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光是在重庆,咱对越南卖摩托车的钱就飙到19.2亿,咱中国牌子简直把这个市场给包圆了!
在河内转悠一整天,见到的中国摩托车可能连三辆都不到,反倒是本田那白色的标志和雅马哈的蓝色牌子满大街跑。
有的人唠叨说日本牌子太厉害,实际上撕裂中国摩托车防线的,不是对手的高科技,而是潜藏在价格战里那股短视与贪心,那些自家人把自己招牌弄砸了的“人性之恶”,比任何竞争者还犀利!
越南的大街小巷!
曾几何时,中国的摩托车在越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1998年河内的车展上,重庆力帆的展台前挤满了人,那个100cc的弯梁车,身上贴着“700美元”的红色标签,就跟磁铁似的,把越南的小商贩们吸得紧紧的。
那个时候,日本的本田车子要卖2100美元,等于当地小工人干半年才赚到的钱,而咱力帆的价钱,差不多就它的三分之一!
这可不是碰巧的事,越南人对摩托车的热爱,早就被中国老乡给盯上了。
这个国家大部分都是高低起伏的山,城里的小巷窄得让摩托车打个侧身都能磕掉后视镜,乡下的土路烂得连鸡笼都能被颠飞!
越南的大街小巷!
四轮小飞车!
一般家庭连做梦都不敢,这破轿车买下来要砸三年薪水,还得缴一半的购置税,停在老城区的小巷子里可能镜子都得卸下来!
摩托车简直成了越南人的“备胎”,农民用它搬稻谷、载小鸟,外卖小哥在夜市的热闹里飞来飞去,就连刚结婚的夫妻也把嫁妆绑在车屁股上。
据1999年的数据,越南的小摩托车快成一片森林了,保有量已经超过3000万辆,每年销量还在200万辆以上,而日本的那些品牌就像吃鲸吞口水一样,不仅占了98%的市场,还贵得让人直咂舌。
中国的厂子抓住了这个商机,力帆、隆鑫和轻骑这些重庆的老弟,靠着一条条熟悉的生产线把成本压得跟饼一样薄,再加上广西、云南那边的便利,把车一车接一车运到越南去。
小力帆的二轮机器!
700美金的价格,让越南兄弟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买摩托车不用拼命咬牙”的快乐!有个经销商回忆说,2000年的海防港,每天都有中国的摩托车在那儿下船,仓库外面总是一大堆排队等着提车的壮观场面。
到2002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蹭蹭上涨到了80%,真是给不少行业打了强心针!你看,那配件便宜得跟白菜似的,换个链条才五美元,比日本货便宜一半不说,修车的小店一天干几辆车那是小菜一碟!
就连村里的老农民也晓得,“中国摩托,跑得快还省银子”,可谁知道几年后这话一变,成了人们的吐槽语!
摩托车界的“厉害哄哄”代表,力帆兄弟!
从挣了30块钱的利润,到那“豆腐渣”摩托的辉煌,简直像气球一样鼓得快,炸得也快!
2003年,重庆力帆的越南负责人发现了个棘手的问题,经销商开始搞降价,原本卖800美元的车子,有人竟然喊到750美元,还送头盔、机油,甚至说一年维修免费!这可真是太疯狂了!
这可是个热闹的事情,看到越南市场红火,国内七十多家摩托车厂像抢糖似的扑来,浙江的小作坊把价格压到600美元,广东的企业干脆喊“500美元处理库存”,简直杀得挺狠!
到了2004年,一辆中国摩托车的价钱竟然只要170美元,跟一辆还不错的自行车差不了几个铜板!
越南的马路边儿上
这价格掉得跟老鼠掉井里一样,利润薄得连张方便面包装都盖不住,力帆的账本上写着,一辆车赚的钱只有30块,连给兄弟们发个红包都不够。
咋整啊?
只能在钱袋子里“动脑筋”。
开始是钢板变得像纸片一样薄,原本1.2毫米厚的车身,悄咪咪换成了0.8毫米。结果有个机灵的经销商一碰就觉得这车架跟豆腐似的,马上变形!
这个链条用的是劣质钢,放在越南那湿热的天气里,骑三个月就跟废铁一样锈得不成样子,稍微使点劲就嘎嘣一声断了。最坑的是发动机,为了省事散热片少了一半,夏天骑个半小时热得像要弄个鸡蛋煎上去!
