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三十万左右,要买SUV,是不是纠结到头秃?
你说选燃油的吧,怕掉队新能源,选纯电又担心续航焦虑。
啥叫人艰不拆,这车市每年更新太快,刚看上的车型一转眼就有新款出来,堪比手机圈的“半年一旗舰”。
问界M7这一波在成都车展新露脸,硬是把我的好奇心勾了起来。
到底是“老瓶装新酒”,还是扎扎实实卷了一把产品力?
是不是长得又像M8、M9兄弟,还是说这次来真的把大家的“购车心结”解开了?
我纳闷,新问界M7到底靠哪几把刷子,让人心动,还能对抗市场一堆老炮儿?
看完现场照片,你要问我第一反应,我直接脱口而出:家族脸真是一脉相承,认都认不出是哪个型号。
车企大多喜欢玩跟风套娃,把家族设计做成模板,但消费者不是傻子,对吧?
用同一个模子拍出来M7、M8、M9,远看猛地一瞧,简直是“三兄弟分不清”。
说着好玩,其实这招有利也有弊,话说回来,至少不会让人觉得M7很掉价。
细节稍微变换一下,纯电车和增程版的前脸互相PK,这事儿做得挺到位,菱形网格对饰条,两种风格谁爱谁选。
大灯依旧抢眼,和风槽做个融合,不过该砍的配置还得砍,毕竟定位差距在那儿摆着。
没配像素矩阵大灯?情绪灯都扔里面了,提醒智能辅助开关的小蓝灯藏得还挺深,得细看。
侧面保持那种稳重体面,中大型SUV就得有这范儿,别整天走炫酷风,多数人还是希望能“沉稳出圈”。
腰线修得直愣愣,不占空间不抢风头,门把手做了半隐藏设计,啥审美、啥实用全顾上了。
你要想酷一点,还能加电动踏板,讲实话,懂车的都会选装。
说到车尾,大灯没升级,整体还是M8的套路,这也算是省心,用得住就行。
外观改动不多,问界这波应该是“熟悉的配方”,让人坐进去没陌生感。
车内那边,主打一个温馨简约。
没搞三联屏一大块,就是三屏分开,视觉轻量化,流行风get到了。
仪表盘和副驾娱乐屏比以前缩水了点,可要是只关注功能,倒没啥影响,小屏反而低调实用。
主驾驶升级成零重力座椅,这词是不是听着很未来,其实就是坐着能躺会儿挺舒服。
要是副驾驶想要一样的待遇,也能选装,说不定哪天午休直接在家门口“葛优瘫”一把。
布局有五座和六座随便选,车长5米出头,空间大是肯定的,五座就是头等舱,六座呢顾得上全家“人头数”。
后排空间夸张,1米8的大块头都能找到舒服姿势,要不是自己试了还真不敢信。
六座空间就稍微紧些,后备箱小点,换来的是第三排乘坐体验,有家有娃的可能更在乎这点。
说白了,空间够宽,五座像搬家,六座像带团出游,一车两用你随意。
五座后备箱设计细致,露营达人估计要点赞。
两个电源接口,户外充电直接满足。
不过嘛,第二排电动调节有了,但没做到“一键放倒”,体验上来说,得给设计师提个醒,下次产品经理多上心。
手动放倒麻烦点,但能忍,毕竟这些小缺憾还算能接受。
后备箱容积不小,坐得下人也装得下货,买菜党和设计师都能开心。
要说谁适应得了?没孩子,追求舒适的大人们估计是铁粉。
智能驾驶辅助这块,问界M7也不含糊。
新首发舱内激光雷达,功能在那儿,算是给未来留点想象空间。
有没有车外激光雷达厉害,大家心里有数,但有一个好过没有。
能辅助驾驶安全,多一层冗余,不求开得快但求稳得住。
最顶配还有192线激光雷达,硬件一应俱全,开出去安全感也升级。
说实在的,这些技术够用,谁还不是冲着一点“高科技Buff”去看车展的?
