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别买小电池,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

最近几年,插电混动汽车可以说是在市场上火得一塌糊涂。

很多人买车的时候都会琢磨,这种车既能用电跑,省下一大笔油钱,真要跑长途了又能加油,一点里程焦虑都没有,听起来简直是两全其美的完美选择。

尤其是早些年,能挂上绿色的新能源牌照,在一些大城市里还能享受不限行的便利,这让不少人动了心。

插混车别买小电池,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但是,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准,随着第一批插电混动车的车主用了几年之后,一些抱怨和吐槽的声音也开始多起来了,特别是那些买了早期纯电续航里程比较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电池”插混车的车主,不少人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坑”。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里面的门道好好聊一聊。

首先,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出在那块看似能省钱的电池上。

早期的插电混动车,为了平衡成本和车内空间,装载的电池包容量普遍不大,一般都在20千瓦时(度)以下,官方宣传的纯电续航里程也就是在70到100公里左右。

对于很多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在三四十公里的人来说,这个续航数字看起来是完全够用的。

但实际用起来,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电池这个东西是有寿命的,它的健康度和我们平时怎么使用它有很大关系。

插混车别买小电池,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咱们可以拿手机电池来打个比方,一部手机你天天都把电用到快关机再充满,和每次只用掉百分之二三十就充电,两三年下来,电池的耐用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小电池插混车面临的就是这种“高强度”使用模式。

因为电池小,车主为了尽可能地用电行驶,几乎每天都要把电池的电量从满充满放,进行一次深度循环。

相比之下,一台纯电续航五六百公里的纯电动车,跑同样的距离可能只消耗了百分之十几的电量,对电池的损耗要小得多。

这种高频率的深度充放电,会加速电池内部化学物质的老化,导致电量衰减的速度比预想中快得多。

很多车主反映,新车时还能勉强跑个七八十公里,开个两三年,实际纯电续航就只剩下四五十公里了,要是赶上冬天开暖风,续航里程更是会大打折扣,可能连三十公里都跑不到。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当初买车就是为了用电省钱,可现在纯电续航连一趟完整的上下班都支撑不了,车子就频繁地启动发动机进入混动模式。

这样一来,不仅没享受到纯电驱动的低成本,还要拖着一套沉重的电池和电机系统烧油,油耗甚至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还要高。

当初为了这套混动系统多花的好几万块钱,最后发现省下的油钱还不够填补电池衰减带来的损失,真是得不偿失。

插混车别买小电池,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其次,维修保养的费用和不便利的充电体验,是压在这些车主心头的另外两座大山。

插电混动车的结构,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所有车型里最复杂的之一。

它既有一套完整的燃油车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等,又有一套纯电动车的“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

两套系统集成在一辆车里,零部件数量大大增加,潜在的故障点自然也更多。

平时的保养,既要像燃油车一样更换机油、滤芯,又要对电路系统进行检查,费用和时间成本都更高。

更让人头疼的是,一旦过了保修期,维修的费用可能会高得惊人。

比如,一些合资品牌的插混车,换一个关键的电机控制器,报价可能就要好几万块钱,这个价格都足够买一辆微型电动汽车了。

而作为核心部件的电池,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更换,那费用更是天文数字,对于一辆已经开了好几年的旧车来说,换电池的钱可能比车子本身的二手价值还要高,让车主陷入两难的境地。

除了维修贵,充电慢也是一个普遍的痛点。

插混车别买小电池,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绝大多数早期的“小电池”插混车,为了节省成本,都没有配备直流快充接口,只能使用交流慢充。

这意味着,在公共充电站,当别的纯电车主用半个多小时就能把电量充到百分之八十的时候,你的车可能需要插着充电枪三四个小时,才能换来几十公里的续航。

这种充电效率在应急的时候几乎派不上用场,最终还是只能依赖加油。

所谓的“电动化”体验,在现实面前大打折扣。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市场和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这类车型的保值率崩盘。

任何技术产品都有一个更新迭代的过程,汽车也不例外。

早期的插混技术,更多的是一种从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解决方案,它本身存在一些妥协和不完善之处。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我们中国自主品牌为代表的车企,在混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像比亚迪的DM-i、吉利和长城的混动技术等等,它们推出的新一代插电混动车,普遍都搭载了更大容量的电池,纯电续航里程轻松达到150公里甚至200公里以上,并且都支持快充。

插混车别买小电池,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插混车的使用逻辑,让车辆在绝大多数日常场景下都可以完全当做纯电车来使用,只有在长途出行时才需要用到发动机,真正实现了“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设计初衷。

新技术的出现,让那些“小电池”的老款插混车在产品力上显得非常落后和尴尬。

市场是现实的,当消费者有了更好、更成熟的选择后,老旧技术产品的价值自然会一落千丈。

反映在二手车市场上,就是这类车型的保值率非常低,三年车龄的车子,其二手价格可能只有新车价的四成左右,远远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和新一代的长续航插混车。

再加上新能源政策的逐步调整,过去那些依靠政策红利吸引消费者的优势也在慢慢消失。

对于车主来说,这意味着当初花高价买来的车,在卖出时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总而言之,并不是说插电混动技术不好,而是技术在不断进步,市场在不断成熟。

那些早期的“小电池”插混车,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

它们在电池耐久性、维修成本、使用便利性和保值率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

因此,对于今天准备购车的消费者来说,在选择插电混动车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关注核心的技术指标,比如纯电续航里程是否足够长,是否支持快速充电,电池的质保政策是否完善等等。

不要再被那些过时的技术和看似便宜的价格所迷惑,选择一款技术成熟、能真正带来良好使用体验的新一代产品,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