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布局大棋!界怼BBA,境抢市场

华为双轨战略布局

当余承东带着“界”字系列还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跟BBA硬刚的时候,徐直军的“境”字辈已经悄悄在15到25万这个中高端市场埋下了伏笔。广汽的“启境”已经官宣了,东风的“X境”正在征名,五菱的“华境”也蓄势待发。这其实是华为内部的一场“赛马”,不只是两个品牌系列之间的竞争,更是一次重新定义智能汽车合作规则的大动作。

一边是“问界”“智界”主打高端市场,另一边是“启境”“华境”瞄准更亲民的价格区间。华为这套“双轨战略”,不只是帮车企造好车那么简单,而是要把这些车企都拉进自己的生态里。说白了,华为的野心早就不是当个“辅助者”,而是想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卓”——也就是那个掌控整个生态、制定规则的超级平台。

华为布局大棋!界怼BBA,境抢市场-有驾

界”与“境”合作模式对比

很多人其实不太明白,“界”和“境”这两个字背后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华为给汽车厂商出的“两道选择题”。一个是“界”字辈,另一个是“境”字辈,选哪个,其实是选合作模式。

余承东主推的“界”字辈,其实就是华为深度介入、全面主导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说问界M9,从智能驾驶的硬件配置,到鸿蒙座舱的体验,几乎全是华为在操盘。车企在这个过程中,话语权只有15%左右,产品定义、渠道销售、品牌建设,华为都插一脚。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快、准、狠,能迅速把华为的技术变成市场上的竞争力,但问题也来了——车企担心自己会“丢了灵魂”,毕竟品牌和渠道都不在自己手里,感觉像是被华为牵着走。

而徐直军那边推动的“境”字辈,正好解决了车企的这个顾虑。他们用的是“HI PLUS”新模式,车企可以掌握品牌和销售渠道,还能有25%的产品定义权(比“界”字辈多了10%)。比如广汽的“启境”,华为派了200多个工程师常驻一起办公,从研发到营销全程合作,但品牌是广汽的,渠道也是广汽自己的经销商网络。再比如东风的“X境”,直接搞联合决策,首款SUV叫“XY”,定位中高端,但整个品牌调性都是东风自己说了算。

这种“技术赋能不夺权”的合作方式,让像广汽、东风这样的央企背景车企放下了戒心——他们既拿到了华为的ADS高阶智驾和鸿蒙座舱这些核心技术,又不用牺牲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品牌资产。所以,“境”字辈更像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方案,而“界”字辈则更偏向于“华为主导”的打法。

界”与“境”全价位覆盖

更妙的是,“界”和“境”这两个字,在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无缝覆盖”的局面。

“界”字系列主打的是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比如问界M9,专门盯着高净值人群;智界R7/S7则是瞄准特斯拉和BBA的入门豪华车市场,直接对标。

而“境”字系列则瞄准的是15到25万的主流消费群体。比如五菱的“华境S”,把华为的技术下放到亲民价位;广汽的“启境F03”是一款中大型轿车,填补了25到30万之间的空白;东风的“X境”SUV,则是专为中高端家庭用户量身打造。

这样一来,不管你是想买15万的家用车,还是50万的豪华车,都能在华为生态里找到搭载ADS和鸿蒙系统的车型——这种“全价位覆盖”的策略,比任何一个单一品牌都更能抓住用户的心智。

而且,现在这么多车企都扎堆搞“境”字辈,其实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智能化转型“离不开华为,但又不想被绑死”。

现在的车企都明白,没有L3级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根本拿不下新势力的用户。但自己研发吧,又缺技术、缺时间。像广汽、东风这些传统车企,短时间内根本造不出像华为ADS那样的系统,也搭不起鸿蒙这样的生态。

所以“境”字辈就成了一个“折中方案”:既能快速用上顶级的智能技术,又不用像“界”字辈那样把核心话语权全交给华为。就像东风奕派的总经理说的:“全链条合作,但不丢主权。”这正是传统车企最想要的转型路径。

华为智能汽车生态布局

华为真正想干的大事,其实藏在它“不造车,但掌控生态”的布局里。它既不投资“境”字开头的车企,也不控股“界”字开头的品牌,而是通过技术授权和生态合作的方式,把二十多家主流车企都拉进了自己的阵营。比如说,你要是用了华为的ADS高阶智驾系统,那你就得适配华为的鸿蒙座舱;你要是用了鸿蒙系统,那就得接入华为的车机互联生态。最后不管这些车企是叫“界”还是“境”,它们的核心智能体验都带着华为的烙印。

这就像安卓系统一样,手机厂商可以自己做品牌,但底层系统和生态都是谷歌说了算。华为要的,就是成为智能汽车界的“安卓”,让所有车企都在它的技术平台上玩,而它自己掌握生态规则的制定权。

2026年将是这场“赛马”的关键一年,广汽的“启境”、东风的“X境”陆续上市,能不能月销破万,直接关系到“境”字辈能不能和“界”字辈平起平坐。不过不管最后谁赢,华为都是最大的赢家——“界”字辈帮它守住高端市场,树立技术口碑;“境”字辈帮它拓展主流市场,扩大生态规模。左手高端,右手亲民,华为用“界”和“境”两条腿走路,正在打造一个覆盖全价位、全车企的智能汽车生态版图。

对车企来说,这场合作更像是“借船出海”——借华为的技术船,驶向智能转型的海洋;但对华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造船收租”——先把智能技术的船造好,然后让所有车企来租,最终自己成为智能汽车圈里的“规则制定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