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香港汽车市场的销量榜,特斯拉以981辆拿了个第一,市占率23.9%,然后是丰田674辆,比亚迪415辆。一边是燃油车一路慢慢退场,一边是电动汽车砸开了大门。这一幕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我们普通人逛市场买菜,最怕什么?怕选错了牌子,怕花了冤枉钱。那香港的车主,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挑什么,这才是有意思的。
你看,Model 3和Model Y甩开了海狮07EV一截。特斯拉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真的是站稳了脚跟。很多人说,香港人选特斯拉,无非几个理由:酷,时尚,智能,环保。可是你仔细去问问那些真掏钱买特斯拉的人,真的这样吗?为什么香港人选择电动车尤其是特斯拉?他们的城市空间有限,停车难上加难,加油更难,还贵。油价比大陆还要辣手。电动车充电,香港虽说地方小,但充电桩密度高,政策也支持。所以,煤气灶和微波炉选哪个?当然选能省钱的微波炉。说到底,特斯拉在香港卖得好,很大程度是因为使用成本低下来,不是单纯为了那一份科技感。
那换个角度看,这个市场能有多大?增加了电动车,说明什么?香港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车少地儿小的地方,但这些年,买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咱们都知道,香港的公共交通是全球最棒的,但凡你不是家里蹲或者每天需要开车接送小孩,真的没太多必要买车。但还是有人买。买车到底是身份还是刚需?这反过来可以思考,为什么在香港这样交通便利的地方,还会有人愿意花钱买电动车?也许对很多香港人来说,车既是代步工具,也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时候,谁还愿意跟着地铁时间表走呢?
特斯拉的Model 3还能把比亚迪和丰田压在脚下,多少是不寻常的。丰田在香港一直很有市场,为什么不吃香了?这其实不怪丰田,主要是新能源趋势太猛。比亚迪冒出来了,国产新势力小鹏、极氪、腾势也有人买。你知道后面这几个牌子,是内地的新势力,但在香港混得还行。小鹏G6、小鹏X9、极氪009——这几个是旗舰MPV车,香港其实不缺有钱人和爱尝鲜的人。什么人会买小鹏这些新势力的MPV?我问过一些开MPV的香港叔叔,他们主要是家里人口多,带孩子游泳、老人逛公园,要空间,要舒服。再就是出租车司机和专车司机,买台空间大的车,能多拉点活,自己也宽敞自在。
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始终能排前面,还有个关键点——“品牌信任”就摆在那里。早几年特斯拉给人印象是前卫,后来发现它不只是新鲜,这玩意儿的售后在香港算不错。修车方便,保养便宜,充电快,有政策补贴。一些香港人就是图实惠,尤其是年轻人和技术工人,买特斯拉有点像买新iPhone——虽然贵,但稳定,省心,用着顺手,出去吹牛也有底气。而你要说国产新势力,比亚迪其实是从的士车起家的,普通老百姓一开始还信不过,现在好了,越来越多人知道比亚迪不只是低价,更是实用。“国货之光”进入香港,需要时间,但已经看得见进步了。
再看看这份榜单,以前丰田霸榜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油车慢慢退场,电车越来越多。整个香港市场的风向变了,买车的那批人越来越年轻化,也越来越偏向新能源。这和香港政府这两年推新能源政策,降低电车购置门槛补贴有关。但重要的是,选择权变多了,以前是丰田、本田天下,现在特斯拉、比亚迪、新势力起来了,品牌和车型百花齐放,谁能给消费者更多好处,谁就能站住脚跟。
