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PLUS从11.58万跌到7.98万,订单暴涨300%的这三个月里,那些开卡罗拉的老车主都去了哪儿

比亚迪秦PLUS从11.58万跌到7.98万,订单暴涨300%的这三个月里,那些开卡罗拉的老车主都去了哪儿

加油站的李师傅最近有点烦。上个月的流水账他翻了好几遍,总觉得哪里不对劲——92号汽油加的人少了快三成,来加油的那些熟面孔,有一半换了车。老张的雅阁卖了,换了台插混;小区门口修车的王老板,十年丰田情怀说断就断。我问他们为啥,得到的答复出奇一致:“算了笔账,发现自己这些年白干了。”

比亚迪秦PLUS从11.58万跌到7.98万,订单暴涨300%的这三个月里,那些开卡罗拉的老车主都去了哪儿-有驾

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也不算夸张。以前一个月烧油五六百,现在家里装个慢充桩,电费撑死一百出头。省下来的钱,够全家下两次馆子。

那张7.98万的报价单,我在抽屉里压了快半个月。不是不想买,是总觉得这价格来得有点蹊跷。去年年底还要11万多的东西,几个月功夫就掉了三万块,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销售那边催得紧,说订单已经排到两个月后,再不定就得等。

第五代DM-i的账面参数确实好看,但我更在意实际能跑多少。上周借朋友那台开了趟长途,杭州到南京来回,全程没找充电桩。出发前满油满电,回来时油表还剩四分之一。亏电状态下高速跑了一段,发动机声音不算吵,油耗表显示4.2升,比预期稍高但也能接受。

比亚迪秦PLUS从11.58万跌到7.98万,订单暴涨300%的这三个月里,那些开卡罗拉的老车主都去了哪儿-有驾

纯电续航这事儿,城里实测能跑个九十来公里,够用一周。周末去趟郊区,来回七八十公里不用烧油。充电倒是方便,小区地库有慢充桩,晚上插上第二天满格。快充偶尔会遇到兼容问题,上次在服务区折腾了十来分钟才连上,后来换了个桩秒充。

价格战打到这份上,受伤的肯定不止一家。某合资品牌的销售私下跟我说,他们店这个月只卖出去五台车,去年同期是四十台。展厅里落灰的新车越摆越多,老板已经开始考虑转型卖新能源。燃油车的优惠力度也在加大,但架不住用车成本的差距越拉越大。

比亚迪秦PLUS从11.58万跌到7.98万,订单暴涨300%的这三个月里,那些开卡罗拉的老车主都去了哪儿-有驾

车机那套语音系统,用惯了就离不开。导航、音乐、空调,基本告别手动操作。偶尔识别不准,多说两遍也就行了。高速辅助驾驶开过几次,直道还算稳,弯道和变道还是得自己盯着。这玩意儿不能完全依赖,但长途确实能缓解疲劳。

后排空间比我之前那台思域宽敞不少,坐三个成年人不挤。后备箱塞两个行李箱加点杂物没压力,电池放在底盘下面没占纵向空间。刀片电池这个概念炒得挺热,实际体验就是冬天掉电没那么夸张,零下十几度还能跑个七八十公里。

比亚迪秦PLUS从11.58万跌到7.98万,订单暴涨300%的这三个月里,那些开卡罗拉的老车主都去了哪儿-有驾

保值率这东西,现在谈还早。但二手车市场已经有苗头了,三年车龄的插混比同期燃油车好出手,接盘的人多是跑网约车的。他们算得很清楚,一公里成本比燃油车低一半,一年能省出台iPhone。

以旧换新的补贴加上地方政策,实际落地价还能再降。有朋友在上海拿到了四万补贴,加上厂家补两万,最后七万都不到。这价位,基本把十万以下的燃油车市场掀了个底朝天。绿牌在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不用多说,光拍牌费就省了好几万。

比亚迪秦PLUS从11.58万跌到7.98万,订单暴涨300%的这三个月里,那些开卡罗拉的老车主都去了哪儿-有驾

吉利那边也在打价格战,技术路线略有差异,三挡变速箱在山路可能更有优势。但比亚迪这招先发制人,把价格门槛直接打到了燃油车腹地。市场份额的变化肉眼可见,经销商那边的订单系统都快崩了。

充电条件是个硬门槛。没有固定车位的话,插混的优势要打折扣。光靠外面的公共桩,成本和便利性都要重新算。还有就是跑长途的频率,如果常年在高速上飘,混动系统的电机作用有限,更多时候还是在烧油。

这轮降价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供应链的整合、电池成本的下降、规模化生产的红利,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有了现在的价格。但市场是动态的,原材料涨价、政策调整、竞品反扑,任何一个变量都可能让局面反转。

比亚迪秦PLUS从11.58万跌到7.98万,订单暴涨300%的这三个月里,那些开卡罗拉的老车主都去了哪儿-有驾

上周经过那家4S店,停车场密密麻麻全是刚到的新车。销售小王站在门口抽烟,看见我笑了笑:“考虑得怎么样?这个月已经没现车了。”我说再看看,他耸耸肩没再说话。阳光打在那些车身上,反射出刺眼的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