、95马力的极狐T1,却只有425km续航,电池更大、动力更小,续航却低?如果真是从能耗上考虑,似乎不太符合逻辑。
对此,极狐官方似乎也有意顾左右而言他,至今在官网主页配置栏中,也只模糊的标注了“≥70kW”的数据。
除了电池和性能,极狐T1全系采用的直冷散热方式,而且并没有配备电池加热模块,虽然直冷的冷却效率高、结构紧凑,但存在冷却均衡性较差的问题,在夏季激烈驾驶或冬季低温行车时,直冷电池包内不同单体的温差比较大,有可能导致电池提前衰退。
也因为没有配备电池加热模块,所以对北方用户来说,冬季无法提前预热电池组,可能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续航。
另外,因为直冷的原理是利用空调系统的制冷剂直接引入电池内部蒸发箱来完成散热,因此夏天空调系统负荷会稍大,散热效率会打一些折扣。
上述问题客观存在,考虑极狐T1这款车型的用户,可以适当参考。
不过,除上述问题外,极狐T1的产品亮点依旧不少,长4337 mm、宽1860 mm、高1572 mm、轴距2770 mm的尺寸毫无疑问是同级别车型的老大,甚至横向对比紧凑级的MG4也有数据优势。
另外,在配置端,极狐T1也符合预期,越级的座椅舒适性配置、全景天幕、15.6 英寸悬浮中控屏、8.8 英寸液晶仪表屏、AI 语音、华为HiCar、苹果CarPlay等,配置表现也具备一定竞争力。
但话还得说回来,有限的成本内,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水桶车,最终选择,还得看个人用车需求,如果不在乎电池品牌、不在乎动力水准,又非北方用户,极狐T1,还是值得推荐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