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怎么着,同样一辆车,在咱们国内7万多就能开回家,到了英国那边得掏29万人民币才能买到。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有点玄乎?前几天比亚迪公布了ATTO 2 DM-i的官图,这车其实就是咱们熟悉的元UP的插电混动版,准备明年在英国市场开卖。看到这个价格差距,不少人都懵了:这到底是咋回事?
说起这款车,得先跟你唠唠它的来龙去脉。ATTO 2 DM-i这个名字听着挺洋气,实际上跟国内的元UP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只不过人家是插电混动版本,能加油也能充电,比纯电的更灵活些。车身尺寸跟国内版完全一样,长宽高分别是4310、1830、1675毫米,轴距2620毫米。从外观上看,除了前面的进气格栅开得更大一些,方便发动机散热,其他地方跟纯电版几乎看不出啥区别。
车头挂着“BYD”的英文标识,这在海外市场已经成了比亚迪的招牌。隐藏式门把手、充电口设计在前翼子板那个位置,这些细节都透着一股子精致劲儿。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还专门推出了午夜蓝的专属车漆,这颜色在国外市场还挺受欢迎的。
内饰配置方面,虽然官方还没正式公布,不过估摸着跟国内元UP差不了多少。8.8英寸的液晶仪表盘、12.8英寸的中控大屏、支持苹果CarPlay和安卓Auto互联,该有的都不会少。全景影像、手机无线充电、氛围灯这些配置,在国内七八万的车上都已经是标配了,到了英国那边自然也得跟上。前排一体式运动座椅坐着舒服,后排座椅还能放倒,拉点大件物品啥的也方便。
动力系统这块,官方暂时还捂着没说,只是透露会推出两个版本,配不同容量的电池,纯电续航最高能跑90公里。按照比亚迪现在插混车型的尿性,这车十有八九会搭载1.5升发动机加电动机的组合。这套系统在国内用得挺成熟了,油耗低、动力也够用,开起来很顺手。
讲到这儿,咱们得好好聊聊那个让人咂舌的价格差了。国内元UP的指导价是7.48万到11.98万,就算是顶配也没超过12万。英国那边的ATTO 2纯电版起售价就要30850英镑,换算下来快29万人民币了。这插电混动版估计价格也差不多,甚至可能更贵点。同样的东西,价格差了将近4倍,这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是咋回事。
其实这里头的门道挺多的。第一条,英国市场的关税、增值税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一辆车从中国运到英国,光是运费、关税、认证费用这些就得占不小的比例。再加上英国的增值税高达20%,这一加一减,成本就上去了。你再想想,人家那边人工成本、店面租金都比咱们这儿贵得多,4S店总不能赔本赚吆喝吧?
第二条,市场定位不一样。在咱们国内,元UP定位就是平民化的家用小车,主打性价比,跟五菱宏光MINI EV、奇瑞小蚂蚁这些车抢市场。价格一旦定高了,消费者扭头就买别家去了。在英国可就不一样了,比亚迪在那边算是新进来的品牌,打的是科技牌、环保牌。英国人买车的理念跟咱们也不太一样,他们更看重品牌调性和技术含量,对价格反而没那么敏感。
第三条,竞争对手不同。在英国市场,ATTO 2 DM-i的主要对手是Jeep自由侠4xe这种车型。人家的定价本来就不低,比亚迪跟着这个价位走,也算是入乡随俗。要是真按国内价格卖过去,英国消费者反而会觉得这车不靠谱,质量有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便宜没好货”的心理在作祟。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那比亚迪这不是狠宰英国人吗?话可不能这么说。人家英国人的收入水平摆在那儿,30万人民币的车对他们来说,可能就相当于咱们买个10来万的车,压力没那么大。再说了,人家享受的服务、质保政策也不一样。在英国买车,售后服务、配件供应都得跟上,这些成本最终都会摊到车价里头。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得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说起。这些年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突飞猛进,产能巨大、技术成熟,国内市场竞争又特别激烈。厂家为了争市场份额,价格压得很低,有时候甚至是贴着成本在卖。像比亚迪这样的大厂,在国内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子,靠销量和规模效应赚钱。
到了海外市场,玩法就变了。那边竞争没这么惨烈,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低一些。厂家完全可以定个合理的价格,既能保证利润,又能维护品牌形象。说白了,国内市场卷得太狠,把价格打下来了;海外市场还处于培育期,利润空间更大。这种“国内亏、国外赚”的策略,很多出海的中国品牌都在用。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一个有意思的社会问题:中国制造到底值多少钱?在国内,很多人对自主品牌还有点偏见,觉得便宜就是没档次。出了国门,老外反而愿意花大价钱买咱们的产品。这说明啥?说明咱们的制造业水平确实上来了,只是在国内市场还没得到应有的认可。
比亚迪这次把插电混动车型推向英国市场,其实是个挺聪明的选择。纯电车在英国受充电设施限制,接受度没那么高。插电混动就不一样了,能充电也能加油,没电了照样能跑,这对消费者来说更实用。再说了,英国政府对新能源车有补贴,买这种插混车型还能享受优惠政策,这也是个卖点。
回头看看国内市场,要是这车真的引进回来,按海外的配置和定价逻辑,估计得卖个十五六万起步。那时候它的对手就变成了领克06 EM-P这种车型了。领克06 EM-P现在的指导价是14.78万起,配置和动力都挺不错。比亚迪要是真把ATTO 2 DM-i带回国内,定价和产品力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不然很难跟这些对手竞争。
不过话说回来,比亚迪大概率不会把这个海外版本原封不动地拿回国内卖。毕竟元UP在国内卖得挺好的,再推个高价版本,不是跟自己打架吗?除非是做成高端版本,各方面配置都拉满,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这样的话倒也说得过去。
这事儿背后还能看出一个趋势: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战略越来越成熟了。以前咱们的车出口,要么是贴牌给别人,要么就是低价倾销。现在不一样了,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品牌,都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按照当地市场的规则玩。价格定得合理,服务跟得上,口碑慢慢也就起来了。
从7万到29万,这个价格差距乍一看很夸张,细琢磨琢磨其实也合理。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成本结构、不同的竞争格局,决定了价格必然会有差异。咱们不能简单地说这是“价格歧视”或者“割韭菜”,市场经济就是这么回事。厂家要生存、要发展,就得根据不同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随着中国品牌在海外站稳脚跟,国内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也在慢慢改变。以前觉得“便宜就是低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咱们的车便宜是因为规模大、效率高,不是因为质量差。这种心态的转变,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
等11月份官方公布更多信息的时候,咱们再看看这车到底还有啥亮点。动力参数、电池容量、配置清单这些细节一出来,就能更准确地判断这个定价是不是靠谱了。如果各方面表现都不错,29万在英国市场还真不算贵。
你怎么看这个价格差?要是你在英国工作生活,会考虑买这么一辆比亚迪吗?或者说,你觉得中国品牌在海外该怎么定价才合理?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毕竟这不光是个汽车话题,更反映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方方面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