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全新 SUV「昆仑」即将亮相!空间极其宽敞,适合多种场景使用

新疆帕米尔高原上,雷军和一众高管带着工程师们,正把小米的新SUV推向极限测试。 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风大且冷。

车队里既有YU7,也有几辆披着厚重伪装的全尺寸测试车。 最后一辆编号是041。

小米全新 SUV「昆仑」即将亮相!空间极其宽敞,适合多种场景使用-有驾

话题点很亮:昆仑真的不只是“大块头家用车”吗? 高管们亲自带队出场。 场面说明一个事实:这车已进入工程样车或预生产阶段。

定位和核心技术线路基本敲定。 现在要做的是把系统稳住。

动力、散热、整车标定这些硬功夫正在被逐项查验。 测试的重点包括高原续航、充电表现和防晒耐候性。

工程师们在极端环境下做夜以继日的调校。 想想就刺激。

关于动力,比较确定的是:昆仑有望用增程式方案。 也就是说大电池配合小排量增程器,目标是兼顾长续航与能耗稳定。

这类架构最近在市场上很受关注。 车身尺寸方面,预计超过5.2米,定位为全尺寸SUV,和市面上的一些大家伙对标。

网上曝光的谍照里有细节值得玩味。 编号066的车顶出现明显隆起。

那玩意不像普通天窗。 轮廓有点像无人机的停机台。

小米全新 SUV「昆仑」即将亮相!空间极其宽敞,适合多种场景使用-有驾

也可能是可升降的露营舱。 说白了,小米好像在想把车当移动生活舱来做。

年轻化?有。 探索感?也有。

把昆仑简单归为“理想L9式家用旗舰”有点过于保守。 小米一直爱玩差异化。

它的slogan也在暗示不走寻常路。 所以这辆大车可能在家庭舒适之外,还想满足玩家和户外迷的幻想。

车顶可拓展、多功能尾门、甚至无人机平台……这些都不是空想,市场上已有先例,用户也愿意为玩法买单。 说到玩法,不妨来段小故事。

一个周末的露营地,几辆大SUV停在一起。 其他车主摊出传统烤肉和折叠椅。

昆仑车主掀开下挡板,把尾门当餐桌;车顶的营舱慢慢升起,孩子在上面读漫画;无人机降落在车顶,拍下远处的雪山。 这画面既现代又接地气。

小米全新 SUV「昆仑」即将亮相!空间极其宽敞,适合多种场景使用-有驾

现实感强。 消费升级的今天,越来越多人愿意把车当生活场景的延伸。

看历史能学点东西。 60多年前,福特抓住了年轻人的自由欲望,推出了价格亲民且高度可配置的车型,从而掀起销售狂潮。

那波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对时代精神的捕捉:个性化、自由、出走。 今天的消费者同样在寻求个性和体验。

小米如果能把这种文化属性和技术能力结合起来,昆仑或许能在细分市场搅动一次风浪。 讲真,这不是空想,是市场的方向。

从竞品角度看,像福特Expedition、坦克500这些大块头,都在强调“家庭+探险”的双重属性。 用户既要载娃上下学,也想周末拖着房车去远方。

昆仑要做的,是在空间、舒适与越野能力之间找到一个最优解。 配上灵活的改装生态,可能会有不错的市场回响。

关于配置,这里做个合理的猜想(主观推测,别当官方):三排布局,7座或8座可选;第二排座椅可旋转,形成面对面的社交空间;尾门分体设计,下半截可当桌板或靠背用;中控采用贯穿式大屏,后排配备滑动观影屏;电动中控台与模块化储物,方便长途收纳;四驱系统+加强版底盘,具备一定越野能力;增程式电驱架构,主打长续航;官方推出改装套件,包含车顶帐篷、无人机平台等。 听起来有点野,但也实用。

小米全新 SUV「昆仑」即将亮相!空间极其宽敞,适合多种场景使用-有驾

说一句市场观察的数据话题:露营、户外和自驾的热度持续上升。 近年国内露营相关产品销量增长迅速,周末自驾用户规模扩大。

车企看到这种趋势,纷纷推出“带玩法的大车”。小米进场,意味着这个板块的竞争将更激烈。 用户是赢家。

企业要把握好“玩与稳”的边界。 小米的品牌优势很明显:硬件整合能力强、生态链资源丰富、互联网用户多且年轻。

做车不只是造个外壳,而是把手机、IoT生态、互联网服务和车辆联通。 想象一下:车制动时自动联动家中空调;车顶无人机拍照后自动上传云端;车内音视频与小米生态无缝对接。

场景想象力很丰盈。 结尾点评:昆仑不是一辆只会占车位的大块头。

它想做的是家庭出行与户外探索之间的桥梁。 更确切地说,它可能是小米把“科技+生活方式”策略搬上了车。

对普通消费者,这意味着更多选择与玩法;对车市,则可能带来新的竞争维度。 若说它能否成为“爆款”,关键在于能否把复杂功能做到易用,并培养起一套自己的用户玩法生态。

你更期待昆仑成为温柔的家用大家伙,还是愿意它把越野+露营的玩法做到极致?评论区见,来抛个观点,咱们聊聊你心中的理想车是啥? 666?还是直接来个“真香”瞬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