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到2025年8月,吉利汽车居然直接把自己的销量天花板又往上拍了一下,还不是那种小修小补的加法,是实打实把25万多辆的新数字甩出来,仿佛在掐着表看谁能追得上自己这波速度。
是不是有点不真实?你说,整个车市才西风东劲了没多久,新能源还在各家抢滩,这头吉利就把各路产品线拧成了一股绳,8月销量同比上涨38%——这可是大写的“真香定律”啊,环比也涨了又5%,说爆发力强这词儿,感觉都贴上去不够用。
那么问题来了:这不是简单地车卖得多,里头还镶嵌着好几个更劲爆的细节,譬如新能源这块,吉利一个月就卖了14万多辆,去年同期还不到一半,这究竟是什么操作?是不是吉利在新能源“圈钱圈粉”两手抓的路上,玩得比谁都溜?而且,出口也不含糊,36077辆蹦出去,硬是让“走向全球”这句口号落地有声。吉利中国星、银河、极氪、领克,各自又有啥独家秘诀?仔细扒拉一下每条产品线,咱们才能看明白这局到底怎么下的棋。
吉利的8月,不仅仅是数量漂亮,更像一场有条不紊的品牌大乱炖,让人想起那句老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吉利已经开始吃“时代的虫”了。说实话,咱一边翻着数据,一边琢磨这是不是又一波中国制造的范本时刻。单看新能源这块,吉利直接甩出同比拉升95%的肥数字——就这幅场面,新势力蔫儿吧唧的时候,吉利反倒像个自带buff的老司机,风头全开。
您回忆一下,前两年大家还在为“油改电”纠结,消费者一片观望,新能源似乎总差口气。可现在呢?吉利银河月销量直接奔着11万去了,同比膨胀了整整一倍还多,达到了173%的高增幅,如同私家车市场突然变成银河战舰起飞模式。中国星系列也不赖,交出将近10万的成绩单,高端系列也有2万6千多的份额,分分钟霸榜。各种品牌升级、数码智能化、一堆新功能,听得人云里雾里,咱都得掰着手指头数。
极氪的表现也值得点赞,8月忙活了17626辆上下,虽然比自家“银河”差点意思,但在高端阵营里算稳健派。毕竟现在主打的是“不是你买不起,而是我配不上你”,极氪延续高端市场表现,不求爆发,只求持久战力。领克这边,主打年轻、科技、个性路线,销量27217辆,同比爬升20.8%,新能源新车占到总销量差不多七成,表面一片狂欢,实际是全国范围的“节能省钱大作战”。而且,今年到现在为止,领克全系累计卖了20多万台,同比增幅依旧两成多,可见其市场拓展能力有一套。
那领克900的成绩更有点“狠”——上市才三个月,订单直接破了两万,这数量里面有七千多是八月交付的。主销版本2.0T Ultra加1.5T Ultra占九成多,增换购率90%以上,意思就是新老车主都愿意掏腰包再升级一下,甚至新用户里三成是跳槽过来的BBA(宝马、奔驰、奥迪)等豪车车主,这种跨界转会的劲头,等于直接把“自主品牌高端化”挂在牌子上做广告。
另外,领克10 EM-P还没正式上市呢,就开始潇洒预售了,9月8号才开卖,人家已经吊足了胃口。说它是30万以内唯一标配eAWD智能电混四驱、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的轿车,打着高通骁龙芯片智能座舱的小旗子,估计科技发烧友都喜欢。再看眼新款领克07、08要九月下旬上市,激光雷达“烂大街”一样标配,Thor芯也是全系高配,更厉害的是Flyme Auto2系统同步升级,领克这波科技牌路数有点像把智能手机的思路复制到了汽车领域,智能体验先圈粉一波。
看到这里,咱不禁拿出放大镜琢磨:到底是什么让吉利一系列品牌、车型都能杀疯了?你要说市场大环境好,也不错——大家追着新能源、自动智能化、出口全球这些新趋势不得不跑。但客观说,吉利出手更像是在“多线程运行”。一边主打新能源、智能科技,抢占技术高地,一边在海外市场铺开,把中国品牌的故事讲出花来。每条产品线都有各自的气质,既有银河这种“全民普及旗舰”,领克主打年轻运动,极氪往精品高端沉淀,再加上中国星系列把“高端国民车”旗帜打得唢呐齐鸣,这种打法,想不突出都难。
