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以970亿日元出售全球总部,标志着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被迫“卖面子换活路”,行业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

日产以970亿日元出售全球总部,标志着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被迫卖面子换活路,行业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

昨天夜里关注了几个行业新闻,特别是日产把横滨的总部大楼卖掉的事,真是让人一惊。你会想,这是不是普通的房地产交易?结果一细看,里面的隐晦意义比表面复杂得多。大概也就是说:传统车企的面子工程,在这个年头,真有点难堪,换个角度说,不过是换个活儿罢了。

日产以970亿日元出售全球总部,标志着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被迫“卖面子换活路”,行业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日产这次一口气卖掉价值970亿日元(大概45亿人民币)的总部大楼,签个20年的租约继续办公。你用房地产的行情来比喻,也挺靠谱的,就是卖掉一幢办公室,租回来用。顺便拿到一笔现金,想用来投进电动化、智能化的大项目,没错,资金成了关键。可实际上,相比于过去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现在哪家公司还在拼硬指标?特别是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逐渐成型的当下,单靠搞钱回笼靠谱吗?显然不行。

日产以970亿日元出售全球总部,标志着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被迫“卖面子换活路”,行业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这笔交易看似地产操作,实则是全球汽车产业链权力洗牌的缩影。以往是日本品牌靠着制造+技术占据优势,比如日产、丰田、马自达在技艺方面安稳,但早就不同于以往了。日产上一财年亏了2,200多亿日元,销量还减少了7.3%,尤其在中国市场,更是暴跌17.6%,各种压力像个石头压在心头。叠加美国市场的关税损失,谁还能说他们还在稳坐钓鱼台?这是硬核的疲态。

你卖楼的钱,打算投向新能源这一块,新能源要钱,要技术,要资本,缺一不可。比亚迪、特斯拉已给出答案,领先的技术不可复制,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机、控制系统,都在别人手上。你可能会觉得:短期投资就能赶上? depende. 这个追赶还得看时间和偶然性。尤其是当对手有自主研发团队,有自己产业链,有庞大的资本支持,你想追上?不难想象,像比亚迪的电池工厂投资,一年都得几百亿。这钱花得虽快,但回报也快——这才是硬核竞争。

而且,敏实集团的出现,实际上代表了国际资本对中国供应链的认可。当年日本设计、中国制造,不就是打拼的年代?如今情况已变—中国供应链已不再只是做工弟弟,还掌握核心技术、掌握资本。敏实从零部件供应商,变成了日本总部的房东,这条路走得真不一般。

日产以970亿日元出售全球总部,标志着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被迫“卖面子换活路”,行业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你可能会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车企彻底出局?其实还没到那地步。像丰田、马自达依然在对抗,但都在调整策略。越发难得的是他们也在尝试和华为、百度合作,试图借助中国的技术和生态来突破瓶颈。这场调整,不光是业务扩展的小动作,更像是核心资源重组。你喜欢用总部这种说法,但你觉得,这种总部梦还能坚持多久?我觉得,已经变成了负担。

日产以970亿日元出售全球总部,标志着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被迫“卖面子换活路”,行业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一个传统车企,裁员两万、关掉几家工厂,成本压力实打实的。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规模扩张,只会让优质利润变成泡影。你是不是觉得,现在只要一动,就容易掉坑?我们不是在谈未来,而是在感受当下。

但这场变革还不是全盘皆输。行业的纵深变革,带来的是老规则的崩塌,铁板一块的拆散。以前靠品牌、靠渠道,现在靠技术、靠创新。哪家传统车企可能最先崩盘?我一直觉得,谁能在智能化、自动驾驶上提前布局,谁就能更稳。你怎么认为?下一个被迫变革的会是哪家?吐槽和预测,随时欢迎评论。

我还在想,或许未来多年会发生些我没预料到的事情。那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部件,可能成为井喷点。别问我怎么想到的,也许只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像拼拼图——每一块都很重要,但除非全都拼上了,整幅图才能完整。

日产以970亿日元出售全球总部,标志着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被迫“卖面子换活路”,行业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