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销量腰斩,中方换帅寻新突破

广本销量持续下滑

7月份的销量数据出来了,有人高兴有人愁,广汽本田就是后者。从2021年开始,它的销量一直在下滑,原因大家心里都清楚,跟国产车企转向新能源有很大关系。不只是广本,很多合资品牌和BBA这些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也不如以前好过了。不过相比起来,大众、丰田这些品牌还是比广本强不少。

那广本现在到底有多难?看看数据就知道了。今年上半年,广本总共卖了15.46万辆,比去年同期少了25%,还不到2020年巅峰时期(80万辆)的20%。而7月份单月销量只有1.6万辆,比去年7月的3.3万辆下降了近一半,是广汽集团里跌幅最大的子公司。

反观广汽丰田,7月销量达到5.8万辆,同比增长8.23%;1到7月累计销量40.2万辆,也增长了3.36%。两相对比,差距很明显。

销量持续下滑

销量持续下滑,不只是因为没好卖的新能源车,连原本主打的燃油车也撑不住了。除了雅阁还能保持月销9000多辆,其他车型都表现平平。飞度从曾经的“神车”变成了边缘产品。新能源车更是全线溃败,比如本田P7这款旗舰纯电SUV,上市首月只卖了437辆,第二个月直接跌到142辆,6月虽然回升到166辆,但依然惨淡。

说实话,广汽本田在电动化转型上是合资品牌里动作比较早的,但新能源产品真的不争气。比如e:NP1极湃1,入门版续航只有420公里,虽然现在价格降了不少,优惠后只要十来万,但同样价位的比亚迪元PLUS能买到510公里续航,配置也更好。智能化和舒适性完全比不过。

e:NP2极湃2定价17.5万到21.8万,比埃安Y贵三万,配置还低。广本的命名方式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非要起这么难记的名字?还有那个“烨”,看起来就是为了制造话题,根本不像个正常的品牌名。

广汽本田P7竞争力不足

P7的起售价是19.99万元,乍一看好像挺实在。但一比就发现,它的配置和价格都不够有竞争力。像零跑C11、C10,乐道L60,小鹏G6这些国产新能源车,不仅价格更低,智能化配置和驾乘体验也更出色。

现在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占到一半以上市场,自主品牌更是拿下了七成份额。而广汽本田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才6.7%,明显落后了。

在燃油车市场,广本也挺难的。价格战打得厉害,他们反而更吃亏。大众、丰田把车价压到12万左右,雅阁这些车型也不得不跟着降价。表面上看,广本的车比不上丰田、大众的优惠力度,成本控制方面也比不上对手。

比如雅阁的混动版本是插电混动,成本比丰田的THS系统高不少。为了卖车,利润只能被压缩。但本田这套混动系统并不太受欢迎,很多人觉得电池占用了后备箱空间,后期维护又贵,这成了它的短板。

总的来说,广汽本田现在面临的挑战不小,无论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市场,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广汽本田转型关键期

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和东风日产在决策上有明显不同。广汽丰田借助广汽埃安的平台,推出铂智3X,效果不错,控制成本后定价合理,销量表现很好。东风日产用东风奕派的技术推出N7,50天订单就破了2万,马上还要出插混版N6。很多人开过N7后都觉得,同价位里驾驶和舒适性都挑不出毛病。

在燃油车市场,轩逸一直是销量支柱,而广汽本田的小车却一个都没能打。可以说,丰田和日产靠“拿来主义”,快速推出高性价比的车,而本田还在原地踏步。

最近,广汽本田换了新领导。8月7日,技术专家高洪祥接替李进担任广汽本田负责人。高洪祥之前一直在零部件领域工作,还曾在广汽丰田任职。这次换人,被看作是广汽集团推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广汽本田的合资期限到2028年5月,现在只剩下不到三年时间。高洪祥能不能带来变化,我们等着看。

销量止滑策略

我觉得现在要止住销量下滑,燃油车这边还得继续降价。上汽通用就是个例子,放低姿态,直接一口价,反而能吸引人,月销翻倍不是梦。

新能源这块儿,不能只在表面下功夫。用户真正关心的是车好不好开,但你比不过新势力的加速、马力这些数据,车里也没有冰箱、彩电、沙发这些舒服的配置,驾驶辅助也提不出太多亮点。说白了,缺什么就补什么。

现在的供应链很清楚,华为的乾崑智驾ADS 3.0价格下来了,高通的芯片也能用上。能自己研发就加快进度,实在快不了就买别人的,先把销量稳住,把销售体系守住,这不丢人。

还是那句话,汽车行业的淘汰赛靠的就是勇气。现在形势这么难,还顾着面子干什么?干就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