越南的大街小巷!
到了2005年,力帆送去河内的一堆化油器都在漏油,查了个底朝天,居然是同行给配件商塞了银子,故意用劣质密封胶替代了好货;还有轻骑走向岘港的螺栓,竟然小了0.5毫米,根本就拧不住,最后发现都是本地代理商被竞争对手收买干的!
这些小花样让经销商心里像吃了苍蝇,消费者更是骂声连天,新买的车下雨就成了“电流秀”,喇叭都成了哑巴,刹车时不时来个掉链子,靠这玩意儿上路,简直就是在骑定时炸弹啊!
中国的摩托车啊,就因为这一回回的偷工减料和自家反着干,搞得口碑直接散了,成了渣滓!
越南的大街小巷!
在外头敌人猛攻,里头自己人也不给力的情况下,中国摩托车乱象真是够呛,越南政府实在受不了了。2004年,本地的小摩托车厂差点被中国那些白菜价的车搞成了“见阎王”。河内大街上甚至贴出了“别买劣质中国货”的标语,气氛一度紧张得像火锅底料一样!
记得那年下半年,越南一声令下,摩托车进口税从30%蹭一下调到100%,每辆车得递上17份检测报告,哪个不合格就直接给你退了,简直让人抓狂!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简直就是挖了个大坑,原本170美元的车,搞完税之后直接变成340美元,优势全没了,中小厂的仓库里堆得跟山一样,高高竖着的摩托车都没人问津,要是资金链一断,那真的是只能打包走人了!
到2006年,重庆卖给越南的摩托车钱财只剩下800万美元,还没有2002年的一小撮呢!
越南的大街小巷!
这会儿日本品牌正默默回归,本田在越南搞了个全套生产线,零件都本地化到90%,成本往下走了,但质量却一点没打折!
他们的维修点扎根到乡镇,就算在那偏僻的山村,换个火花塞也有人帮忙。雅马哈更加给力,广告上反复喊着“十年不大修”,还搞免费查车活动,技术员骑着摩托车跑到农田里,给农民的车子做保养。
本田在越南的生意越来越好,市场占有率飙到70%,雅马哈也拿下了20%这块蛋糕,而咱中国品牌就剩下可怜兮兮的5%,到了2016年,干脆跌到1%了,真是让人心疼得直掉眼泪!
这玩意儿叫雅马哈 rx100,简直就像是摩托车界的明星,骑上它走到哪儿都是焦点!
到了2020年,河内的大街小巷里冒出了新玩意儿,那就是电动摩托车啦!
这回机会藏在越南的“环境法”里哦,2023年,越南当局说了,从2026年开始,河内和胡志明市的中心区域不让燃油摩托车进来,电动车买的时候还可以免税,一直延到2027年嘞!
一算下来,电动车充一次电只花两毛五,跑个六十公里,这比油车便宜得像打折的白菜,简直是新潮流啊!
雅迪的电动驴子!
他们不再拼命压价了,一辆雅迪电动车要3000人民币,跟日本的油车差不多。最牛的是售后服务,雅迪在越南开了300多家店,人家说“24小时上门修理”,河内郊区还备了配件,能让你当天换电池、当天修控制器,真是高效率啊!
2023年,雅迪在越南卖得飞起,竟然突破了十万辆,还豪撒一亿美元建第二个工厂,打算一年造出两百万辆的车!
这回的较量可真热闹,中国的企业面临的不仅是日本品牌,还有当初那个只会打价格战的自己,曾经跌得鼻青脸肿,可算是明白了,要靠质量和服务慢慢往上爬,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雅迪小电车,你骑上它就跟飞起来一样!
它们不再大声嚷嚷“我便宜就能赢”,而是把“好货”“讲信用”直接喷在厂子墙上,毕竟做生意不是为了干掉对方,而是守住自己的地盘呀!
从越南那些街口的起伏来看,真要让你摔跤的,不是旁人,而是你那心里对眼前好处的贪心,以及对未来宝藏的不屑一顾。
能把你拍起来的,不是那啥运气,是跌得鼻青脸肿后,才明白“稳重比聪明有用”这码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