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服务区加油时,晕车20年的岳母突然问这台15万国产车多少钱,我握着油枪的手停在半空足足3分钟
油枪提起来那会儿,岳母在后座说了句:“小李,这车你花了多少钱?”我当时脑子有点懵,油枪举在半空都忘了往油箱里插。要搁平时,这老太太坐车四十分钟准吐,上个月开我那台日系SUV回老家,才跑了五十多公里她就脸色发白,让我赶紧停车。这次走了一百来公里山路,我后备箱还专门塞了两个塑料袋,结果她全程靠在座椅上刷抖音,眼皮都没耷拉一下。
车是朋友的瑞虎9,他上周提的。把钥匙扔给我之前,那家伙一个劲儿吹什么AI底盘、每秒扫描路况好几千次。我当时就笑了,心想这不就是销售背的那套词儿么。但真开起来,第一个减速带就让我闭嘴了。
那是出城的一段老路,水泥减速带特别高。我下意识松了油门准备硬抗,结果车轮碾过去的时候,整个人好像被什么东西托了一下,没有那种咣当一声的生硬感。后座岳母正端着保温杯喝水,杯子里的茶晃都没晃。我透过后视镜瞄了她一眼,老太太脸色正常,还冲我笑了笑。
山路那段更玄乎。那条路我跑过不下二十次,连续的急弯特别考验底盘。以前开老迈腾,每次过弯我都得提前减速,不然车身一甩,后座的人准骂街。这次我故意没怎么踩刹车,想试试这车到底行不行。弯道入口我稍微打了下方向,车头切进去的姿态稳得有点邪门,车身没怎么往外甩,出弯补油也没有那种一屁股坐下去的感觉。
朋友在副驾说,这底盘对标的是那些六七十万的进口货。具体什么原理他也说不清,反正开起来确实不太像十几万能买到的东西。我没接话,只是心里琢磨,这玩意儿要是放在五年前,估计得卖到二十多万。
动力我原本没抱期待。账面数据看着还行,实际开起来另说。但上了高速,并线超车那几脚油门下去,推背感来得挺直接。转速拉到四千多转,发动机声音有点粗,但劲儿确实够。跑完一箱油,表显7.3升,比我那台迈腾省了快两个油。
智能化这块我不太感冒。燃油车搞这些,多半是凑数。不过这车的辅助驾驶在高速上还真能用,跟车、变道都算靠谱,虽然跟那些电车没法比,但应付日常够了。记忆泊车试了一次,头一回没成功,第二次倒是顺利进去了。车机反应也快,不像某些国产车那样点半天没动静。
空间没啥好说的,后备箱能装。上礼拜帮侄子搬家,六个纸箱三个行李箱全塞进去,第三排座椅放倒之后还有地方。第二排能前后滑,这个设计挺实在,家里有小孩的应该用得上。
内饰确实有点拉胯。中控摸上去塑料感挺重,门板也不厚实,跟那些三四十万的合资车比,材质差距一眼就看出来。隔音也一般,速度上了一百二,风噪就钻进来了,胎噪也压不住。不过这价位想要面面俱到,有点强人所难了。
提车那天我陪朋友去的4S店,店里好几拨人都在看这车。销售说最近订单不少,有个哥们试驾完当场就交了定金。我估摸着,可能是底盘、动力、空间这几个点都做得比较扎实,虽然单拿哪项出来都不算顶尖,但凑一块儿就成了个让人挑不出大毛病的选择。
这几年电车势头猛,我身边换新能源的朋友不少。但开燃油车开习惯了,还是喜欢踩油门那种感觉,跑长途也不用操心充电。瑞虎9至少让我觉得,燃油车在某些地方还有自己的活路。能不能站稳,得看后面口碑怎么样。
前两天听说奇瑞把混动技术专利开放了,拉着几个高校搞什么行业标准。能不能成我不知道,但这动作挺不一样的,不藏着掖着,反而想拉着同行一起干。汽车圈现在卷成这样,偶尔看到这种操作,还挺有意思。
买车这事儿还是得看自己需求。喜欢电车那种安静和提速感,瑞虎9肯定不是最佳选项。但要是需要台能跑长途、空间够用、开起来不累的家用SUV,预算又在十五万左右,这车值得去店里坐坐。买车不是买参数,是买个用起来顺手的感觉。
开了十几年车,见过不少靠营销起来又迅速凉透的车型。市场会给答案,咱们慢慢看就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