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打工小哥看懵了:那台踏板车油箱只装得下3升,车主掏出20块钱加满油,转头说要骑去200公里外的省会
周末陪朋友去测这台车的实际续航,从市区出发一路向北。电量表从满格开始往下掉,跑了五十多公里还剩一半多。朋友说别慌,等会儿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果然,电量掉到40%左右,车底下传来轻微的嗡嗡声,转速表指针跳到4500转就稳住了。可奇怪的是,油门响应没有任何变化,动力输出还是那么线性。要不是仪表盘上多了个发动机图标,你压根感觉不到它在工作。
这就是PE3这套增程系统的门道。发动机不负责推车,专门干发电这一件事。电池够用就歇着,不够用就自动开工,全程都是电机在驱动后轮。听起来绕,但实际骑起来比传统混动还省心——没有动力切换的顿挫,也没有发动机启停的震动。
那次测试最后跑了三百一十多公里才去加油。3升的油箱,加满也就二十来块钱。加油小哥还纳闷,这年头还有油箱这么小的车?我们倒是挺满意,毕竟按这个能耗算下来,每公里成本还不到八分钱。
说到底,这套系统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它会“算计”。纯电阶段覆盖日常通勤,发动机只在必要时介入,而且始终工作在最经济的转速区间。不像传统燃油车,红绿灯起步时发动机得从怠速往上拉,能耗曲线跳得厉害。电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扭矩瞬间释放,效率反而更高。
电池这块也有些讲究。用的软碳锂电池,充放电循环能到三千次以上。不过它平时工作区间控制得比较保守,电量在40%到80%之间晃悠,不会像某些电车那样满充满放。这样搞虽然损失了点容量,但电池寿命能延长不少,长期看反而划算。
最让人意外的是那个ISG系统。传统混动车发动机启停时多少会有点动静,抖动也好,噪音也罢,总归能察觉到。PE3这套系统把启动电机和发电机合到一起,通过算法提前预判负载。比如你松油门滑行,它就自动降转速;突然加速,它又提前升转速备着。整个过程柔得很,噪音基本压在50分贝以下。
跟市面上纯电踏板比,PE3的思路确实不太一样。纯电车要么续航撑不住,要么就得绑定换电站。换电站这玩意儿在市中心还凑合,往郊区跑或者跨城出行基本靠运气。而且每个月换电费用也不便宜,长期算下来可能比加油还贵。
PE3这种设计,其实就是给了你选择的余地。市区短途当纯电车骑,周末想跑远点也不用担心续航。加油站到处都有,实在懒得跑,家里插座也能补能。这种灵活性对于经常跨区域跑的人来说,可能比纯电更实用。
当然也不能说它就没短板。车重比纯电的要沉一些,毕竟多了套增程系统。维护成本可能也会高点,发动机机油还是得定期换。不过这些问题跟续航焦虑比起来,似乎还能接受。
从成本角度算笔账,燃油踏板百公里油耗大概2升左右,按现在油价每公里要一毛五。PE3在增程模式下,百公里油耗还不到1升,每公里七八分钱。要是在家充电,成本还能再砍一半。一年跑个一万公里,光燃料费就能省出不少。
四轮车那边已经有品牌把增程这条路走通了,现在开始往两轮车市场渗透。技术路线没有绝对的优劣,关键看能不能解决用户的痛点。对于那些既想环保又担心续航,或者住的地方装不了充电桩的人来说,这种介于燃油和纯电之间的方案,可能正好卡在需求点上。
最后说一句,骑车这事儿讲究个合适。有人喜欢纯电的安静顺滑,有人离不开燃油的随加随走。PE3这种两头都能兼顾的设计,或许不是技术最先进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正好够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