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曼星辉北京盛典现场记
那天在北京,天气闷得很,8月的尾巴,地面热气往上冒。会场外停着一排擦得锃亮的重卡,有人说是刚从试车场回来的,还带着点路上的尘土味。进去就是“星辉同路・荣耀共途”的牌子,一眼就能看到台上挂着“欧曼星辉名人堂”几个字。主持人还没开口,我旁边一个老李就嘀咕:“这名字听起来像是要给卡友封爵位。”
活动里头不光有颁奖,还有个小展区,把那套所谓的“星辉动力”拆开摆了几部分出来。我蹲下看变速箱的时候,一个穿工服的小伙拍我肩膀,说这玩意儿他们厂里叫它“八代箱”,因为已经迭代了八次。他顺嘴提到,这发动机和整车匹配是用256种运输场景的数据算出来的,“比我们家电视机调色模式还多”。四年时间、六次模型改,到现在跑了两千多万公里验证,他说这数字他都背烂了,因为销售培训天天念。
张俊领总经理讲话的时候,有人偷偷溜出去抽烟。我跟过去蹭火,他笑说自己去年换了一台大马力燃气版,“13升那个”,拉新疆线单程三千公里,油(气)耗比原来低一成多。他还抱怨过一次冬天早晨打火慢,后来才知道是北方站点加的气温度太低,不怪车——这种细节在宣传册里可看不到。
展区另一边摆的是燃油版和新能源系列。有个维修师傅摸着燃油机盖子感叹:“9升到13升排量都有,你别看扭矩大,其实冷启动挺温柔。”他说前阵子修过一辆600马力版本,因为司机忘换空气滤芯,高速上憋得喘不过来。这话让隔壁两个年轻司机笑翻,说他们群里流传一句:滤芯不换,比喝凉水呛得还快死火。新能源那几台有人去体验补能速度,据试的人讲,从20%充到80%不到一个小时,不过他提醒高原地区可能会慢些,这倒没人反驳,因为真跑过西宁方向的人都懂风冷效率的问题。
服务政策也被拿出来讲,比如发动机整机三年质保、变速箱终身质保,还有十大服务承诺。有卡友插话问:“真坏了是不是直接给新件?”工作人员摇头,说要先检测,但一般不会拖太久。我想起隔壁镇老赵前年变速箱异响,就是走这个流程,两周搞定,还顺便帮他升级了软件版本,那之后挂挡轻快不少。
颁奖环节挺热闹,从“节气之星”到“运营之星”,每个人领奖时屏幕都会放出他的行驶数据,有个获奖者一年跑二十万公里、平均百公里气耗低于29公斤,引来一片口哨声。他自己也乐,说秘诀就是脚轻点、不急踩急松,而且提前规划路线避开长坡长堵——这种经验书本学不来,全靠日积月累摸索出来的手感和心态。
最后还有个风暴论坛,我混在人堆后面听,他们聊行业升级,也聊未来几年细分市场怎么做。有客户提议增加危化品运输专属配置,比如双层防护管路、防爆接头啥的,技术负责人当场答应回去研究。这种面对面的碰撞,比单纯发新品海报更有意思。
出了会场天色暗下来,大货们灯光齐刷刷亮起,那画面真像电影里的公路队列。我心想,这些机器背后,是无数司机昼夜奔波,也是一段段真实故事正往前延伸。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