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鸿蒙智行遇到一对退休夫妻,知道他们都定了享界S9T,顿时大家都兴奋起来,聊得也很投入。这个场景其实挺常见的。
我记得他们之前开油车,换车的动力其实挺直接的。阿姨跟我说,她前段时间刚开车追尾了一辆前车,原因就是没注意,追尾后心里就琢磨:以后出门也得更靠谱点。听说鸿蒙智行的主动安全做得还挺不错的,什么主动刹停辅助,能帮忙减轻一些责任,开车更安心点。
于是他们直接奔门店定了车。这个定了其实不意外,但细想也挺接地气。毕竟,退休之后四处溜达是他们的主要事。跑偏了?没关系,这是冲着实际用途说的。
我好奇一问:既然目的就是出游,为什么不考虑买空间更大、通过性更强的SUV?这问题其实是行业内的小迷思。
阿姨笑着回答:其实也考虑过SUV。但是,问界M9太贵,预算预算到35万左右,超出了预期。M8、M7我觉得档次低点,不够大气。再说,享界S9T的外观我很喜欢,颜值高,空间也够用,尤其是后排坐两个人,带个伴去短途或者周末出游都挺合适。发布会那天看完,我就决定了。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颜值的偏好吗?对,但我知道,他们这次买车实际上是实用优先。毕竟,硬指标(空间、颜值、安全)结合,才是真正打动人的。
我顺便翻了下笔记,确认了一下价格:绿外白内的增程Ultra版,大概落地35万左右。这价格比年初我调研的几款同级别SUV要实在不少。像这类的SUV中,小体量的油耗控制其实也算不错,但一百公里的平均油耗我估计在8-9升(这不是绝对的,具体还得看路况和驾驶惯),倒也还接受。
其实我还想起一件事。你知道,单纯从空间和性能来看,SUV确实更优,尤其是在视野和通过性方面。这两人是一对平时不开车的老人家,平日里大部分时间也就在城里溜达,城市路况很清楚,偶尔出游会考虑天气和道路状况。比起SUV的高底盘,他们倒更喜欢低一些的车身,方便上下车,也觉得开得更轻松。
这让我想起,汽车其实很像生活的折中方案。
但话又说回来,车厂也不太可能全产SUV。这次我还发现,享界S9T的增程系统,确实比纯电更稳,续航表现我大概估算在600-700公里(估算的,缺乏极限测试),偶尔出行不用担心续航焦虑。
你说,买车是不是也像选伴侣一样?有颜值,有性格,还得看性价比。别说老人家,年轻人其实也一样,除了预算外,更看重实际用途。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前几天一个同事发的照片,一辆豪华SUV在山间,照片效果很好。可那价格,那油耗,我心里其实就发怵。年长一点的消费者,更多考虑的是稳定和可靠。
我觉得,享界S9T这次打的就是年轻化+实用化的牌子,对比同价位的车,比如某些合资品牌的SUV,空间可能差不多,但内饰的设计和配置都没有那么上档次。而且,这个品牌在供应链上也算成熟,换个角度,车的质量和故障率都还算有保障。
但这都只是我自己猜测——没细想过他们到底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是啥。是不是颜值?还是价格?还是未来的保值率?其实都挺难说的。
说到底:这对夫妻,能选到这么合心意的车,还真是挺难得的。
但你知道吗?我自己心里总觉得,买车除了这些硬指标,还是得适合自己,这个自己是个很宽泛的定义。有人喜欢走心的内饰,有人只在乎省心安全,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他给我说:你别只看配置,实际用了才知道啥最重要。其实我也觉得,车子多漂亮,能不能用得顺手,才是真的关键。说不定,三年后,他还会想着:那辆车还挺省心的。
我倒是挺想知道,你们买车最在意的点,是颜值?空间?还是日后维修的便利?这东西真没个统一答案。
这次遇到那对夫妻,让我想起,买车就是一场折中艺——在诸多硬指标和感性偏好之间找到平衡。
他们会不会因为过年带家人去郊外,下次还能边开边聊到底这车值不值,我也不知道。看着他们开心的模样,我心里其实就觉得:这个决定,挺真实,也挺贴合需求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