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聊起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蔚来这个牌子肯定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他们老板李斌,前不久公开说了一个大目标,说是今年最后三个月,也就是第四季度,要卖出去15万辆车!
这个数字一出来,估计很多人都得在心里嘀咕一下,这是真的假的?
要知道,今年四月到六月那三个月,蔚来整个公司上上下下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卖了7.2万辆车,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让不少人都觉得蔚来这是要缓过劲来了。
可现在,目标直接翻了一倍还多,这到底是信心十足的战略规划,还是在巨大压力下喊出的一句口号呢?
咱们今天就来当一回旁观者,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蔚来这个宏伟的目标,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去实现。
咱们先得公平地说一句,蔚来最近的势头确实挺猛的,这也是他们敢于提出这个目标的基础。
就拿刚才说的第二季度业绩来看,卖了7.2万辆车,跟去年同一时间比,多卖了四分之一;要是跟今年头三个月那会儿的低迷状态比,那更是增长了七成以上,这个回暖的力度是非常明显的。
车卖得多了,收进口袋里的钱自然也多了。
第二季度总共收入了161.3亿元,虽然跟去年比只是稍微多了点,但跟上个季度比,那可是增长了超过六成。
更关键的一点是,大家一直担心的“烧钱”问题,似乎也有所缓解。
第二季度经营上亏了49个亿,虽然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但不管是跟去年比,还是跟上个季度比,亏损的口子都在缩小。
这就好比一个水龙头一直在漏水,虽然还没能完全拧紧,但漏水的速度确实慢下来了,这总归是一件让人看到希望的好事。
给蔚来最大信心的,还要数刚刚过去的八月份。
那一个月,蔚来历史性地卖出了超过3万辆车,不仅打破了自己的纪录,还一下子超过了老对手理想汽车。
这在行业里可是个不小的新闻,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理想在“蔚小理”这三家里面都是销量领头羊。
这次反超,无疑给整个蔚来团队打了一针强心剂。
特别是他们推出的一个新品牌,叫“乐道”,主打家庭用车市场,它的第一款车L90,八月初才开始正式交到用户手里,结果当月就卖了一万多台。
这个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惊艳了,一下子就成了新的销量支柱。
有了这些好成绩打底,蔚来预测今年第三季度(七到九月)能卖8.7万到9.1万辆车,这个数字也相当乐观。
从这些方面来看,蔚来好像真的走到了一个转折点,脚下的路似乎越来越顺了。
好了,说完了好消息,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看看那个“15万辆”的宏大目标。
李斌老板不是光喊口号,他还把任务具体分下去了。
蔚来现在有三个品牌在运作:一个是大家熟悉的高端品牌“NIO”,一个是刚才提到的新秀“乐道”,还有一个是面向更年轻市场的“萤火虫”。
按照计划,到第四季度,这三个品牌每个月加起来要能生产5.6万辆车。
具体分工是,“NIO”和“乐道”各自承担2.5万辆的月度目标,“萤火虫”则负责6000辆。
这么一算,一个季度下来,总交付量冲到15万辆以上,理论上是可行的。
那么,现实情况跟这个计划的差距有多大呢?
我们还是拿八月份的成绩单来当参考。
乐道卖了将近一万七千辆,萤火虫卖了四千多辆。
这两个新品牌可以说表现得非常出色,势头很猛。
乐道虽然离两万五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考虑到它是个刚上市的新车,后面的潜力应该不小,努努力,冲一冲,并非完全没可能。
萤火虫离六千辆的目标也已经很近了。
但问题恰恰出在了“老大哥”——NIO主品牌身上。
公开的数据显示,NIO品牌的销量,从六月份的一万四千多辆,下滑到七月份的一万两千多辆,再到八月份,更是只剩下一万出头了,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下滑。
这就有点尴尬了,这就好比一个家庭里,两个弟弟妹妹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但作为顶梁柱的大哥,成绩反而在退步,这自然会让家里人担心。
按照这个趋势,要让NIO品牌的月销量从一万出头,一下子跳到两万五千辆,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就算,我们做一个最大胆的假设,蔚来在第四季度真的如有神助,销量奇迹般地达到了15万辆。
但这就能让李斌实现他说的“第四季度要盈利”这个终极目标了吗?
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卖得多,不代表就一定赚钱。
要想从亏损变成盈利,蔚来还必须同时完成另外几项非常苛刻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提高“车辆毛利率”。
说白了,就是每卖一辆车,刨去造车成本之后,能赚多少钱的比例。
蔚来的目标是把这个比例提高到16%到17%。
可现实呢?
第二季度的毛利率只有10.3%,比去年同期还低。
原因也很直接,就是现在卖得好的,主要是乐道、萤火虫这些价格相对亲民的车型,它们虽然能冲销量,但单车利润比较薄。
而NIO品牌那些价格更高、利润更厚的车,销量反而不理想。
这就导致整体算下来,蔚来卖车的平均价格,从去年同期的接近二十八万,降到了现在的二十二万多一点。
对此,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也解释了,说这是因为产品更新换代,更贵的新车在八、九月份才开始大量交付,所以后面的毛利率会慢慢提上来。
这个说法有它的道理,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个挑战:公司既希望乐道这样的平价车继续大卖来保证总销量,又希望NIO这样的高端车多卖来提升整体利润率。
这两件事要同时做到最好,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
第二个和第三个任务,都跟“省钱”有关。
一个是研发费用,目标是控制在20亿左右。
而第二季度实际花了将近25个亿,虽然已经在想办法减少了,但离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另一个是销售和管理费用,这个挑战更大。
目标是这部分开销不能超过总收入的10%。
而第二季度的实际情况是,这部分花掉了36.8亿,占了总收入的23%!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从23%降到10%以下,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就意味着,蔚来在想方设法让销量翻倍的同时,还得把市场推广、员工工资、店面运营这些日常开销砍掉一半还多。
这简直就像是既要让马儿跑得飞快,又要让马儿少吃草。
为了省钱,蔚来甚至把每年年底最隆重的品牌宣传活动“NIO Day”,都提前到九月底办完了,目的就是为了让第四季度能安安生生、专心卖车,少花一点营销的钱。
所以综合看下来,摆在蔚来面前的,根本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系列环环相扣、难度极高的综合题。
它不仅要让销量坐上火箭,还要在飞行的过程中,给火箭“减肥”和“省油”,并且最终要精准地降落在“盈利”这个目标点上。
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没能跟上,李斌为蔚来描绘的这个美好蓝图,恐怕都很难在年底变成现实。
这无疑是对这家中国新势力车企的一次巨大考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