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CEO,明年量产飞行汽车,市场将超汽车

最近这几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网上刷到一条挺让人吃惊的消息,就是小鹏汽车的老总何小鹏,在一个挺正式的会上公开说,他们公司明年就要开始真正地、大规模地生产飞行汽车了。

不仅如此,他还放话说,这飞行汽车未来的市场,肯定会比现在地面上跑的汽车还要大。

这话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都是:真的假的?

飞行汽车这东西,不都是在科幻电影里才有的吗?

小鹏CEO,明年量产飞行汽车,市场将超汽车-有驾

怎么说来就要来了?

这到底是科技突破,还是又一次为了吸引眼球的宣传噱头呢?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把里面的门道给大家说明白。

首先,何小鹏说这话,不是随口一说。

他是在上海举办的一个全球性的大会上讲的,面对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这种场合说的话分量是很重的。

他说要量产,也不是空口说白话,人家是有实实在在的准备的。

就在他说这话之前没多久,小鹏旗下的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在广州建的一个专门制造飞行汽车的基地,已经全部建好了。

这个工厂可不简单,据说是全世界第一个能用现代化的流水线来大批量生产飞行汽车的工厂。

这个“大批量”是个什么概念呢?

工厂的设计年产能是“万辆级”,如果开足马力生产,每半个小时就能有一台飞行器下线。

你看,这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小作坊敲敲打打,造个样机出来展示一下的概念了,而是真正准备把这东西当成商品,推向市场的架势。

所以说,人家敢放出这个话,背后是有硬邦邦的工厂和生产线在撑腰的。

那么,这个即将量产的飞行汽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小鹏CEO,明年量产飞行汽车,市场将超汽车-有驾

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小鹏这次推出的产品,名字起得非常形象,叫“陆地航母”。

它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汽车长出翅膀直接飞起来的样子,而是一个更巧妙、更实用的组合体。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在地上跑的“陆地母体”,另一个是真正能飞的“飞行体”。

我们先来看这个“陆地母体”,它本身就是一辆非常先进的增程式电动汽车。

外观设计得特别有未来感,像科幻电影里的机甲战车。

车身尺寸不小,长五米五,但驾驶它只需要我们普通人都有的C类驾照,这就大大降低了使用的门槛。

这辆车最核心的技术,是用了现在最顶级的800伏高压快充平台,续航里程能超过一千公里,基本上国内长途随便跑了。

但它最重要的角色,其实是一个移动的“机场”和“充电站”。

那个飞行体平时就折叠好,完整地收纳在这辆车的后备箱里。

这辆母体车可以在行驶或者停车的时候,随时给飞行体充电,充满一次电,大概能支持飞行体飞五到六次。

接下来说说关键的“飞行体”。

当你想飞的时候,整个过程充满了科技感。

你只需要在车里按一个按钮,大概五分钟的时间,这辆“陆地航母”就会自动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机械动作,把飞行体从车里分离出来,并且展开旋翼,做好起飞准备。

小鹏CEO,明年量产飞行汽车,市场将超汽车-有驾

这个飞行器是一个可以坐两个人的全景座舱,视野特别开阔,有270度。

为了保证绝对的安全,它设计了六个螺旋桨,分布在不同的轴上,就算其中一两个动力系统出现问题,也依然能保证安全飞行。

机身和旋翼都用了大量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好处就是又轻又坚固。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当你开车去郊外,遇到前方堵车排起长龙,你可以不慌不忙地把车开到路边的一块空地上,一键分离,然后垂直起飞,从堵车的车流上空飞过,那种感觉肯定非同一般。

降落之后,你也不用操心怎么把飞行器收回去,那个地面的母体车会自动驾驶过来,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地和飞行体对接、结合,然后你就可以继续开车上路了。

当然,说到这里,大家心里肯定会冒出很多问题。

比如,这东西能在天上随便飞吗?

空中的交通规则谁来定?

万一在天上撞了怎么办?

还有,这得卖多少钱,普通人买得起吗?

这些问题都非常现实。

我们必须清楚,飞行汽车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能像开私家车一样,在城市上空想去哪就去哪。

这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因为天空的管理比地面要复杂得多,安全是第一位的。

小鹏的飞行汽车,在初期最有可能的应用场景,其实是在一些特定的、已经开放了低空空域的区域。

小鹏CEO,明年量产飞行汽车,市场将超汽车-有驾

举个例子,比如从一个城市的特定起降点,飞到几十公里外的另一个起降点,实现点对点的快速通勤;或者用在跨越江河、海湾或者山区,省去绕路的麻烦;再或者是在大型旅游景区,作为一种新颖的低空观光工具。

这些飞行路线是相对固定的,空域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就好像在天上开辟了一些专门的“空中走廊”。

这背后,其实是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叫做“低空经济”。

根据官方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们国家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就能达到1.5万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新兴市场。

国家正在从政策层面,为这张“空中交通网”的建设铺平道路。

所以,小鹏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顺应了国家发展的大趋势。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安全问题,这更是重中之重。

除了小鹏,国内还有像亿航智能这样的公司,也都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

他们的产品,比如亿航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前段时间已经正式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这个证件的含金量极高,是全球第一张,它标志着我们国家在飞行汽车的安全审定和标准制定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这就好比给这个新事物上了一个官方的“安全户口”,有了这个基础,后续的商业运营才能有章可循。

所以综合来看,何小鹏的这番话,绝非一时兴起。

这背后有实打实的生产基地作为保障,有设计巧妙、考虑周全的产品作为载体,更有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的战略作为东风。

他所预见的未来市场份额会超过汽车,也不是凭空想象。

因为一旦交通从二维的地面扩展到三维的立体空间,它所能解决的交通拥堵问题,所能创造的全新出行体验和商业模式,其潜力确实是难以估量的。

这不仅仅是出行工具的升级,更是对我们生活方式和城市空间的一次深刻变革。

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有点遥远,但各项技术和政策的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场从地面到天空的出行革命,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