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中秋,月色未至,细雨绵绵,倒是勾起了几分“他乡客,杯酒话知己”的愁绪。
午后,酒意微醺,手机上弹来的一则消息,却像一记惊雷,瞬间驱散了所有诗意,只剩下一股子直冲脑门的怒火:“摩托车厂直接建店?
这帮网红瞎逼逼!”
这股子火气,源于一个残酷的现实:2025年,这个被许多人视为“旧黄历”的年份,我国的摩托车市场正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
我们曾引以为傲的“卖方市场”逻辑,已然失效。
赚钱的经验,可能反成了赔钱的导火索;而那些赔钱的法子,或许还能给我们些许警示。
为何如此?
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局势,早已今非昔比。
笔者的经验反复证明,一旦市场风向转变,盲目跟从旧模式,只会加速走向衰亡。
如今,摩托车工厂与经销商面临倒闭潮,传统修理工的饭碗也岌岌可危,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瞧瞧这几张牌,你还能玩得转吗?
第一张牌:工厂直营——一场未知的冒险?
那些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意见领袖”,有多少真正懂得摩托车市场的深层逻辑?
他们拿着厂家的广告费,却在输出着脱离现实的论调。
如今的摩托车市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僧多粥少”的年代。
该重组的重组,该退出的退出,已成必然。
那些曾经辉煌的大型批发商,要么黯然退场,要么被迫转型为零售商。
市场早已饱和,工厂老板们都亲自下场直播了,还在砸重金开店?
这无异于把钱当废纸,用来“忽悠”那些刚入行、信息不对称的小白。
您想想,那些老牌的摩托车经销商,被工厂的“画饼”坑了多少回?
首批进货量、形象店的规模、高额的保证金——这哪是合作,分明是赤裸裸的“利益捆绑”,诱骗那些缺乏经验的“二傻子”跳进火坑。
第二张牌:从“卖”到“体验”——市场规则的颠覆
卖产品赚差价的时代,早已被载入史册。
如今,产品的利润趋于理性,暴利已成过眼云烟。
反而,那些注重“体验营销”、不断升级售后服务的模式,正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正身处一场消费升级的浪潮之中,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然无法满足这批挑剔的“新贵”们。
您还指望4S店、5S店?
那已经是过去式了。
现在需要的是充满互动、乐趣横生的“展示店”和“体验店”。
然而,国内99%的摩托车工厂,却缺乏这种基因和能力。
安驾培训正悄然取代传统的销售套路,而鉴定评估,也在为二手车构建更透明、更可靠的流通体系。
这些,它们连最基本的产业链循环都做不到。
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售后、媒体——将这整条链条打造成一个牢不可破的闭环,有谁真正做到了?
充其量,不过是口头上的“空谈”。
第三张牌:客户画像的变迁——95后、00后才是主力!
如今,摩托车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是谁?
是95后、00后!
这帮年轻人,想法多,追求个性,渴望自由,他们是市场的新鲜血液。
可那些还在凭着自己过去那一套老经验瞎指挥的“老帮菜”,他们懂什么?
纯属胡说八道!
实践反复证明,不懂目标客户,一切都是空谈。
你先去把厂家那店开了,真正卖出几台车,再说这话!
话没说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话一出口,它就成了你的主人。
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空谈,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言:“为善不昌,祖上必有余殃;为恶不殃,祖上必有余德。”
这告诫我们,言行不一,终将付出代价。
第四张牌:老板直播——是创新还是绝望?
看到一些工厂老板,亲自下场做活动,开直播,我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是创新,还是黔驴技穷的信号?
这哪是“明明德,亲民”,这分明是乱了分寸,迷失了方向,走投无路才狗急跳墙!
“职场错位”的现象,暴露了企业深层次的问题。
老板,应是企业的根与灵魂,而网红,不过是虚华的花哨,缺乏企业文化支撑,注定昙花一现。
这恰恰是企业在显露其迷失自我的状态,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第五张牌:新的模式——网销+直发+服务店,谁是先行者?
未来的销售模式,应该是“线上销售+工厂直发+线下服务网点”的有机结合。
然而,目前国内真正能将这套模式玩得转、玩得明白的工厂,屈指可数。
为啥?
它们太专注于眼前的“卖车”,赚取“快钱”,却忽略了团队建设。
甚至,把曾经与它们并肩作战的零售商和服务商都抛弃了,没有投入精力进行系统的培训和管理。
新车在三包期内,售后需求相对较少,店里的小学徒尚能应付。
可随着制造技术的成熟,以及传统化油器车型的淘汰,高技术含量的维修业务将越来越少。
经验丰富的修理师傅们,如果缺乏持续的业务支撑,面临的将是转型或失业的残酷现实。
笔者之见:一场不可避免的洗牌
2026年,摩托车工厂倒闭、经销商易主、修理工失业,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些曾经的“暴利神话”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运营、用户体验至上的新时代。
您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市场变革的浪潮中,您是如何应对的?
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这场大洗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甚至迎来新的机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