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江淮汽车发现,全网突然冒出3000多条关于其新车“自燃”“断轴”的视频;同月,理想汽车i6尚未上市,社交平台已铺天盖地“吐槽”其“座椅不稳”“续航虚标”。这些内容看似来自真实车主,实则由AI批量生成,经数百个账号矩阵分发——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早已在汽车行业的评论区打响。
2025年10月16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公开呼吁:全行业应共同抵制网络水军与“黑公关”。他指出,当前汽车竞争不应陷入零和博弈,而应回归技术本源。此时,小米汽车累计交付已达40万辆,智能驾驶团队规模1800人,首期研发投入57.9亿元。雷军的呼吁,不是孤立表态,而是对一场系统性行业危机的公开亮剑。
这已不是个别企业的烦恼。比亚迪曾因一条“排放造假”谣言损失数亿市值,最终胜诉获赔201.87万元;蔚来每月监测到超1.5万条虚假攻击,年损失估算达28亿元;深蓝汽车新车型刚发布,就被“六座设计不合理”的评论淹没。更有甚者,有人用AI合成蔚来自燃视频,角落还留着软件水印。这些攻击背后,已形成“策划—生成—分发—引流”的完整产业链,单条造谣成本低至几毛钱,却能撬动百万级传播。
更危险的是,这场战争正在吞噬整个产业的信任根基。消费者在论坛里反复比对“真实测评”,却分不清哪条是AI写的;供应商看到合作品牌被频繁抹黑,开始动摇信心;分析师依据网络声量判断市场趋势,却被虚假数据误导。当信息环境被污染,技术创新的声音反而被压制。雷军强调将资源投向700TOPS算力芯片与激光雷达,正是对“技术回归”的坚持——可若研发再快,也跑不过一条病毒式传播的谣言。
有人质疑:企业发声是否只是公关自救?但事实是,从长城、吉利到广汽埃安,十余家车企均已设立举报中心,集体行动印证了问题的普遍性。工信部等六部委也于2025年9月启动专项整治,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0月15日起明确禁止编造虚假信息损害商誉。法律亮剑在前,雷军的呼吁,实则是推动行业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防御”。
水军战争没有赢家。每一句被转发的谣言,都在侵蚀消费者的判断力;每一次沉默的纵容,都在助长黑产的嚣张。技术进步不该被舆论泥潭拖住脚步。当车企把算力投向芯片,我们更应把共识投向清朗——唯有干净的舆论场,才配得上真正的创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