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汽车行业现状:劳斯莱斯归德国,路虎并入印度,局势堪忧

前言

提到劳斯莱斯和路虎,现在大家还能想到它们的英伦血统吗?曾经代表英国工业荣耀的这些汽车品牌,如今都变成了外资企业手里的“珍品”。

可能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在上世纪中叶之前,英国的汽车工业曾经稳坐世界前三的位置。

从只属于贵族的劳斯莱斯,到普通工薪族喜欢的奥斯汀,这一系列品牌打造出了一个涵盖所有阶层的完整汽车生态圈,甚至连美国90%的进口车都是从这里出口的。

不过,现如今我们国外的汽车品牌,基本上都在想着德国公司、日系品牌,英国产的车倒是没怎么在考虑范围内。

你说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知道,曾经英国可是工业强国,汽车产业也曾风光一时,但如今却找不到像样的车企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英国产业废掉,和多方面原因有关,包括缺乏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下降,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等等。加上国际大型车企的崛起,使得英国汽车行业逐渐被挤压出局。

英国汽车行业现状:劳斯莱斯归德国,路虎并入印度,局势堪忧-有驾

昔日荣光

不少人以为英国汽车只专注于高端,其实早年的亮点在于打造了一个“从皇室到普通百姓都能享受”的完整体系,让各种阶层都能买得起、用得着。

1906年,劳斯莱斯成立,主要做那些贵族用的豪华车;到1919年,宾利也加入战局,专注于跑车和运动型的奢华车。中产阶层偏爱荣威和名爵,工薪族则会考虑奥斯汀这类比较实惠的选择。

那时候,奥斯汀推出的“奥斯汀7”不仅在英国市场火得不行,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大众甲壳虫的设计,真是挺能体现出它们的技术水平的。

在二战之前,英国已经建立了以伯明翰和考文垂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链,产量稳居全球前三名。虽然美国的产量更大,但在品牌多样性和技术细节方面,英国一点也不逊色。

英国汽车行业现状:劳斯莱斯归德国,路虎并入印度,局势堪忧-有驾

当时,美国90%的进口车都来自英国,德国的BBA和日本的丰田还只是“嫩芽”,连给英国车提鞋都还差得远呢。

那会儿英国车的火爆,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懂得“顺应市场的喜好”。

一些贵族追求奢华,比如劳斯莱斯的手工定制车型;有钱的二代喜欢速度,就选阿斯顿马丁的跑车;而普通家庭嘛,实用才是王道,像奥斯汀的经济型轿车就很合适。

这种“根据需求来造车”的思路,让每个品牌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也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有生气。

不过可惜,这股劲头没能撑到二战之后政策转变的那会儿。

英国汽车行业现状:劳斯莱斯归德国,路虎并入印度,局势堪忧-有驾

把活棋下死了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下台,工党领袖艾德礼政府上台,结果这个政府深受苏联影响,奉行列宁提倡的“费边社会主义”,反正就是用行政手段来改造市场,把那些关键产业都收归国有。

他们对苏联高尔基汽车城挺嫉妒的,那个地方靠一家工厂垄断了整个苏联的民用车市场,生产的嘎斯车大家都知道,在当时被左派看作是迈向“汽车强国”的一条捷径。

于是英国政府就开始推动汽车企业合并的步伐:先让那些大公司吞掉一些小公司,待小企业逐渐消失以后,再施压让大厂之间进行合并。

其实问题在于,那时候很多小厂生活得挺不错,比如做经济型车的奥斯汀,销量稳定,又能赚点钱,根本没啥必要跟竞争对手合并。

不过,政府倒是不怎么管这些事情,反而还故意提高用工的花费,逼得小厂不得不“主动”投靠大厂;要是大厂不配合,就用政策限制,搞得他们头疼不已。

英国汽车行业现状:劳斯莱斯归德国,路虎并入印度,局势堪忧-有驾

到1955年,英国本土只剩下两家汽车制造商,之后还合并成了“英国利兰集团”——名字听起来好像是个巨头,其实不过是个大拼盘罢了。

那集团底下有三十多个品牌,生产安排可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定,而是看怎么在内部各个“山头”之间搞平衡:A厂和B厂都在造经济型车,管理层担心得罪人,只能把产能平均分配,至于消费者喜欢不喜欢、车子质量怎么样,反倒成了次要的事儿。

这是典型的“用行政逻辑代替市场逻辑”现象:苏联的高尔基模式能行得通,原因在于它实行计划经济,省得考虑市场上的多样需求。

汽车作为消费品,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多端,用行政指令来安排生产,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

果不其然,英国利兰之后每年都亏得慌,到了1982年亏了52亿英镑,靠政府的救助才坚持下来,变成了纳税人的“负担”。

英国汽车行业现状:劳斯莱斯归德国,路虎并入印度,局势堪忧-有驾

撒切尔的“无情”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任,刚开始还打算救英国利兰,找了个CEO搞裁员、削减项目,甚至还试图和日本本田合作。

但她很快意识到,这公司已经“烂到根里”了,企业里的管理层不肯奋起直追,出了问题就只知道向政府索取补助,一点点好转又回到老样子。

她在回忆录中说“这是对纳税人的持续欺骗”,虽然话挺犀利,但却准确指出了关键的问题。

撒切尔于是作出个“得罪人的决定”:国有资本退出汽车行业,同时取消关税保护,让英国的车企直接面对市场竞争。

英国汽车行业现状:劳斯莱斯归德国,路虎并入印度,局势堪忧-有驾

有人说她“打垮了英国汽车行业”,不过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最聪明的“收手”之举。

当时那些品牌虽说亏本,但毕竟还有“百年老字号”的牌面,趁着还能卖个好价钱出手,总比等到品牌烂得一文不值要强多了。

更关键的是,撒切尔没有把“孩子和洗澡水一锅端”。

她把重资产的整车制造给放弃了,但保留了英国汽车的核心本领,比如汽车设计和零部件研发。

如今,好多豪华品牌的底盘设计和内饰定制,依然会派英国团队来搞定;像迈凯伦这些超跑品牌,也能在英国扎根,靠的就是当年留下的技术基础。

英国汽车行业现状:劳斯莱斯归德国,路虎并入印度,局势堪忧-有驾

结语

现在来看那些被收购的英国品牌:劳斯莱斯在宝马手里,仍然保持着那种超级奢华的氛围;路虎归塔塔管,推出的车型也符合市场的需求,挺有看头的。

其实,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汽车行业从来不是拼“谁拥有品牌”的比拼,而是比谁能懂得尊重市场、满足用户需求的较量。

当年英国汽车行业的没落,不是因为品牌不好,而是政策偏离了市场的规律;如今它的“新生”,正是因为重新走回了市场的正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