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台东区,有个特别受欢迎的亲子玩乐地点,那就是上野动物园。这座成立于1882年的动物园,是日本最早的现代化动物园之一,也被看作明治维新时期“文明开化”的代表之一。这里不仅记录着日本人与动物的温馨互动,还反映出了日本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20世纪初的上野动物园,依然保持着当时的风貌,彰显着那个年代的独特韵味。
这半个多世纪里,熊猫一直是日本人心中的宠儿。1972年,为了纪念中日建交的恢宏时刻,送来两只大熊猫——“康康”和“兰兰”,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熊猫狂潮”。从那以后,熊猫就成了上野动物园的“招牌”,也是中日友谊的代表之一。
▲ 日本人对中国大熊猫的热情持续升温
到了2025年头,上野公园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春节熊猫庆典”,吸引了超过15万人前来参加,成了东京冬天最热闹的节日之一。那只只萌萌的熊猫,加上跨国的情感共鸣,再次让人们体会到中国文化在日本社会里那份特别的地位。
▲上野公园里的中国熊猫
从熊猫到“浣熊”:中国形象的温情延伸
在同一年,来自中国的另一款“团子”——不是动物,而是一辆车,也在东京引起了不少关注。这辆车被叫作“中国浣熊”,正式名字是K-EV BYD RACCO,是比亚迪这家中国新能源龙头公司专门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电动轻型车(K-Car)。它在2025年的东京车展上首次亮相,迅速成了展会上的明星。
▲比亚迪在日本车展上亮相,吸引了不少目光!
“RACCO”这个名字源自英文的“Raccoon”,也就是浣熊啦,灵动又可爱,造型小巧圆润,满满的亲和力。日本人也挺喜欢浣熊的哦,经常把它们画在动漫、文化创意和吉祥物里头。
比亚迪把这款K-EV取名为“RACCO”,真是一次充满文化共鸣的本土化探索——就像当年中国熊猫成功打动日本人心一样,“中国浣熊”也想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
▲RACCO
专为日本而生:RACCO如何打动K-Car王国?
在日本,K-Car车型可说是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市场地位。这些车身小巧,油耗经济,税费也相对优惠,非常适合城市出行或家庭代步使用。到了2024年,日本K-Car新车的销售份额差不多快要占到40%了。RACCO正好对准这个细分市场,专门设计:车身长度不到3.4米,但还能坐下4个成年人,车内布局既灵活又实用;采用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续航里程达到WLTC 180公里,还支持100kW的快充技术,充个30分钟就能充到80%的电量。
再一个亮点呢,那个方方正正的盒子外形加上侧滑门设计,真是帮大忙,特别是在东京、大阪这样的老城区,停车方便多了,走起来顺手多了。更厉害的是,RACCO的外观非常有特色,跟那些传统K-Car那种“工具型”的感觉不一样,反倒显得又时尚又实用,既能满足日常需求,也挺有个性的小车。
K-EV RACCO的亮相,背后其实是比亚迪20年来扎根日本市场的成果,海外市场已经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从2005年第一次进入日本市场开始,到如今新能源巴士在日本占据领先位置,再到RACCO的全球首发,比亚迪算是实现了从B端交通解决方案到C端个人出行的全方位布局。
比亚迪新能源卡车正式踏入日本市场,标志着公司在海外布局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实际上,比亚迪早已不再只是汽车制造商,而成长为新能源科技和环保出行的国际品牌。这几年里,比亚迪在欧洲、东南亚和美洲的市场不断扩大。到了日本,从电动巴士、电动卡车到最新的K-Car车型,比亚迪凭借着中国制造的创新精神,正在改变日本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认识。
夜幕渐渐降临,上野动物园里的熊猫“晓晓”一天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静静地在竹林里入眠。在东京国际会展中心,展台上的“浣熊”RACCO 也即将结束它的首次亮相,准备离开展馆,穿梭于东京的街头巷尾,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比亚迪的“浣熊”也许还不像熊猫那样立刻就红遍大江南北,但它那柔和又可爱的外形,加上扎实好用的性能,以及比亚迪20年来坚持不懈深耕海外市场的耐心,都是它的亮点。它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新品发布,更象征着比亚迪迈向全球市场的新征程。
▲比亚迪还会继续在海外市场大力耕耘,迈出更稳、更远的步伐。
对比亚迪而言,RACCO 不仅仅是个K-Car,更像是一张来自中国的新名片。熊猫拉近了两国人民的感情,而“浣熊”或许将成为中国智造在日本生活中又一个温馨的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