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9万就能买到一台轴距超2米8的豪华SUV?还是宝马的标!
没错,我说的就是宝马X1。当这个价格第一次跳进我眼里的时候,我愣了三秒——这还是那个“开宝马”的X1吗?指导价近29万起,如今部分地区直接干到15.89万,相当于腰斩!更让我意外的是,它2802mm的轴距,甚至比途观L还长一截。这哪是降价,简直是“降维打击”。但问题来了:便宜了,是不是也“缩水”了?我亲自试驾了一圈,聊聊我的真实感受。
外观:运动姿态依旧,但细节藏着“妥协”?
第一眼看到新款X1,说实话,我更怀念老款。经典的双肾格栅尺寸刚刚好,不像现在这么“大嘴化”。不过这代的设计语言明显更激进——熏黑直瀑中网、犀利的LED大灯、大尺寸下进气口,整个前脸像是蓄势待发的猎豹,运动感没丢。
侧面最打动我的,是那长车头+短前悬的经典宝马比例。这是宝马操控基因的视觉体现,哪怕是一台入门SUV,也没放弃这种“驾驶者之车”的姿态。车身前低后高,腰线从大灯一直贯穿到尾灯,配合半隐藏式门把手和花瓣式轮毂,立体感很强,阳光下像一块被精心雕琢的金属。
尾部用了大量“钻石切割”线条,力量感十足。双边双出排气、贯穿式尾灯(实际是假贯穿),开出去辨识度不低。但说实话,尾灯造型少了点个性,有点“稳妥过头”了。不过想想它的价格,也就理解了——设计要为成本让路。
内饰:豪华感在线,但“宝马味”淡了些?
坐进驾驶舱,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像一台15万的车。环抱式座舱、悬浮双联屏(10.7英寸中控+10.25英寸仪表)、软包材质、金属饰条,整体质感对得起“豪华”二字。
但细看之下,塑料感在副驾和门板处还是能摸到。尤其是中控台下方,用的是硬塑料,手指一抠能感觉到缝隙。不过座椅是真舒服——运动风格,包裹性好,填充物软硬适中,长途驾驶不累。我身高1米8,调整好坐姿后,后排膝盖离前排三拳有余,头顶也有一拳多,家用完全够用。
说到配置,X1全系标配L2级驾驶辅助、全速自适应巡航、360度全景影像,这点我很满意。哪怕你买最低配,也不用担心“丐版”体验。哈曼卡顿音响、氛围灯、电动感应尾门这些“豪华加分项”也有配备,诚意确实足。
但有个细节让我有点遗憾:1.5T三缸机版本没有四驱,且中控屏的UI系统还是ID7,不算最新。不过对于这个价位,要求太多也不现实。
动力与操控:三缸能打吗?试过才知道!
动力部分,X1提供1.5T三缸和2.0T四缸两种选择。很多人一听“三缸”就摇头,我懂。但我试驾的1.5T版本,实际体验比我预想的好太多。
174马力、230牛·米,匹配7挡湿式双离合,起步轻快,市区代步完全够用。关键是——抖动控制得不错。怠速时方向盘几乎感觉不到震动,加速时也只有在深踩油门的瞬间,能察觉一丝“轻微共振”,但远没到让人不适的程度。
当然,如果你追求驾驶激情,那2.0T版本才是“真宝马”。227马力(高功版335马力)配上四驱系统,推背感明显,过弯时车身姿态稳,转向精准,宝马的操控底子还在。哪怕是一台SUV,也能给你“人车合一”的感觉。
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时,滤震干脆,不会有松散感。但高速过弯时,侧倾会比老款明显一点——毕竟为了空间和舒适性做了妥协。
智能化与安全:不激进,但够用
说到智能化,宝马X1不是“堆料王”。它没有激光雷达,也没有城市NOA,但L2级辅助驾驶做得扎实。车道保持居中、主动跟车、自动变道这些功能都齐全,而且逻辑成熟,不会突然抽风。
我试了下高速跟车,系统能平稳加减速,弯道也能自动转向,比很多新势力的“新手司机”表现更稳。不过语音助手还是那个“德系冷淡风”——反应慢半拍,识别率一般,远不如小鹏、理想那么“懂你”。
但安全配置没缩水:全系标配6气囊、胎压监测、ESP、主动刹车……这些是保命的东西,宝马没省。
真实用户怎么说?听听他们的声音
我在宝马4S店碰到了两位车主,聊了聊他们的真实体验。
一位是90后程序员,买了1.5T低配:“图的就是性价比。16万落地,BBA标,空间够大,老婆孩子坐着舒服。三缸机我刚开始也担心,但开了半年,油耗7.5L,没抖动,没故障,挺香。”
另一位是70后企业主管,选了2.0T四驱:“我开过奔驰GLC,但X1更灵活。停车方便,操控好,适合我这种喜欢开车的人。虽然内饰不如奔驰豪华,但胜在驾驶感。”
这两个反馈让我明白:X1的吸引力,正在从“品牌”转向“实用+驾驶”。
对比竞品:它赢在哪?输在哪?
