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最近在路易斯维尔工厂搞了个大动作,宣布要造价格便宜、续航够用的电动车。这个计划听起来挺美,但仔细一琢磨,问题还真不少。首先,美国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要求可不低,既要车身宽大,又要续航够长,还得能装东西。要在2.5万到3万美元这个价位上满足这些需求,简直像让一个瘦子去举大鼎,难度可想而知。
福特的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倒是挺实在的,直接说这是个“赌注”,不能保证一定成功。这话听着有点泄气,但也说明福特心里清楚,这个项目风险不小。想想也是,美国汽车史上那些“合理价位”的车型,最后大多成了市场的炮灰。
福特这次降低成本的法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特斯拉,用大型压铸技术把车身底部做成一个整体,这样能省不少组装时间和人工成本。另一个是减少电池容量,直接降低材料成本。这第二个法子听起来有点悬,因为电池小了,续航肯定受影响。福特的第一款新工艺车型是中型电动皮卡,电池容量比比亚迪的元PLUS还小15%,只有51kWh。这跟市场上那些续航300英里以上的电动车比起来,差距可不小。
更麻烦的是,电动车的税收抵免政策马上就要到期了,这对福特的低价战略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没了税收优惠,价格竞争力就得全靠制造效率来撑了。可要在保持美国消费者喜欢的配置的同时,造出价格便宜的电动车,难度不亚于解一道高难度的数学题。
福特的电动车部门去年亏了50多亿美元,今年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法利说,中国电动车的品质和价格竞争力“给美国产业上了最深刻的一课”。这话说得挺客气,但背后的意思很明显:中国电动车已经走在了前面,福特得赶紧跟上。
尽管困难重重,福特还是强调不会再造那些只是为了满足法规的“合规车”,也不会再推出亏损的引流车型。他们的目标是打造能自主盈利、可持续发展的电动车产品线。这个目标听起来挺宏伟,但能不能实现还得打个问号。
福特的这次“赌注”其实反映了美国电动车行业的现状: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高要求,又要控制成本,还得在全球竞争中不掉队。这就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掉下来。福特的新车型预计在2027年上市,到时候市场会给出怎样的答案,现在还说不准。
说到底,福特的低价电动车战略能不能成功,关键还得看美国消费者买不买账。毕竟,再好的计划,也得有人愿意掏钱才行。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