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的杭州,钱塘江潮声未歇,吉利汽车业绩发布会现场,一组中期业绩数据正在播放:
上半年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市占率首次超过10%,距离第一名的差距从去年同期的8个百分点缩短到4个百分点;半年收入首破1500亿元,核心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销量在行业产能过剩下逆势同比增长47%……当这些数字与中国车市上半年的“焦灼”形成鲜明对照时,不由让人意识到,那个曾被反复讨论的“吉利拐点”,或许真的来了。
PART 01
数据里的“强韧性”:
从财务到业务的全链条突围
如果要给中国车企的2025年上半年找一个关键词,一定是“焦灼”。当传统车企还在为新能源转型头疼、新势力们为毛利率承压焦虑时,吉利用一份“财务+业务”的双优答卷,划出了清晰的“增长分水岭”。
从财务维度观察,吉利汽车上半年的经营表现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与高质量的盈利韧性。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首次突破半年度1500亿元营收大关,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归母净利润为92.9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核心归母净利润达66.6亿元,同比激增102%,而在同期的行业坐标系中,已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的7家车企里,多数陷入归母净利润亏损困境;仅有2家车企归母净利润为正,最高为63.37亿元。
尤为关键的是,这份利润增长的"含金量"十足。从表面财务数据看,吉利汽车当期归母净利润为92.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7.9亿元下降13.9%;但剥开表层数据就会发现,更能反映主营业务真实盈利能力的核心归母净利润达66.6亿元——这一数据已剔除外汇汇兑税后归母净收益、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等非经常性损益,堪称衡量经营质量的"纯金"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该核心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02%,充分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的增长韧性。反观去年同期的107.9亿元归母净利润,其中77.3亿元主要来自出售附属公司的收益及分类为持作出售资产的减值亏损,本质上属于偶发性的一次性收入,因此不具备持续参考价值。
吉利汽车集团CFO戴永还介绍,从盈利效率看,上半年公司单车核心归母净利润达4724元,较去年同期的3453元增长37%;核心归母净利率更从去年的2.8%提升至4.4%,增速提升57%。这一组数据的背后,是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单车价值提升,与成本控制能力增强的双重驱动,而非依赖“以价换量”的透支式增长,标志着吉利已进入依靠内生性能力实现盈利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业务端表现来看,吉利汽车的“双轮驱动”战略正展现出愈发稳健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其总销量达到140.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47%,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更首次突破10%,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具体到细分市场,新能源板块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销量达72.5万辆,同比激增126%,增速远超大盘,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核心引擎。燃油车板块也表现不俗:在行业燃油车销量同比下滑的大背景下,吉利燃油车却逆势实现8%的增长。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吉利对燃油车市场的精准判断——并未盲目放弃该领域,而是通过差异化发展战略,让传统燃油车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依然保持了市场竞争力。
在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用一组市占率数据,进一步阐释了企业的成长轨迹。他透露,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全品类市占率达10.4%,位居行业第二,与榜首差距从去年同期的8个百分点缩至4个百分点;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新能源赛道,吉利市占率为11.44%,与行业第一的差距也从去年同期的27个百分点收窄至18个百分点。无论是全品类的综合实力提升,还是新能源领域的加速追赶,都展现出吉利汽车持续向TOP1发起的强劲冲力。
销售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是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对于全年表现,桂生悦给出了乐观预期:今年下半年,吉利汽车不仅将迎来销量新高,利润表现也有望创下历史新高。这一预测既基于上半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也传递出企业对未来发展的充足信心。
PART 02
机构积极增持 释放成长强信号
资本市场对吉利汽车上半年表现的认可,正通过股价走势与真金白银的持仓动作清晰传递。
从股价表现看,市场对吉利的价值认可已转化为实在的收益。截至8月15日收盘,吉利汽车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0%,不仅跑赢恒生指数同期26.05%的涨幅,更领先于国内多家头部车企,在行业中展现出较强的超额收益能力。
机构层面的认可更具权威性。自7月以来,包括德银、华泰证券、民生证券、东方证券、长江证券、国证国际、西南证券在内的20余家主流券商集体调高吉利汽车评级,给出“买入”“强烈推荐”等积极评价。其中,以审慎著称的德银动作尤为突出:7月将吉利目标价从22.00港元上调至23.00港元后,仅隔月余(8月13日)便再次上调至25.00港元。
据富途证券统计,截至8月14日,机构对吉利汽车的最高目标价为32.19港元,最低为20.24港元,预测平均目标价为26.08港元——以当日收盘价18.95港元测算,潜在上涨空间达38%。
最具分量的反馈来自机构的“真金白银”布局。数据显示,吉利汽车目前的机构持股比例达到了57.25%,机构梳理已经达到了265家。
其中不乏全球资管巨头的身影:贝莱德、先锋领航两大巨头上半年持续增仓,贝莱德更直接投入8.13亿元,持股占比达4.88%;富达虽未直接现身,但其旗下麦哲伦资产管理上半年斥资2.78亿元建仓吉利,至此全球资管“三巨头”(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完成对吉利的集体布局。
