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突然翻脸!禁700辆中国车,理由竟是“安全风险”

以色列国防部搞了一个大动作。他们说中国车有“信息安全风险”。他们要换掉军官手里的中国车。他们也不让中国车参加以后的官方招标。他们还让招标公司保密。中国这边立刻回了四个字:“毫无根据”。禁令还在执行,但军方不说话。这事真让人气愤。

以色列突然翻脸!禁700辆中国车,理由竟是“安全风险”-有驾

这事一点不意外。他们就是跟着美国和英国跑。美国说联网汽车涉及“国家安全”,准备出新规。英国说智能电车是“特洛伊木马”。以色列在中美之间,选了美国。他们用“信息安全风险”当借口。我得说,这就是政治站队。根本不是真的风险评估。

以色列媒体在11月2日爆出了更多细节。禁令不是马上执行完。他们分步走。他们先从接触机密信息的人开始换车。目标是到2026年一季度末,军官名下不能有中国车。据说涉及700辆车,很多是奇瑞。瑞虎8这种七座车,以前是高级军官家庭的标配。他们喜欢空间大、续航好、配置高的车。

以色列突然翻脸!禁700辆中国车,理由竟是“安全风险”-有驾

我能想象那个停车场。一排白色的瑞虎8停在那里。这些车的系统早就被改了,数据通道也被关了。但是他们还是要求换。官方说:“智能车就是电脑,会收集情报。”可是,以军内部文件说了,这些车的多媒体功能都有限制。对外连接也管着。风险证据根本没有。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国防部说要安全,却又让招标公司“偷偷地排除中国品牌”。他们怕影响贸易。这种偷偷摸摸的样子,反而让我怀疑。如果真有风险,为什么不能公开招标过程?

以色列突然翻脸!禁700辆中国车,理由竟是“安全风险”-有驾

他们换的车也很有意思。最近招标,选中了斯柯达、起亚、欧宝这些牌子的汽油车。被换掉的中国车,很多是混动或纯电的。简单说,这个换车决定,和政府的绿色转型目标是相反的。我在特拉维夫的停车场,晚上看到充电桩边空着。旁边有人小声说:“电车省钱,但我们单位现在不让用。”这种小事,说明政策和现实正在打架。

市场数据把事情的荒谬性暴露得更清楚。2025年前10个月,中国车卖了8.87万辆,是以色列进口车的第一名。其中,电车卖了4.32万辆,占当地电车市场的82.1%。特拉维夫街上,比亚迪、奇瑞、小鹏,一次能看到好几辆。充电桩边放着滑板车,这景象太普通了。

以色列突然翻脸!禁700辆中国车,理由竟是“安全风险”-有驾

还有更讽刺的事。特拉维夫的国防部总部,现在还在用中国造的名爵电车。安保部门的车也没全换掉。他们一边说禁,一边自己又在用。这说明很多事情不是一句“安全风险”就能糊弄过去的。真正的理由,就是跟着美国走。美国在2024年把中国电车关税加到100%。美国最近又准备出联网汽车新规:2027年禁软件,2030年禁硬件。他们不让卖或进口带有中国或俄罗斯软硬件的联网车。

英国官员也吵着说,中国汽车技术会收集位置信息和音视频。他们说车容易被远程控制。一个以色列高级官员直接说,这么做就是为了在中美竞争中“和美国保持一致”。这话很直白。逻辑很清楚: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政治问题。

以色列突然翻脸!禁700辆中国车,理由竟是“安全风险”-有驾

站队是要付出代价的。以色列地方小,人多。本来很适合发展新能源车。充电站铺得快,大家不担心续航。现在军方换成了汽油车。这既不环保,也不省钱。维护费和油费都会增加。

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个禁令破坏了中以在绿色交通上的合作。这个损失,不是少卖几辆车那么简单。它影响的是技术交流、合作项目和长期供应链。政治行动是看眼前的。绿色转型是看长远的。

以色列突然翻脸!禁700辆中国车,理由竟是“安全风险”-有驾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大使肖军正只说了四个字:“毫无根据”。他说,全世界都在正常用中国电车,没有安全问题。

看行业数据,我们是站得住脚的。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产销量都很好。新能源车出口增加了89.4%。国内新车中,六成以上都有辅助驾驶功能。智能网联现在是标配,不是什么稀罕技术。我参加过展会,看到了很多供应商。从芯片到系统,发展速度像换手机一样快。我们有这种产业力量,不是就能否定掉的。

这个行业还在加速发展。国家计划里,新能源产业是重点。《汽车行业工作方案》定下目标,2025年要卖3230万辆车。付炳锋说,我们已经把新能源车的先发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崔东树预测,以后几年,中国汽车年销量可能达到4000万辆。付于武强调,攻克核心技术是我们的任务。工信部也说,要制定“十五五”新能源车发展规划。这些话很专业,但是很实在。外面怎么变,我们自己的方向不会错。

对比美国和英国,我们能看到趋势,也能看到风险。美国的新规还没定下来。业内的人说,时间久了,美国可能会带着盟友一起搞。这样全球产业链就被切开了。资源和标准都乱了。成本肯定会涨。英国只是嘴上炒作安全,还没有全面禁止。但是这已经影响了中国品牌的形象和市场。我老觉得,这种“安全”讨论如果没有公开的技术评估和第三方检查,就只是说说而已。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和企业。

看回现实。以色列这个禁令只管军方。老百姓还是可以随便买中国车。对中国车企来说,军方的这点单子丢了,不致命。民用市场潜力大得很。最近几天,汽车股还有波动。但是资本市场对我们行业的长期发展没变看法。

更需要注意的是,军方不肯说话。他们留了一点回旋余地。这也让我们有理由保持耐心。说真的,汽车就是个工具。它是城市里每天陪伴我们的伙伴。它不该被扔进意识形态的烂摊子里。他们越是把车当成打仗的棋子,就越会损害用户体验和环保利益。

我在特拉维夫的咖啡馆里听大家聊天。他们只关心哪个车更省油、更安静。大家想知道的是“开起来是不是省心”,谁管它是哪国的车?全球化时代,要是把开放的产业分成对立的两块,技术进步就会变慢,车会变贵,选择会变少。

我现在很担心。到2025年11月7日,禁令还在继续。军方还是不说话。现在问题是:下一步,他们会拿出能证明风险的技术证据,还是继续硬推政策?我希望看到公开、透明的评估。我希望看到理性的谈话。毕竟安全必须有证据。合作需要有诚意。车主只要握着钥匙,能安心上路就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