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风云突变!各位,谁能想到,当年炙手可热的雷克萨斯,如今竟步履维艰!
犹记得当年,雷克萨斯ES,那可是要排队加价才能拥有的座驾,谁要能开上一辆,绝对是街头巷尾最受瞩目的焦点!
可眼下呢?
听说某些雷克萨斯经销店,门庭冷落,销售顾问比顾客还多,展厅里的新车都快积满灰尘了!
这境遇,着实令人唏嘘。
细究雷克萨斯的发家史,仰仗“原装进口”这块金字招牌,它在南方市场可谓是顺风顺水。
彼时,进口车几乎等同于卓越品质与尊贵身份,开出去倍儿有面儿。
然而,时过境迁!
如今已是新时代,全进口反而成了掣肘。
何出此言?
零部件仰赖海运,成本怎能降低?
反观国产奔驰、宝马、奥迪,纷纷祭出降价策略,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雷克萨斯若想加入战局,也需具备相应的实力。
人家国产BBA尚能通过本土化生产削减成本,你雷克萨斯坚持全进口,成本压力巨大,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人攻城略地。
这还并非最糟,更严峻的挑战在于电动化转型。
当下新能源车市的竞争态势何其惨烈?
比亚迪、蔚来、小鹏,无一不在竭力投入研发,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迭代速度令人咋舌。
反观雷克萨斯,去年方才姗姗来迟地推出一款纯电车型RZ,结果续航里程、智能驾驶性能,均处于下游水准!
现今的年轻人购车,精明得很!
他们才不买“匠心”的账。
你跟我谈工匠精神?
我轻抚两下你那仿皮座椅,转头便去试驾理想L7了。
人家三十余万,六座宽敞空间,智能驾驶还能语音互动,你雷克萨斯除了一个机械仪表盘,又能提供什么?
更令人担忧的是,雷克萨斯的品控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今年已累计召回八次,机油乳化、变速箱顿挫等问题接踵而至,频频登上热搜榜。
去年发生的LM车祸,车门锁死无法开启的视频,更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这质量,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此外,雷克萨斯的养护费用,也是出了名的居高不下。
老车主前去保养,排队两周已是司空见惯,维修账单甚至比肩奔驰。
这又有谁能够承受?
最令老车主感到心痛的,莫过于雷克萨斯的价格断崖式下跌。
当年加价数万购入ES的“先行者”,如今目睹八万元的优惠幅度,恐怕要气得捶胸顿足。
三年车龄的二手车,价值直接腰斩,这贬值速度,简直令人咋舌!
坊间传闻,现在雷克萨斯的销售顾问,都在私下里推销比亚迪。
展厅里的展示车辆,半个月无人问津。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到一丝悲凉。
究其根本,雷克萨斯的问题在于过于自负。
始终抱着“全进口”的身份不放,以为可以高枕无忧。
然而现实却是,国产车都已标配激光雷达,你雷克萨斯还在讲述工匠故事。
这好比什么?
好比一个手持大哥大,还在嘲笑他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守旧之人。
如今雷克萨斯降价幅度越大,品牌衰落速度越快。
原因何在?
因为降价意味着品牌价值的贬损,会让消费者认为以往的定价过高,有欺诈之嫌。
因此,并非年轻人不再青睐豪华车,而是雷克萨斯那把曾经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已无法开启新时代的大门。
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消费者逐利而行,雷克萨斯若不能提供与之匹配的价值,自然会被市场抛弃。
此事归根结底,在于一个“变”字。
时代在变迁,市场在演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进化。
雷克萨斯若固步自封,不思变革,被时代洪流所吞没,亦是必然。
当然,我并非断言雷克萨斯已无力回天。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雷克萨斯仍具备一定的品牌积淀与技术储备。
然而,它必须放下身段,正视现状,积极拥抱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方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重塑辉煌。
依我之见,雷克萨斯当下最紧要的任务,是深入研究中国市场,洞悉中国消费者的偏好,推出更贴合本土需求的产品。
与此同时,还需强化品控管理,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方能重拾消费者的信任。
各位,你们认为雷克萨斯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
或者说,你觉得雷克萨斯应该如何调整策略,才能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心?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雷克萨斯曾是“质量”的代名词,如今却因质量问题屡屡登上热搜,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归根结底,不变革,便淘汰!雷克萨斯,务必引以为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