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买车,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丰田、大众这些合资品牌,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心”。
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大件儿靠谱,开个十年八年问题不大,省油耐用,将来卖二手车也亏不了多少。
这就像咱们过日子,图个踏实安稳。
可时代变了,现在年轻人买车,光“踏实”可不够,还得“好玩”、“聪明”。
咱们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一个个跟装了超级大脑似的,大屏幕、智能语音、自动泊车玩得风生水起,相比之下,很多合资车的中控系统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趟,操作起来像是好几年前的智能手机,反应慢、功能少,不少车主宁愿在中控台上架个手机支架用手机导航,也不愿意用车机自带的。
这就让很多人犯了嘀咕:难道这些国际大厂,在智能化这条新赛道上,真的就慢了一大拍,追不上了吗?
其实,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这些“老牌选手”不是不会,而是在思考用一种更稳妥、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方式来做智能化。
最近,一汽丰田推出的bZ5车型上搭载的智能系统,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那就是合资品牌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认真地回答“什么是好用的智能汽车”这个问题,而且这个答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实在得多。
咱们先聊聊开车时最重要的事——安全。
现在很多车都宣传自己有L2级驾驶辅助,听起来很高大上,但用过的朋友可能都有体会,有些系统的“脾气”很怪。
比如在高速上用自适应巡航,它就像个愣头青,前面没车就猛加油,前面车一刹车它也跟着一脚急刹,坐车里的人前仰后合,体验很不好。
尤其是在咱们国内这种复杂的路况下,突然窜出来的电动车,或者旁边车道毫无征兆的强行加塞,常常能把这些辅助系统“吓”得手足无措,要么是过度反应紧急制动,要么就是反应不过来需要驾驶员紧急接管,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敢用了,觉得还不如自己开着省心。
一汽丰田bZ5这次拿出的方案,叫做“Toyota Pilot”,它聪明的地方在于“强强联合”。
它不仅有丰田自己多年积累的TSS智行安全系统作为基础,保证了全球范围内验证过的可靠性,更关键的是,它引入了一个强大的“中国通”——Momenta公司的先进算法。
这家公司是国内顶尖的自动驾驶技术企业,他们的数据和算法都是在中国这种极其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喂”出来的,特别懂得处理各种“中国式过马路”和“鬼探头”式的加塞。
这两者一结合,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在高架上堵车缓行。
以前的系统,旁边车道的车只要稍微往你这边并线,你的车可能就立刻发出警报并大力刹车,搞得你和后车都非常紧张。
但bZ5这套系统,因为它能更早地识别旁边车辆的“意图”,它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那样,非常柔和、线性地稍微降低一点速度,既保证了安全距离,又不会让车里的乘客感到任何突兀。
整个过程平稳得让你几乎察觉不到是机器在操作,这才是真正能让人放心的辅助驾驶。
它不会在驾驶过程中喧宾夺主,总想“秀操作”,而是在你需要它的时候,稳稳地托你一把。
根据一些专业测试,这套系统在应对车辆切入时的反应平顺性,比传统系统提升了三成以上,极大地减少了乘坐的不适感。
这种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恰恰是家庭用户最看重的,安全感不是一堆功能的堆砌,而是关键时刻靠得住的安稳。
说完了“脑子”,再来看看“面子”和“里子”,也就是智能座舱。
过去合资车的车机系统,确实是很多人的槽点。
屏幕小、分辨率低、系统封闭,想装个自己喜欢的音乐或导航软件比登天还难。
bZ5直接给了一块15.6英寸的大屏幕,但这块大屏并不是简单的“傻大个”。
它的用心之处在于交互体验。
整个界面设计得非常直观,图标很大,功能分区清晰,就算是上了年纪的父母或者家里的孩子,也能很快上手,几乎没有学习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块屏幕背后的“生态”活了。
它打通了超过200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机应用。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你的车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你数字生活的延伸。
比如,你早上出门前在手机上查好了去客户公司的路线,一上车,这个导航信息就能自动同步到车机大屏上,省去了你重新输入的麻烦。
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可以直接在车上语音控制,播放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或者儿歌,配合JBL的音响,音质效果也相当不错,细腻不刺耳。
开车途中,如果觉得有点热,甚至不用低头去找空调按钮,只需对着屏幕做个简单的手势,就能调节温度和风量,视线完全不用离开前方道路,既方便又安全。
这种体验的提升,根源在于合资品牌观念的转变。
它们不再固执地坚守自己那套封闭的系统,而是选择开放合作,把中国消费者最熟悉、最离不开的互联网服务整合进来。
这看似是一小步,却是理念上的一大步。
它说明,这些大厂终于明白了,智能座舱的核心不是屏幕有多大、芯片有多快,而是能不能真正解决用户在用车场景中的各种细碎需求,让科技变得有温度,触手可及。
所以,通过一汽丰田bZ5,我们能看到合资品牌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新策略。
它们没有盲目地去追逐那些听起来天花乱坠的噱头,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道路:把驾驶辅助的可靠性做到极致,让用户敢用、爱用;把智能座舱的易用性放在首位,让全家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便利。
这种“用户思维”驱动的智能化升级,不仅让丰田这样的品牌补齐了短板,也给其他还在转型中的合资车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它告诉市场,智能化不只有一种模式,那种稳重、可靠、贴近生活的智能化,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让咱们普通消费者在未来的购车选择中,多了一份对合资品牌智能体验的全新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