为什么特斯拉能拿第一?为什么Model 3能拿细分冠军?很多人单纯觉得是品牌力,其实更深的因素是“国际化视野”。香港作为国际化都市,大家买车看全球趋势。欧美流行电动车,香港人马上跟进。Model 3是标准中型车,续航足,外观像样,面子过得去,老婆满意,上班顺路,挺实际的。而比亚迪海狮07EV也是纯电车,但定位稍微年轻些,还需要口碑积累。国产新势力如小鹏、极氪,算是入门版,价格亲民,适合首次尝试电车的香港人。刚入圈还怕踩雷,不可能买太贵的,先买个小鹏175辆试试看。等哪天发现国产电车比特斯拉还靠谱,那香港市场才算迎来新局面。
再说说电动车本身,香港的人把实用放在第一位。充电桩布局,充电速度,电池耐用,说白了就是能不能顶住市区用车的高强度。特斯拉的充电生态做得好,车子起步快,车主不用担心续航焦虑。而比亚迪和新势力正在学习,但有点追不上。可以说,只要谁能解决充电、维护、续航这些实际麻烦,谁就能占据香港市场的主动权。而且,香港人在意的是“省心省力”,不会像大陆追求配置,追求大屏那一套。香港车主挑车时候,问的最多的就是“耐不耐用”、“有没有闹毛病”、“能不能省事”。
可你要说“特斯拉卖得好是技术领先”,这话只对了一半。其实,品牌声望才是关键。你让香港街头大爷选电车,八成会选特斯拉,理由可能没那么复杂:别人都在用,售后有保障,面子也有。小鹏、极氪这些新势力,短期内很难撼动特斯拉,就是因为大家都怕买了新家伙出了问题没人修。比亚迪进步最快,是因为出租车司机带头用,出租车都不坏,普通人慢慢就信得过。
你有没有想过,香港市场今天这样,是不是未来所有城市都这样?内地大城市也会慢慢从油车过渡到电车,混合动力、纯电动会是主流。全世界都在往新能源奔跑,谁能把服务、政策、实用性做好,谁就能抢下最大蛋糕。今天是特斯拉明天是比亚迪,后天也许是小鹏极氪。关键是这种变化已经不可逆了。
当然了,也有人会质疑,“电车是不是下一代泡沫?”毕竟全世界都在往前冲,可继续技术升级、电池革命,政策变化,谁也说不准。像苹果手机一样,潮流来了往前追,但等回头一看,优胜劣汰永远都是主旋律。今天的特斯拉在香港称王,但谁能保证五年后不是比亚迪?甚至是后面极氪、小鹏、腾势这些新势力?最根本的,香港老百姓要的不是花哨,而是省心,实用,钱包不疼。
其实,我更关心香港以外的事情。中国的国产电车进军海外能不能像香港这样一步步扎根?香港是最国际化的中国城市之一,这里成功了,就有可能复制到其他国家。如果比亚迪、小鹏、极氪彻底站稳香港,他们打进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澳洲的机会就挥挥手来了。特斯拉是全球化模式,国产电车也在追赶。到最后,电车圈谁能笑到最后?不是谁噱头多,而是谁服务扎实,谁能让用户省事放心。
你说特斯拉为什么能稳坐八月香港销量第一,这奇迹吗?其实想想也正常。香港人精明,算计得很,选车也是琢磨来琢磨去。油车虽然有情怀,但算小账,电车划算,选特斯拉是性价比和品牌双保险。而国产新势力刚起步,关键是耐心和口碑。慢慢熬,慢慢干,终有一天能把市场份额扩大,甚至取代现有的王者。
所以香港市场的八月榜单,看似是一份数字,其实写得是“选择的权利”。无需一味吹特斯拉,未来属于更多有创新能力、耐心磨口碑的车企。电车时代来了,能不能在市场里混下去,谁都要多动点脑筋。香港只是个样板间,谁能在这里站住脚跟,将来也算给自己未来打开了一扇门。
最后,车市每年变化那么快,我们都得做好心理准备。眼看特斯拉风光,谁敢保证明年还在?所有车企都一样——只有一直用心,才不会被淘汰。香港人的选择,是市场的选择,也是国家产业升级路上的缩影。谁能抓住实用,谁能抄底服务,谁就笑到最后。选择电车,不是热闹一时,是钱包和生活的平衡账。谁算得明白账,谁就值得被选。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