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最“反人类”的设计,一个都逃不了干系,车主:想砸车!

一到夏天,开着带全景天幕的新能源车出门,是种 “煎熬”。

有特斯拉 Model Y 车主吐槽,早上 8 点上车,头顶被太阳晒得发疼,空调开最大档吹 20 分钟,头顶还是烫的 : 这和车企宣传的 “99% 隔绝紫外线” 完全是两码事。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全景天幕车型的夏季投诉量占新能源车总投诉量的 38%,其中 72% 的车主反映空调制冷效率比传统天窗车型低 15%-20%。

新能源车最“反人类”的设计,一个都逃不了干系,车主:想砸车!-有驾

为啥车企非要装这玩意?

说白了就是成本和营销的 “双重算计”。

某车企工程师私下透露,取消物理遮阳帘不仅能省掉一套模具成本,还能让车身轻 3 公斤左右,宣传页上就能多写 “续航提升 5 公里”。

可实际用起来,这点续航根本抵不过空调多耗的电,车主还得自己花几百块买遮阳帘,当初 “抬头见星空” 的期待,最后变成了 “抬头被暴晒” 的无奈。

更糟的是,长期暴晒会加速内饰老化,有智己 LS6 车主说,才开一年的车,中控台塑料件就开始开裂,比朋友的传统燃油车老化快多了。

新能源车最“反人类”的设计,一个都逃不了干系,车主:想砸车!-有驾

要是说夏天的天幕是 “烤验”冬天的隐藏式门把手就是 “折磨”。

北京的比亚迪汉车主王先生去年冬天就遇上过,零下 15 度的早晨,门把手冻住弹不出来,拿热水浇、用手抠,折腾 10 多分钟才上车,上班直接迟到。

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2024 年冬季汽车投诉数据,隐藏式门把手故障投诉量同比 2023 年增长 65%,其中 40% 涉及 “车门无法打开导致迟到”,12% 涉及 “事故后救援延迟”。

最让人揪心的是安全问题。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的一起碰撞事故里,车辆断电后隐藏式门把手没弹出来,车门打不开,最终造成三人遇难。

事后第三方检测机构分析,要是换成传统机械门把手,救援人员至少能提前 3 分钟打开车门,或许能避免悲剧。

更坑的是维修成本,领克、比亚迪这些品牌的隐藏式门把手总成,材料费就得 400-1000 元,工时费另算,而传统燃油车的机械门把手,修一次才百来块。

有车主吐槽 “买得起修不起,一次故障就花掉小半个月工资”。

新能源车最“反人类”的设计,一个都逃不了干系,车主:想砸车!-有驾

好在 2025 年 5 月工信部公示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要求隐藏式门把手在 - 30℃至 80℃能正常工作,还得有机械应急解锁,就是不知道啥时候能落实。

现在不少新能源车为了 “极简风”,把所有功能都堆到中控屏里,连空调、车窗都得在屏幕上点好几下。

特斯拉 Model Y 车主小林就遇过糟心事,下雨天前挡起雾,想调除雾功能,在屏幕里找了半分钟,视线离开路面好几次,差点追尾前车。

J.D.Power 2025 年《新车初期质量研究》显示,全触屏车型的 “功能操作分心” 投诉是带物理按键车型的 2.3 倍,测试数据更直观:调节空调温度,全触屏平均要 4.2 秒,物理按键只要 1.5 秒 : 时速 100 公里的话,4.2 秒车辆已经跑了 11.7 米,这距离足够引发一场追尾。

新能源车最“反人类”的设计,一个都逃不了干系,车主:想砸车!-有驾

车企说 “语音交互能解决问题”,可实际用起来根本不是那回事。

有小鹏 P7 车主跑高速时,想调低空调风速,结果车机黑屏,语音助手也没反应,活活热了半小时。

其实不是做不到改进,某新势力品牌 2025 年推的新款车,在中控屏旁留了 3 个物理按键空调开关、音量、应急灯,上市后操作分心投诉量直接降了 40%。

这说明车企不是没能力改,就是不愿放弃 “极简设计” 的噱头,把车主的安全当赌注。

半幅方向盘看着像赛车配件,实际开起来能把新手逼疯。

智己 L7 车主赵先生提车时觉得特酷,结果第一次在小区会车,急着打方向避让,手差点从方向盘上滑出去,吓出一身冷汗。

某驾校 2025 年的调研显示,学完传统燃油车再开半幅方向盘新能源车的学员,首次上路转向失误概率达 68%,而开传统圆形方向盘的失误率才 12%。

新能源车最“反人类”的设计,一个都逃不了干系,车主:想砸车!-有驾

为啥赛车用着没事,民用车就不行?

关键是场景错配。

赛车的转向比是 1:1.2,打 10 度方向盘就能转 12 度,而民用车转向比普遍是 1:15,打 10 度才能转 150 度。

也就是说,赛车掉头只要轻轻转一下,民用车得来回倒手两次。

有新手车主调侃 “开这方向盘,跟玩游戏似的,手忙脚乱”。

更尴尬的是,不少车企宣传时只提 “视野开阔”,压根不说操作难度,等车主提车了才发现上当,想改都没法改。

新能源车最“反人类”的设计,一个都逃不了干系,车主:想砸车!-有驾

这些 “反人类设计” 不是单个问题,而是行业的通病。

首先是营销大于需求,某车企 2025 年营销费用里,45% 花在宣传 “全景天幕”“隐藏式门把手” 上,而用户体验调研费用才占 5%: 车企眼里,“炫酷” 比 “好用” 重要。

其次是标准滞后,之前我国对新能源车这些 “新设计” 没强制标准,车企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直到出了事故才想起补标准。

最后是消费者的 “科技崇拜”,35 岁以下消费者里,60% 会因为 “设计酷” 忽略实用问题,车企摸清了这个心理,自然敢推这些华而不实的设计。

好在现在有变化,工信部不仅要规范门把手,还规定 2026 年起,新能源车不能默认用单踏板模式减速到停车。

部分车企也开始调整,比如小米 YU7 MAX 的 EC 调光天幕,遮光率能到 99.85%,比之前的天幕好多了。

但这些改进还不够,要是车企不真正把用户需求放第一位,“反人类设计” 还会换个形式出现。

新能源车最“反人类”的设计,一个都逃不了干系,车主:想砸车!-有驾

最后总结:

新能源车的 “反人类设计”,就是车企把 “炫技” 看得比车主的安全、舒适还重,为了宣传页上的 “黑科技” 标签,啥都敢牺牲。

现在监管发力了,有些车企也开始改,但还有不少问题没解决。

你开新能源车时,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想 “砸车” 的设计?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

声明:本文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我们尽量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但信息可能会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