我们拿它和同价位的几款热门车型比比:
特斯拉Model Y(26万起)
赢:三电技术强,加速快,智驾领先,补能网络成熟。
输:内饰极简到“毛坯”,悬挂硬,后排空间不如X1,品牌调性偏科技,少了些豪华感。
X1赢在舒适性和传统豪华体验。
问界M5(25万起)
赢:华为智驾加持,鸿蒙座舱流畅,动力猛,静谧性好。
输:品牌认知度不如BBA,二手车保值率存疑。
X1赢在品牌背书和驾驶质感。
大众途观L(22万起)
赢:空间大,保有量高,维修便宜。
输:内饰老旧,动力平平,驾驶乐趣弱。
X1赢在操控和豪华氛围。
所以你看,在15-20万区间,X1几乎是唯一能提供“豪华驾驶感”的选择。虽然智能化不如新势力,但胜在均衡。
为什么现在买X1是个好时机?
三个字:性价比。
国产新能源的崛起,确实让传统燃油豪华车压力山大。但在20-30万区间,宝马、奔驰、奥迪都在“低头”。X1降到15.89万,不是清库存,而是市场倒逼下的战略调整。
它牺牲了一点品牌溢价,换来了实实在在的销量。6月份卖出5344辆,说明市场买账。而且三缸机的口碑也在慢慢扭转,只要你不激烈驾驶,1.5T版本完全够用。
但也要清醒:新能源是趋势。特斯拉、问界、理想这些车在动力、智驾、静谧性上确实更强。如果你追求前沿科技,X1可能不是最优选。
可如果你想要一台开着爽、坐着舒服、品牌够硬、价格够低的SUV,那X1现在真是“闭眼入”的时机。
未来怎么看?宝马还能“开”下去吗?
宝马不会倒,但必须变。它正在推电动i系列,也在优化燃油车成本。X1的降价,是阵痛,也是转型的开始。
未来,豪华车的定义会从“品牌”转向“体验”。谁能让用户觉得“值”,谁就能赢。X1这次,显然是想用“价格换市场”。
但长期看,宝马还得在三电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上加快脚步。否则,下次降价,可能就不是“惊喜”,而是“求生”了。
最后聊聊:你会为“宝马”买单吗?
我试驾完X1,最大的感受是:它依然是一台“能开”的宝马。哪怕是最便宜的版本,你也能感受到那种对驾驶的尊重。
但它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征。15.89万的价格,让它走进了更多普通家庭的视野。
所以我想问各位车友:
如果你有16万预算,你会选一台“打折宝马”,还是一台“全新新能源”?
是选品牌和驾驶感,还是选科技和未来感?
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那天,销售小哥悄悄跟我说:“再等等,月底可能还降3000。” 哈哈,这年头,买车也得会“谈”。
暂无相关数据:关于X1的WLTP工况油耗、风阻系数等细节,官方未明确提供,暂无法对比。
需要进一步确认:15.89万是否为全国统一价?建议读者到当地4S店详询,地区差异较大。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