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单方面取消高里程车主免费换电权益

直接背刺车主,蔚来取消高里程车主终身免费换电权益

28万公里,一年跑17万,这车是当“爹”供着,还是当“马”使?

最近,一位蔚来车主高先生炸了锅——他突然收到短信通知:7天后,他的终身免费换电和终身质保权益将被单方面取消。理由是:近一年行驶17万公里,远超“行业标准”和“日常使用场景”。这话一出,整个新能源圈都炸了。我第一反应是:这哪是买电动车?这是请了个祖宗回家供着?

要知道,高先生2020年购车时,签的《蔚来车主基本权益告知书》里,白纸黑字没写任何里程限制。现在几年过去了,蔚来突然说“你用得太狠”,要收回承诺,这不就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吗?更讽刺的是,高先生是做生意的,跨省出差、日行千里是常态。他自己反问得好:“车子买回来是用的,难道还要当爹供着吗?”

这事儿,表面看是“羊毛党”和“合理使用”的边界之争,背后却是新能源车企在扩张期画大饼、后期又想收回成本的典型困境。

一、免费换电:当初的“蜜糖”,如今的“砒霜”?

我试驾过蔚来ET7,对它的换电体系印象深刻。3分钟完成换电,比加油还快,这体验确实香。当时我就想:要是能终身免费,那真是省到飞起。可现实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蔚来当初推“终身免费换电”,本质是用长期服务成本换市场占有率。就像当年的共享单车,先烧钱抢用户,再慢慢收割。可问题是,消费者买的是车,不是赌约。你说“终身免费”,合同里没写限制条件,几年后突然说“你用多了不算数”,这不叫规则调整,这叫背刺。

蔚来单方面取消高里程车主免费换电权益-有驾

更关键的是,怎么定义“正常使用”? 蔚来说“17万公里超了行业标准”。可查查数据:普通家用车年均行驶约1.5万公里,但出租车、网约车年跑10万+很常见。高先生一年17万,确实高,但也没高到离谱。如果真怀疑他营运,那该看车辆登记性质,而不是事后拿里程当借口。

我有个朋友开特斯拉Model 3,三年跑了25万公里,天天超充,特斯拉也没说要取消他啥权益。为什么?因为合同里没坑。车企的信誉,就体现在这种细节里。

二、车主是“用户”还是“资产”?蔚来的“羊毛党”围剿令

其实这事早有预兆。前段时间,蔚来在官方社区发帖,标题赫然写着:“征集不当使用首任车主权益线索”。好家伙,直接把部分车主当“羊毛党”防着。可问题是,什么叫“不当使用”? 是跑得多?还是换电次数多?

我翻了翻第三方投诉平台,发现不止高先生一人中招。有车主反映,没签任何补充协议,就被单方面停权。还有人说,自己是长途货运司机,买车就是为了跑活,结果蔚来说“不符合家庭用车场景”。

这里就得问一句:买车时,蔚来有没有明确告知“这车不能跑长途”?有没有在合同里写“年里程超X万公里,权益作废”?

没有。消费者买车,买的是所有权,不是使用权。你不能今天说“终身免费”,明天说“你用得太狠,不算数”。这跟健身房办年卡,结果因为你去得太多被拉黑,有什么区别?

我试驾过小鹏G9,它的充电权益也挺 generous,但人家明码标价:前X次免费,之后按规则计费。清清楚楚,没话说。蔚来这种“先画饼,后收网”的做法,短期省了成本,长期却透支了品牌信任。

蔚来单方面取消高里程车主免费换电权益-有驾

三、竞品怎么看?理想、小鹏、特斯拉的“权益哲学”

我们来横向对比一下:

理想汽车:主打“家用”,权益集中在免费充电、保养、流量等,但没提“终身免费换电”。它的逻辑是:把服务打包进车价,明码标价,不玩虚的。最近理想L系列销量猛增,说明消费者更愿意为“确定性”买单。

小鹏汽车:早期也有免费充电权益,但明确标注“每年X次”,超出部分自费。而且小鹏的APP里,权益规则一目了然,没有隐藏条款。我在试驾G6时,销售主动提醒我:“免费充电每年10次,记得用完哦。” 这种坦诚,反而赢得好感。

特斯拉:压根不搞“终身免费”那一套。超充按度收费,透明公开。虽然贵点,但没人抱怨,因为从一开始就没给你画饼。我跑过一次长途,充满花了80块,心里有数,不憋屈。

反观蔚来,把“服务”当成核心卖点,结果成本扛不住,就开始“选择性执行”。这就像餐厅说“米饭免费”,结果你吃得太多,老板说“你吃相太难看,以后收费”。合理吗?