说到行业生态,现在中国车企已经不是当年的“小作坊”模式,吉利这份成绩单可不是拍脑袋蹦出来的,背后的产业投入、供应链、研发成果都在默默支撑着这股火爆潮流。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储备、技术平台,电驱、电池、智能座舱、新一轮设计美学,几乎样样齐全,抢先布局,才能让数据又炸又稳。再加上这两年国产品牌集体出海,把中国车的底气和“国际范儿”越归越牢靠。有人说是“卷王”,也有人说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升级,其实这趋势就是躺赢的节奏。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极氪这样偏高端的品牌,还是领克主打年轻、个性的市场分部,吉利始终把每个细分领域玩出差异化。极氪稳扎稳打,领克走智能科技+运动时尚的双线模式,中国星系列强调性能和国民性,银河没有门槛,适应大众需求,捋一遍才发现,吉利把“全覆盖式打法”用到了极致。这样一来,一旦市场热起来,各条产品线都能“跟风吃肉”,谁也不用单打独斗。
更值得一说的是苹果式造车逻辑——产品不断升级,入门配置越来越高端,比拼智能座舱、激光雷达、芯片,堪比手机圈的参数大战。你看新款领克07、08,全系激光雷达,都上Thor芯,Flyme Auto卷到二代,车企们已经学会“玩硬件也玩生态”。谁还敢说中国车只会比价?现在恐怕得比谁的科技多、比谁的体验潮、比谁的创新快了。
不过说回来,吉利这波数据虽亮眼,但也并不是说压力全无。新能源竞争格局愈发卷,各路玩家都想吃这块蛋糕。吉利能“坐二望一”,除了技术实力,更关键的是供应链稳健和全球布局。你别看出口量每个月都有三级跳,真正让企业“厚积薄发”的,还是各类研发、渠道铺设、品牌口碑等底层能力。技术、市场、服务三管齐下,才能有底气敢放大招。
此外,咱们得提一句,那些新增用户三成是BBA车主,这事儿本身就有点耐人寻味。豪华品牌车主愿意为中国品牌买单,这属于典型“逆袭桥段”。背后是中国车企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品牌溢价、产品口碑、智能体验,都在重塑市场格局。谁能想到,曾经大家只认合资,现在本土品牌居然差点“反向收割”?这节奏,不再是“低价换市场”,而是真的把技术和体验推上去,让大家心甘情愿多掏钱。
更进一步,领克10 EM-P的预售和即将上市,是吉利新能源+智能化战略的又一个重要节点。咱们看新能源车从电驱到四驱、从激光雷达到智舱系统,不再是花架子式的噱头,各项技术追求实用升级,带来驾驶体验和安全的双进阶。从芯片到底盘调整,再到车机生态,吉利一个品牌俨然成了“科技全能选手”,难怪能做到新高不断。
但也不是说一切都完美无缺。新能源赛场天天变天,行业洗牌在即,谁能持续领先得看综合实力与应变速度。“销量新高”毕竟只是阶段性成绩,后面能不能保鲜,要看后续创新和服务。说句俏皮的:大家都知道买车上新如同抢手机新机一样刺激,可真想长期领跑,套路要多,底子要硬。
这个月的吉利数据,也让咱忍不住YY一下:要是真能把自主品牌做到让全球汽车都“服气”,中国车企下一步是不是该向更高级别挑战?譬如自主研发实力、海外本地化运营、全球产品适配,更高阶的智能驾驶……这些都等着交答卷。现在只是阶段性胜利,行业路上还得不断做加法、做减法,甚至做乘法。
说到这里,咱不得不承认,汽车市场已从跑量、低价的野蛮生长,变成了技术、体验双向驱动,有中国车企已经跻身全球影响力的局面。吉利这波操作,既是国产品牌崛起的缩影,也是技术创新赢市场的典范。至于未来如何,谁知道呢?车圈变数极多,唯一不变的,就是“不卷不行、技术为王”。下一个爆款也许正路上,谁能稳住阵脚,谁就能赢下更大的蛋糕。
说白了,此次吉利的“亮眼成绩单”给整个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有人欢喜有人愁,“高端智能、全球布局”已是汽车市场的硬通货。不过最狠的,还属那些被BBA抢来的老客户,他们主动用钱包证明:技术体验才是真王道,品牌溢价也开始反向流动。
讲到这儿,咱不禁要问一句:“你心里真正认可的国产品牌是哪家?”你会不会因为激光雷达、电混四驱、智能座舱这些新潮流而心动?你认为中国汽车的下一步会走向怎样的全球场景?欢迎在评论区畅聊你的看法,加入车圈的拆台与打擂大军!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