问界自己也是很有诚意了,智能辅助都安排上。
销量这个月一回头,还真有点扎心。
近半年问界M7月销掉到四千多台,说成绩不丢人,但和去年盛况比,确实有点下滑。
车圈如战场,你不卷别人就卷,升级产品成了必修课。
老款卖得不错,到了今年还得“再升级”,这就是市场和用户用脚投票。
全新M7优化不少,比较像是“翻开新篇章”,不冲量但稳住阵脚。
怎么说?比老款强得多,更懂年轻人的想法,更贴合现阶段购车需求。
现场看车,手感到底咋样,其实直接去成都车展摸一遍最靠谱。
有购买预算的朋友,真得花时间现场体验,不喜勿拍,合适就下单,不纠结才是王道。
绕了一圈,看到市场花样百出,竞品林立,为什么M7还让人有些期待?
说到底,大众选车,讲究的除了钱,还有那点“不被坑”的安全感。
家族化设计让人不至于落单,新技术带点新鲜气,空间大、座椅能躺,只有体验过了才知道值不值。
大家都怕买了车过两年被市场淘汰,问界M7卷空间、卷智能,各种细节都在跟进“升级大战”。
虽然没做到面面俱到,价格摆在这,也不能想着啥都要。
三十万级内可选范围本来也多,但真正综合体面、舒适、智能为一体的,还得实打实去体验,别光看参数。
有些人关注续航,有些人看智能,有些人就要性价比,这车就是抓这几个点做了取舍。
当然也不能盲吹,对空间党友好,对懒人还要再努力,未来升级肯定少不了。
座椅一点小失误,灯光有点缩水,这也算是“留给对手一点面子”,毕竟市场拼的不是完美,是每个人心理的那个“加分项”。
其实仔细想一遍,这波全新问界M7虽说不是翻天覆地的“大升级”,但也是顺应了市场和用户新需求。
技术迭代慢慢跟上来了,空间和智能两手抓,价格就锁定在中产心里那条线——不至于太贵但又有高端体验。
懂得留白不给对手压力,这事儿在车圈里很少见,也可以理解为“稳字当头,拼细节取胜”。
市场上很多同价位SUV,有的重点突出,某一项做得极致;但兼顾多项得分的,其实并不多。
问界M7现在这套组合拳,有点像去年爆款的“进化”,但更加细致和贴心。
预算充裕的人试试、喜欢智能感的体验党试试,不喜欢一条龙座椅的可以等等。
只要你愿意多花两步现场体验,这车肯定比看图纸来得更真诚。
看到这些变化,不免想感慨一句,车市的新老更迭就跟换手机一样,稍不留神就被卷在时代洪流里。
消费者买车,要的其实就是舒适加可靠,其余花里胡哨的配置可有可无。
问界M7本轮优化,没做极端噱头,但该保留的细节都留住了,算是给市场一个稳定的答案。
未来你要再卷,就等下一轮升级;现在这一代,买到就是赚到,体验真的不差。
市场变化太快,消费者更精明,聪明人看重体验和价值,别指望用噱头蒙过所有买家。
全新问界M7就是这样:面面俱到不极端,守住中坚价位带的舒适体验。
话说回来,这种看似“平淡”的升级,实则给了同行压力。
活在车圈,谁能不一直加码?
问界M7这次不但优化了产品力,配置和细节都有梳理,空间与智能算是双线并进。
短板有,小缺憾在,但对多数需求来说,已经足够体面。
预算三十万左右,又想兼顾稳重外观、智能体验和大空间,这波M7真的可以列入候选名单。
直接跑一趟车展,摸一遍再决定,不嘴上说说,实际体验才是硬通货。
你怎么看新问界M7这轮升级?
外观、空间、智能,你最看中哪个?
留言说出你的看法,你会愿意为这波优化下单吗?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