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量子纠缠,一边是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自动驾驶的死结在哪?

又一个新词出来了,叫“量子眼”。

讲真,每次看到带“量子”俩字的东西,我一个中年人就虎躯一震,感觉自己的智商像是被压缩毛巾一样,瞬间缩水了。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听那些P2P理财顾问吹他们用了“区块链加密技术”的时候。这帮人整花里胡哨的名词,不是为了让你听懂,就是为了让你听不懂,然后乖乖掏钱。

一边是量子纠缠,一边是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自动驾驶的死结在哪?-有驾

这次的主角,叫量子成像雷达,号称能在雨雪雾天气里开天眼,让你的智能驾驶系统不再是个睁眼瞎。在那个什么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还被评为什么“前沿技术”,听上去666,感觉明天就能装车,后天就能实现L5,大家都可以躺在车里唱着歌,让车自己去上班了。

但现实是,这玩意儿就是给现在已经杀红了眼的智能驾驶赛道,又扔进来一把冒着火的加特林。

你以为车企搞技术是为了你好吗?是为了让你在暴雨天开车更安全吗?

是,是是是,但这只是顺带的。

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让隔壁家的同行看了睡不着觉,让对手的工程师心态爆炸,让他们老板的头发掉得更快。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你死我活的“道诡异仙”。所有人都杀疯了。前几年大家还装一装,聊聊用户体验,谈谈品牌温度,现在不装了,摊牌了,核心思想就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你降价两万,我就敢降三万还送全套脚垫。你送冰箱彩电大沙发,我就敢直接把KTV包房给你搬车里。你搞800V高压快充,我就研究固态电池让你连充电桩都摸不着。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帮人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在这种背景下,你再看所谓的“量子眼”,味道就不一样了。这根本不是技术升级,这是一场军备竞赛的“闪电战”。你还在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搞融合感知,还在为雨天识别不出车道线而头秃,我直接掀桌子,不跟你玩了。我上量子,我直接开挂,我用二向箔把你压成二维的。

一边是量子纠缠,一边是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自动驾驶的死结在哪?-有驾

就问你怕不怕?

这技术的原理听着很玄学,叫什么“鬼成像”,物像分离,量子纠缠。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好的技术封锁呢?你们地球人怎么自己开始修仙了?

简单粗暴地讲,就是传统雷达摄像头在下大雨的时候,像是我这种近视眼忘了戴眼镜,看啥都是马赛克。而这个量子眼,就能强行穿透这些雨雾干扰,把前面的路况看得一清二楚。

听起来很美好,但这里面有个核心的逻辑悖论。

自动驾驶真正的难点,从来都不是在规则清晰的场景下把车开好,而是在混乱的、不讲理的现实世界里活下来。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英伟达,而在那些横冲直撞的“老头乐”。

你的量子眼能穿透暴雨,但它能穿透人心吗?它能预测到那个从绿化带里突然窜出来的外卖小哥,是为了抢那三块钱的配送费,连命都不要了吗?它能算到那个逆行的老大爷,心里想的是“你不敢撞我”,并且做好了随时躺下的准备吗?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技术再牛逼,传感器再高级,最后都得在“公序良俗”面前低头。

所以,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几年所谓智能汽车的人,越来越觉得,车企宣传的那些高大上的技术,很多时候是一种“品牌玄学”。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底盘,而是那个三叉星徽。你买它,买的就不是一辆车,是一个身份认同,一个“我成功了”的心理按摩。

特斯拉也一样。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喜欢那种极客范儿,那种“我代表未来”的感觉。至于那个单踏板模式反人类,那个内饰简陋得像个毛坯房,那都不重要。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一边是量子纠缠,一边是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自动驾驶的死结在哪?-有驾
一边是量子纠缠,一边是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自动驾驶的死结在哪?-有驾

现在这些新势力搞的“量子眼”、“固态电池”,本质上也是在构建一种新的品牌玄学。技术本身能不能大规模落地,成本能不能打下来,实际体验有多少提升,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要有,而且我要第一个有。

我要让我的用户觉得,他们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科技图腾”,是一个“修仙法宝”。开着我的车,就好像手里拿着“任意门”,念动咒语就能无视物理规则。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再仔细想想,现在的车圈,不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吗?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雷军的爽文剧本还在连载,余承东的嘴炮依旧输出拉满。大家都在表演,表演自己技术最牛,表演自己最懂用户,表演自己亏钱亏得最有价值。

所以,当一个新技术出来的时候,不要问它能解决什么问题,要问它能逼死哪个对手。

这个“量子眼”的出现,对于整个“修仙产业链”来说,就是一颗新的“金丹”。谁先吞下去,谁就可能在下一场渡劫中活下来。其他人,要么赶紧跟进研究“暗物质雷达”,要么就只能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打滚,最后被天雷劈得外焦里嫩。

但讲真,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最后可能还不如一个声音够大的喇叭管用,真的。

说到底,所有的技术最终都要回归到一个问题: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复杂了?搞这么多技术名词有屁用!能不能先把该死的车机卡顿给我解决了!

所以你看,这个所谓的“量子眼”,它的核心作用可能就是,让你在不可避免地撞上那个横穿马路的老大爷之前,能用前所未有的高清画质,看清楚他脸上的每一个褶子。

是不是很贴心?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最终答案。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