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性价比的背后,零跑为何始终难觅资本市场掌声?
说起当下造车新势力的热度,有的品牌如日中天,市值起飞;有的则夹缝求生,光靠技术和价格不见辉煌。最近,零跑汽车的市场估值“过于冷静”,一度甚至低于曾广受倒闭舆论困扰的蔚来,这让不少业内人士觉得难以理解。零跑凭什么在销量上节节攀升、盈利能力早已证明,却始终难觅资本掌声?这一切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和博弈?
走进零跑的世界,能够感受到一股“务实”的气息。2025年上半年,零跑交车量同比飙升155.7%,单季度实现盈利,在造车新势力圈里实属罕见。然而,如果把资本市场上各家新势力的估值拉一张表,会发现零跑排名很靠后,不仅远远落后于理想、小鹏,甚至还低于此前被传岌岌可危的蔚来。不是市场不识货,还是零跑另有隐忧?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如同剥洋葱,层层递进。许多人初看数字,觉得零跑凭借“极致性价比”理应更受认可,但资本市场眼光始终落在四个核心维度:盈利能力的质量与可见性、增长预期与市场天花板、商业模式与资产结构,以及品牌与技术壁垒。这四大门槛,每一个都在左右着零跑的未来。
盈利能力的表与里
先说盈利。零跑的“盈利神话”其实主要依赖极致的成本管控,一分钱掰成两分花。这种做法极其考验企业管控效率,也让投资人忐忑不安。譬如,其厂内生产工艺,大量自研自建,取消外包环节,据传C11车型的成本较竞争对手低出6000元左右。但这种底线操作是否可持续,众说纷纭。以业内分析师的口吻讲,假如成本控制遭遇原材料上涨,或者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就可能面临高压逆转。
从用户体验看,成本管控确实在不少方面打出了低价高配的口碑。最新上市的车型,如C10、T03,起价都在10万元上下,却已经实现了包括高阶辅助驾驶、大尺寸中控屏、舒适座椅等往昔高端车才有的配置。车主间“用最少的钱享受最全的功能”的口号不绝于耳。但零跑OTA系统表现却让人有些意犹未尽,一些车主反馈系统反应偏慢,更新不如其它新势力那样频繁和高效。
以C11用户故事为例,21年7月提车,至今5万公里,期间主要出现过PTC损坏、前灯进水等问题,但整体体验仍属合格水平。与同期后驱车型的车主聊下来,质量波动在早期版本上较为显著,但后期不断改进,用户更易接受。这样看来,在品质稳定上零跑的确下了力气,成本与质量间的平衡正在逐步优化。
增长的速度与故事
论销量,零跑绝对有资格喊上一声“行业黑马”。2025年预计总销量或突破65万台,在10-20万区间市场站稳脚跟。但在资本看来,极致性价比带来的是激烈价格战,利润空间极度被挤压。这个区间内,早已云集了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主流厂商,新势力能否打破红海局面,还是继续卖“辛苦钱”,尚未明朗。
实际上,零跑与传统自主品牌有着显著不同。它在新功能新配置的响应速度上出奇地快。例如激光雷达、高级辅助驾驶等2019年还属于顶配豪车专属,如今已成为十万级零跑零跑的“标配”。这一点不仅让中小城市的年轻消费者趋之若鹜,也在社交媒体收获了众多点赞。数据显示,零跑T03连续8个月登顶A0级纯电轿车销量榜,月均销量稳定在1万台以上。但瑞银等国际投行对零跑的未来却并不十分乐观,给出的增长预期低于市场平均。投资者担心,当前的销量只是阶段性爆发,后续如果只能靠不断降价和跑量,业绩、利润终究难以保持。
出海能否成为新引擎
每到谈及未来布局,出海成为所有造车新势力不可回避的话题。零跑与意大利斯泰兰蒂斯集团的接轨,被寄予厚望。双方合作不仅涉及销售,还计划本地化生产,期待2026年实现大规模落地。现实情况是,零跑目前在欧洲的订单大部分还是由经销商“民间自发”完成,每台车的利润和品牌口碑都在摸索中前行。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出口销量约2.7万台,占总销量不到5%。海外市场的确给零跑带来了“新故事”,但大规模盈利尚需耐心和时机。
在国外用户以经济实用、配置齐全为主要买点,零跑在欧洲、东南亚的基础认可度日渐提升。社交平台上传出的海外提车照片,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零跑小电动车,足见“性价比之王”的名号也开始跨出国门。不过,由于本地化生产暂未落地,零跑车型仍需缴纳较高关税,加上供应链成本,短期内净利润有限。只有等到本地工厂落地之后,预期利润才有可能跳升。
品牌的高度与局限
回归造车最根本的问题:品牌和技术壁垒。零跑长期主打性价比,在用户心中形成了“实用主义者”的鲜明标签。平均成交价仅在10万元出头,与理想、蔚来、极氪动辄20、30万相去甚远。高性价比策略帮助零跑在下沉市场广受欢迎,A0级、A级车型月销长期保持头部,累计用户超50万人。但在资本市场,这恰恰成为绕不开的“硬伤”。因为主流观点认为,只有毛利更高的高端车型才能带来估值溢价,卖“辛苦钱”很难让投资人憧憬未来。
试图冲击高端的零跑并未停下脚步。D19车型,主打大型SUV,不仅车身尺寸突破5米,座椅布局更适应家庭需求。业内消息称,零跑官方将定价锁定在20-30万之间,但市场预计实际起售价将落在17万上下,受到吉利银河M9等车型的“降维打击”。这种定价策略让人捏把汗,不过对于老用户群体来说,如果能推出更具诚意的置换复购计划,吸引原有车主升级体验,倒可能成为零跑品牌升级的新故事。
今年还预热了一款Lafa5全球车型。不同于以往单纯走量,这台精品A级车在产品定义、欧洲调校上下足功夫,极致成本控制结合精致做工,试图在海外市场闯出一条新路。业内看法普遍认为,只要海外销量突破,Lafa5或许能成为零跑高毛利产品的一员,也有望拉动品牌溢价。
现实的资本之困
综合来看,零跑的低估值其实是一种市场选择,也是对其商业模式与市场空间的真实“考验”。资本市场喜欢“能讲故事”的企业:未来能否持续增长、突破红海、实现利润飞跃,才是估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零跑的护城河更多在于极致成本管控和灵活产品迭代,品牌溢价尚未形成强有力壁垒。就当下来看,零跑赚的的确是“辛苦钱”,冲量不等于高利润,而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长期低利润、想象空间有限的业态。
如果未来零跑能够凭借与斯泰兰蒂斯的合作,加速扩展海外销量,并通过精品车型逐步建立起品牌溢价,这道估值难题或许会逐步破解。从目前看,这既需要产品上不断突破,也需要市场运作上的巧妙进攻。一旦海外市场变成真正的“现金牛”,品牌价值随著车型升级而拉升,资本市场或许会“重估”零跑的成长性。
行业内外,无数人都在关注零跑的成长轨迹。极致性价比,敏锐应市,快速迭代,规模化冲刺……这些优势让零跑不容忽视。但市场是现实的,对企业的未来充满考验,也给了零跑更大成长空间。如果能借着全球化布局,强化品牌影响力,提升高毛利产品销量,也许下一个“估值爆发”的故事就此写下新篇章。对于关注汽车产业变革的人来说,零跑是一个兼具韧性与想象力的样本,值得持续追踪与观察。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