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

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将新能源汽车的门把手安全问题,赤裸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10月13日凌晨,成都一辆小米SU7 Ultra不幸卷入严重车祸,驾驶员当场罹难。

事后,官方通报直指酒驾。

然而,现场视频中,市民们奋不顾身,却因车门无法开启而救援受阻的一幕,更是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那些看似酷炫,却可能在生死关头成为“夺命锁”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上。

这究竟是小米一家车企的“痛点”,还是整个汽车行业的“伤疤”?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生死攸关之际,科技的“冰冷”能否被“温情”穿透?

设想一下,当车辆发生碰撞,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和绝望,车内人员意识模糊,车外救援者焦急万分,此时此刻,车门,本应是通往生的希望,却可能变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小米SU7 Ultra所搭载的固定式半隐藏门把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它依赖于内部的微动开关进行电动解锁,一旦车辆遭遇断电、电路损坏,甚至是车辆本身电子系统出现故障,外部的“拉手”就如同虚设,徒留一丝冰冷的科技感。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我们不禁要问:在追求极致美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当下,那些致力于让车身线条更流畅、风阻系数更低的隐藏式门把手,是否真的值得我们以生命安全为代价?

“科技的本质,从来不是比谁更酷,而是谁能给用户更安全更实用的体验”,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的这番话,如同一记警钟,回荡在耳畔。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不止小米,行业共识的缺失才是隐患的根源

小米SU7 Ultra的事故,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但这个问题,绝非小米一家独有。

早在今年5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曾公开炮轰隐藏式门把手,称其重量大、密封性差,并且在碰撞断电时极易失效,而其所谓的风阻降低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那么,其他车企是如何应对的呢?

大众ID.系列:这款车型的半隐藏式门把手,在电子轻触解锁之外,保留了机械开门的功能,即使在断电情况下,也能实现解锁。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一汽丰田bz3:在隐藏式把手中巧妙地集成了机械拉线,确保了断电情况下的可靠开启。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华为鸿蒙智行(问界M8):华为的解决方案则更为激进,他们通过备份关键的解锁模块(碰撞信号接收器、电源、控制驱动),并集中放置在不易受损的位置,同时设置了独立的安全专线,这无疑是在安全冗余设计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政策风暴已至,一场“强制性”的安全革命正在酝酿

这场关于隐藏式门把手的讨论,终于惊动了国家主管部门。

今年5月,工信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公开征求意见。

该要求明确指出,要从救援逃生的角度,强化车门外把手在碰撞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下的安全逻辑,并要求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车门能够开启。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更具革命性的是,今年9月24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形成的征求意见稿,不仅新增了车门外把手机械释放功能的具体操作空间要求,还“一锤定音”地明确禁止了“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的设计!

这意味着,从2027年1月1日起,全隐藏式门把手将成为历史。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我的经验之谈:安全,永远是豪华的基石

在多年的汽车观察生涯中,我见过太多因为设计上的“小瑕疵”,在关键时刻酿成大祸的案例。

小米SU7 Ultra的这起事故,再次用血淋淋的事实提醒我们:在汽车设计中,任何对安全性的妥协,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我曾亲身经历过一次车辆故障,当时车辆突然失电,车门也随之锁死。

幸好,那辆车保留了传统的机械拉手,我才得以顺利脱困。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那些看似“过时”的机械设计,在关键时刻,却能成为最坚实的保障。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在我看来,小米SU7 Ultra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与其说是设计上的“痛”,不如说是行业在安全理念上的一次“滞后”。

虽然小米在后续的YU7车型中,对隐藏式门把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失电解锁”的功能,但这仍然无法掩盖其早期设计在安全冗余上的不足。

行业痛点深挖:机械开关的“隐匿”与救援的“盲区”

即便新规的出台,禁止了全隐藏式门把手,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车内机械应急开关的位置。

我注意到,很多新能源车型,包括此次事故中的小米SU7,其机械开关被设计在车门内饰板下方储物格内。

虽然这是为了保持内饰的简洁性,但在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破窗而入后,能否迅速定位并操作这个隐藏较深的开关,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想象一下,救援人员争分夺秒,而机械开关却藏匿于暗处,这无异于给救援行动增加了额外的难度。

我的经验告诉我,在涉及生命安全的设计上,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有”和“能用”,更要追求“易寻”和“易操作”。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华为问界M8的方案,将关键模块备份并集中放置,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向。

而对于车内机械开关,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其设置在更显眼、更易于触及的位置?

甚至,是否可以考虑在车门内饰板上,设置一个醒目的标识,引导救援人员快速找到它?

面向未来:安全,才是新能源汽车最响亮的“名片”

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地,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汽车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安全。

那些曾经为了“酷炫”而牺牲安全的设计,终将被市场和法规所淘汰。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擦亮眼睛,在购车时,除了关注车辆的性能、配置和颜值,更要深入了解其在安全设计上的考量,尤其是那些关乎生命的关键细节。

这场由小米SU7 Ultra事故引发的门把手安全风暴,虽然带来了阵痛,但长远来看,它将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着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毕竟,当科技进步的浪潮真正惠及每一个人时,它就应该是一股温暖的力量,而不是潜藏在冰冷金属下的危机。

夺命门把手!小米SU7事故敲警钟:2027年起将禁用-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