四、高里程=营运?别拿“使用性质”当挡箭牌

蔚来说高先生“不当使用”,暗示他可能拿车跑营运。可法律上,营运车辆必须登记为“营运性质”,买保险、年检、报废年限都不同。高先生的车是“非营运”,那就该按私家车对待。

蔚来单方面取消高里程车主免费换电权益-有驾

我认识一位滴滴司机,他买的是广汽埃安S,登记就是“预约出租客运”。保险公司保费贵一倍,但人家合规。如果蔚来真有证据说高先生拿蔚来当网约车,那就该拿出行车轨迹、接单记录,而不是拿里程当借口。

再说,17万公里真算多吗? 我查了下,出租车年均10-15万公里很常见,有的甚至20万+。高先生一年17万,平均每天465公里,确实高,但没到离谱的程度。而且他解释是跨省出差,生意所需——这不正是电动车该服务的场景吗?

更讽刺的是,蔚来自己宣传ET7时,说“适合长途出行”“换电网络覆盖全国”。结果车主真跑长途了,你又说“你用太多了”?这不叫打击羊毛党,这叫“过河拆桥”。

五、消费者该怎么看?理性消费,别被“情怀”绑架

我常说一句话:买电动车,别光看“权益”,要看“规则”。

蔚来的问题不在服务不好,而在规则不透明、执行不一致。你可以在购车时就说:“年里程超10万公里,换电权益打折。” 这没问题,消费者自己权衡。但事后追加限制,就是违约。

各位车友,下次买车,记住三点:

所有权益,必须写进合同。口头承诺、宣传页上的字,都不算数。

问清“正常使用”的定义。是按里程?时间?还是使用频率?

蔚来单方面取消高里程车主免费换电权益-有驾

别被“终身免费”冲昏头。车企不是慈善机构,免费的背后,总有成本转嫁。

我试驾过蔚来ES8,它的座椅按摩、香氛系统、女王副驾,确实高级。但再好的配置,也抵不过一次“背刺”带来的信任崩塌。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供的。

六、未来会怎样?服务承诺的“信任危机”

这事反映出一个深层问题:新能源车企的“服务承诺”正在面临信任危机。

早期为了抢市场,车企拼命加码权益:免费充电、免费保养、免费道路救援……可随着用户增多,成本飙升,很多承诺难以为继。于是,开始“整治羊毛党”“优化权益规则”。

但优化不能靠“秋后算账”。真正的解决方案,是设计可持续的权益体系。比如:

阶梯式权益:年里程0-5万,免费换电;5-10万,半价;10万以上,原价。明码标价,谁都没话说。

积分制:每次换电赚积分,积分可兑换服务。多用多得,公平合理。

蔚来单方面取消高里程车主免费换电权益-有驾

会员制:每月付99元,享无限换电。愿意付的付,不愿意的自己充电。

这样既控制成本,又尊重用户选择。而不是现在这样,用“道德审判”代替规则管理。

结语:车是工具,不是“考卷”

最后回到高先生那句话:“车子买回来是用的,难道还要当爹供着吗?” 我想说:对,车就是工具,不是让你去“考试”的。车企不该拿着里程表当“成绩单”,说你“用得不对”。

蔚来今天取消一个车主的权益,明天就会失去一群用户的信任。品牌价值,不在于你有多豪华的换电站,而在于你是否尊重每一个车主。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如果你一年跑15万公里,车企要取消你的免费权益,你会接受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我XXX我,下次试驾见。

蔚来单方面取消高里程车主免费换电权益-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