此外,以敏锐嗅觉和卓越风控著称的Causeway Capital Management LLC,也在今年上半年斥资近7000万元建仓吉利,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资本对吉利的关注。
PART 03
“拐点”背后的密码:
战略、产品与技术的三重共振
实际上,吉利的增长与拐点出现从来不是偶然。当我们拆解这份业绩时,会发现其底层逻辑是“战略定力+产品锐度+技术厚度”的三重共振。
1、“一个吉利”战略的深度落地
这是从“分散作战”到“集团军协同”的关键一跃。
据介绍,通过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吉利汽车上半年成效显著。在杜绝重复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后,吉利汽车管理效率,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与行政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16%和26%,这还是在销量增长近50万辆的前提下,可见吉利的成本协同效益。
而极氪与领克合并协同效应,推动财务指标全面优化最为显现。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表示,在美股准则下,极氪科技第二季度首次实现经营利润转正;研发费用率7.8%,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销管费用率12.3%,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按照整合聚焦的战略思路,在今年7月15日,吉利汽车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进一步强化智能新能源领域竞争力,实现燃油、纯电、混动、醇氢全动力形式覆盖,主流、中高端及豪华市场全方位布局。
桂生悦透露,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为单一实体,目前整合稳步推进,若极氪、吉利汽车股东大会顺利通过,交割工作有望于年底前落实。桂生悦还特别强调,此次战略合并对吉利汽车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唯有通过彻底整合,才能最大化激发协同效应,推动“一个吉利”迈向全新发展阶段,只有大合并才能让“一个吉利”走向新的辉煌。
2、新能源品牌矩阵的“精准爆破”
如果说“一个吉利”战略是打通了内部的“任督二脉”,那么合并后的极氪和领克与吉利银河的协同,则构建了一套“高中低全价位、纯电插混全品类”的新能源品牌矩阵,实现了“1+1+1>3”的爆款效应。
作为吉利汽车“全品类全品牌”的销量支柱,吉利星愿表现尤为突出——截至7月底,其累计销量已突破30万辆大关,稳坐中国全品类全品牌销量榜首,成为拉动集团整体增长的核心引擎。
在新能源主赛道,吉利银河系列以“纯电+插混”双轮驱动,多款车型强势入围细分市场TOP榜:银河E5凭借高性价比与均衡性能,登顶上半年中国纯电A级SUV全品牌第三;插混领域,星舰7 EM-i以“高效省油+空间大魔王”优势,位列上半年中国插混A级SUV全品牌第四;而5月上市的星耀8更展现“新车即爆款”实力,截至6月末便强势登顶中国插混B级轿车全品牌第一。
高端新能源阵营中,极氪品牌持续巩固其“豪华智能电动”标签:极氪001蝉联2024年25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销冠;极氪009则上演“多点开花”——不仅是2025年1—5月4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更斩获2024年纯电MPV、40万以上MPV、40万以上纯电全品类“三料销冠”;更值得关注的是,定位超豪华的极氪009光辉,进一步突破价格天花板,成为80万以上四座超豪华车型的销量冠军,改写了中国品牌在超豪华市场的空白。
此外,领克品牌以“全尺寸高端混动”为突破口,新上市的领克900凭借硬核产品力,上市即稳居行业全尺寸高端混动SUV前三,为集团高端化战略再添重磅砝码。
3、“高价值技术”的持续兑现
吉利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营销口号,而是靠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上半年,吉利汽车研发投入83.48亿元,同时研发投入效率提升显著,其中智能驾驶、全域AI、三电技术等为核心研发领域
在辅助驾驶领域,吉利汽车成为业内少有的完成全域 AI 布局并迈向“出行智慧生命体”的车企。
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在业绩会上介绍,在算法层面,吉利汽车云端部署了自研的汽车行业率先量产落地的全场景AI大模型——星睿AI大模型体系,与阶跃多模态大模型等深度融合。
而在算力上,吉利汽车联合阶跃星辰、千里科技、星纪魅族等科技生态伙伴,成立的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资源超越了万卡级别,综合算力提升到了23.5EFLOPS,稳居中国车企算力第一。750万辆L2 +辅助驾驶车辆数据池,海量的真实数据为模型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悉,吉利汽车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拥有行业领先的软硬件带宽,具备5个不同层级的方案,起步算力即超100 TOPS,H9方案总算力可达1400 TOPS,是业内率先实现“全域、全向、全时”感知无盲区的辅助驾驶感知方案。
在新能源电池安全领域,4月份,吉利控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并通过36项极限安全测试(其中23项超国标),构建起行业最高安全标准,而热效率46%的雷神电混系统则让插混车型油耗降至3.8L/100km。
更值得关注的是低轨卫星布局——截至8月9日,吉利星座在轨卫星增至41颗,计划2025年底完成一期72颗卫星组网,实现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并构建起“空天一体”的智能出行网络,为未来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埋下关键伏笔。
PART 04
越过拐点之后:
中国车企的“越阶”启示
站在2025年中这个时间节点回望,吉利汽车的增长故事早已超越了一家企业的“个体叙事”。
它验证了一个关键命题: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大变革中,传统车企并非只能被动“转型”,而是可以通过战略重构、组织优化与技术创新,实现“二次增长曲线”。
对于投资者而言,吉利汽车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在中国车市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今天,依然存在“确定性增长”的标的。那些具备“战略清晰、产品锐利、技术厚实”特征的企业,终将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此刻,钱塘江的潮水仍在奔涌,而吉利的“拐点”,或许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