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比亚迪多款车型迎来调整,比亚迪唐L新增六座版本,宋L DM-i取消75公里领先型,同时推出130公里超越型及两款200公里配置车型

10月9日,比亚迪又折腾了几款车。你看,这公司改款的节奏,真是快得让我有点晕。比亚迪唐L那边,新出六座版本。这倒挺实用的,尤其是一家子出行,六座省得拼命挤。其实我之前也想过,这六座车要是价格合理,确实比那排队等座、拼车的烦恼要好太多。

然后,宋L DM-i这边,原来还有个75公里领先型。去年刚上市时,我记得价格还挺敏感的。直接取消了这个版本,取而代之的是130公里超越型,还有两款200公里配置的车。它的意思,是要把续航拉长,让电动车入门门槛再低一些。这样一来,价格是不是会提升?我估算,大概会比原来多一两千块钱——但这点钱换来的续航,未必所有用户都愿意买单吧。

10月9日,比亚迪多款车型迎来调整,比亚迪唐L新增六座版本,宋L DM-i取消75公里领先型,同时推出130公里超越型及两款200公里配置车型-有驾

说到续航,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谈到比亚迪的中高配版本。那几款纯电续航能到130公里,实际上够用得很。像我那朋友,他每天通勤10公里上下,用电车,纯粹因为怕堵车和环保。这个续航,基本都够了。而且,谈起续航,有个细节让我挺惊讶,这些车的百公里电耗大概是13到16千瓦时,粗算下来,电费每公里0.1元左右,维修成本还得考虑电池老化,别低估了续航的老化速度。

我早就觉得,续航不是唯一关键。比亚迪那边挺聪明的,既推出长续航,也照顾到入门用户的需求。尤其是那些没有充电桩的用户,入门车型的续航可能达不到200公里,但只要在家附近、公司附近有充电点,那就够了。这就像我有台朋友,住水泥板房,没有便利的充电设施。这样在他们心里,短途用车就是挺好的。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这次比亚迪调整后,价格应该会变得更合理。因为取消那75公里领先型,可能是觉得对部分消费者吸引力不足。更可能的,是要庇护那些更高续航版本,让价格在合理区间对比其他品牌更有优势。我猜,这也是供应链策略的考量。供应链那块,我觉得比亚迪比起别人,算是掌控得不错。你看,电池资料、模组设计都在自己手里,能有一份掌握感,确实好办很多。

10月9日,比亚迪多款车型迎来调整,比亚迪唐L新增六座版本,宋L DM-i取消75公里领先型,同时推出130公里超越型及两款200公里配置车型-有驾

说起供应链,想起去年我帮朋友出差买车的事。那时候,很多品牌都在抢电池原料。比亚迪的优势很明显,是因为早期就自己布局产业链,像我那个朋友说:你这个车子续航咋那么稳定?我当时只能笑笑。毕竟,供应链稳定,研发也就不容易受影响。只是,有时候我在想,供应链掌控得再好,产品的受众还是要看用户的心理。

细节说回来,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比亚迪的车标变少了点,可能是为了简洁。很多用户喜欢简洁。你知道,像我那朋友,他就是不喜欢花里胡哨。修车工说:这个车只要跑得稳,维修简单就行。我觉得,很多用户其实都在这个思路里。

讲到维修,价格也是个问题。有个车主告诉我,他的比亚迪秦,去年维修费比预期低了点,虽然不便宜,平均每次1500元左右,但比国产车平均值低。这点还算可以接受。再加上,官方叫保值率大概在40%左右,按我这心算,五年掉三成,还可以接受。

10月9日,比亚迪多款车型迎来调整,比亚迪唐L新增六座版本,宋L DM-i取消75公里领先型,同时推出130公里超越型及两款200公里配置车型-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他买车的时候最在意的,就是怎么用着顺手。我问:你喜欢那种互联网化的?还是传统的?他说:其实吧,最重要的是不折腾太多。这个点,说出实话很扎心。你觉得,我的问题是,车的智能化和用料哪个更重要?我自己心里也没个底。毕竟呀,现在的车,硬件提升很快,但用户真正关心的,是方便不是啊。

10月9日,比亚迪多款车型迎来调整,比亚迪唐L新增六座版本,宋L DM-i取消75公里领先型,同时推出130公里超越型及两款200公里配置车型-有驾

说了半天,现在想起一句去年销售跟我说的话:你这车还真得‘耐用’点。我点头,觉得,耐用其实就是一条硬公式。要不然,谁愿意花大价钱买个玻璃心产品?配件贵、维修麻烦,卖出去的体验也就打了折。

顺便一提,随着市场逐渐偏向新能源,我在想:那种传统燃油车是不是逐渐走向赠品角色?或者说,那些模仿新能源卖油改电车的厂商,能成功吗?我觉得有点难。毕竟,新能源的技术门槛低了点,但也更集成化。你会不会觉得,这里面的博弈其实挺复杂的?供应链成本、技术积累、市场反应,没那么简单。

问个问题,读者你会不会觉得,现在买车,最值钱的其实是那用得顺的心情?或者,是那份心安理得的感觉?我还在犹豫下一步要不要试试新能源,或者等几个月看市面变化。毕竟,市场每天都在变,车也不例外。

10月9日,比亚迪多款车型迎来调整,比亚迪唐L新增六座版本,宋L DM-i取消75公里领先型,同时推出130公里超越型及两款200公里配置车型-有驾

别的不说,能用到手的,永远是真实感,而不是数据表。你说,是不是?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