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调研凤山县,推动产业升级,关注人才教育

其实,咱们国家一直讲着“乡村振兴”,怎么让农村真的富起来、老百姓日子过得好,这事儿是个大工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活儿。中央企业领着头干,这也是党中央给企业派下来的任务,是咱们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像这次中国一汽的领导带队去凤山县,实际上就是要看看帮扶项目到底进展怎么样了,农村日子有没有真的改善,企业能不能再多出点力。

其实,要说凤山县,过去条件也挺一般的,这些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手都硬,经济社会面貌变化还是挺大的。中国一汽作为个大企业,也真不是随便说说,是真有行动、有资源的。刘亦功这次走一圈,不光是例行公事交个差,更是奔着问题去的,实地看看哪些地方还有短板,企业还能发挥哪些优势。你说一个老牌汽车集团,带着自己的车型、带着点资金,确实能帮农村、帮凤山县做不少事情。

就这次调研,主题就很清楚,一个是要实实在在帮扶,不搞表面文章。另一个就是带动产业,让老百姓自己发展,把自己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中国一汽不是光给钱,送几辆车、盖几栋楼就算完事儿了,实际上他们是想把自己的产业链延伸到农村,比如旅游配套用车这一块,你县里来了游客,可能能看到一汽红旗、奔腾挂着标的车,这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市场机会,还能提升地方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企业帮扶绝不是一锤子买卖,刘亦功这次特意提到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这话其实说明了,他们是奔着长远去的。“千万工程”是浙江打造农村现代化的一个典型,很多地方都在学,中国一汽也在琢磨怎么把这套办法变成自己的模板。你看,过去帮扶贫困县,很多都是“输血”,就是把粮食、钱、物资送到家,老百姓固然受益了,但要真想实现“造血”,还是得打造属于当地自己的产业,这样才能可持续。

在座谈会上,说到“五大振兴”,其实就是要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拉起来。这套思路,实际上就是为未来几十年凤山县发展打基础。比如说产业发展,像凤山县不缺美景、不缺生态资源,但就是缺个发展的思路,缺企业来带动,所以中国一汽下场,通过旅游交通配套、民宿项目等,帮你把路铺宽,帮你把思路打开。

当然,帮扶不是光有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也很关键。这次调研,刘亦功还专门去了凤山县第二高级中学和一汽梦想班,这一块是要帮着凤山解决“下一代”教育的问题。你想,农村孩子,要想从娃娃抓起,得有好的学校,有好的资源,企业可以给资金,也可以带来更好的师资力量,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出去见世面。这么一看,一汽梦想班不光是中国一汽的品牌项目,更是凤山县农村孩子的一线希望,是‘教育反哺’的实际行动。这点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很多大型企业在帮扶的时候,要是真能在教育上多下点功夫,肯定是造福一方的。

这次调研期间,还去了三门海镇看民宿、旅游配套项目,这是把凤山县的“山水资源”“民族风情”好好地跟市场结合起来搞活。一个地方要发展,不能只靠天吃饭,用资源、用市场、用企业来结合,才能盘活这盘棋。中国一汽不仅仅是做企业本行业,还在尝试文旅一体,这其实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新体现——没只想着自己卖车,更想让老百姓的幸福感跟着提升。

中国一汽调研凤山县,推动产业升级,关注人才教育-有驾

那你说,企业参与帮扶,是为了什么?其实归根结底,也是国家需要,企业责任。咱们中国一汽这样的央企,不只是“挣钱的机器”,还是承担一块国家使命的大旗。这次调研很明显,就是要考察凤山县到底哪些地方可以和企业再深度合作,哪些项目可以落地,然后让帮扶变成老百姓手里的实实在在好处。你看,旅游配套用车签约仪式这些,也都是具体项目,把企业的资源和地方的需求对接起来。

从个人理解来说,中国一汽这次“定点帮扶”的做法,很有几层意思——企业要真的做到“扎根基层”,不能浮在表面,更不能只是做个形象工程,要的是落地、要的是结果。比如,他们用自己品牌的车来做旅游配套,我们都知道西南偏远地区交通始终是难题,有了高标准的旅游用车,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也能让农民多一条收入渠道。企业也借此把车型产品推广到全国市场,是互利共赢的一种模式。

另一方面,做帮扶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套路化”。凤山县有自己的特色,你只靠通用的模板搞,不一定能出效果。中国一汽这次参考“千万工程”,其实就是在学着怎么搞定“个性化”帮扶,摸着石头过河。这种做法,值得全国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借鉴——根据当地的特点来做精准帮扶,不给地方添麻烦,还真正带动地方发展。

你想想,这几年乡村振兴喊得很响,但要真正实现目标,还是得看谁能扎实干到最后。很多项目搞半天,最后钱花了,项目“烂尾”。中国一汽这次明确说要“务实举措助力凤山县乡村全面振兴”,这句话很硬。你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干,才能让老百姓信服。不管是产业带动也好,民生改善也好,人才培育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有耐心,得持续投入。

当然了,帮扶的效果最后是看“老百姓有没有真的得实惠”,比如引用企业资源带来的旅游收入,教育帮扶带来的升学率提升,医疗设施、住房改善能不能做得更好。这些才是根本。如果企业帮忙只是做表演,谁都看得出来,到头来是两头不讨好。中国一汽要是能够把资源优势用到点子上,项目一步步落地,老百姓收入增加,幸福感提升,这就是最好的成绩。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强调的点,是企业和地方形成长期互动,不能是一次性活动。你说这几年,很多企业去了贫困县,送点钱、做点建设就完事儿了。其实效果有限。中国一汽这次调研,把项目逐步签约,把人才、产业、文旅几个方面都统筹考虑,其实就是要形成长久机制。只有企业和地方变成“共同体”,才能不断升级,形成新动力。这也是落实“两个维护”“两个确立”的具体动作,中央企业不只是做大做强,还得承担社会担当,这才是根本。

说到这里,我对中国一汽这次凤山县的帮扶调研,觉得要是这样的模式各地推开,咱们国家的乡村振兴工程也就真正有了底气。关键是企业得真用心,地方得真抓实干,两头一配合,效果自然好。企业带动,把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出来,形成收入增长点,人才教育跟上,民生设施提升,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而且,企业也能在过程中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实现商业和社会双赢。

中国一汽调研凤山县,推动产业升级,关注人才教育-有驾
中国一汽调研凤山县,推动产业升级,关注人才教育-有驾

所以,我个人认为,类似中国一汽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承担政治任务的同时,也抓住了自身的发展机遇。定点帮扶不是负担,而是机会。企业参与到地方发展,可以总结新经验,找到新市场,还能提升社会影响力。如此,帮扶工程就不再是短期行为,而是步步为营、持续发力,最终老百姓得实惠,企业得发展。

中国一汽调研凤山县,推动产业升级,关注人才教育-有驾

结合这次事件看,未来“乡村振兴”工程还得靠国家、企业、地方三方一起合力推进。只有优势互补,政企协同,咱们农村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振兴,让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希望有更多企业能像中国一汽这样,不光脚踏实地,更能心系群众,让咱们的乡村振兴路多几份底气,多几分希望。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