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理厂“拐角那家”,早上张师傅端着花瓷缸子,有一下没一下踢着厂门口那辆老绿驴(老式电动摩托),嘴里还嘟囔着啥“哪天能别再拆这鬼电池”。最近车主王姐又来找他,说车子不到半年,电池亏得比她喝奶茶还快。
她坐下就开问:“张师傅,我家这个铅酸电池是不是得趁电快用光再充?我听隔壁院的老李说,充太勤,不到一年就废啦。”张师傅一口水差点呛住,呸——“你信那糊弄人的,早把你车子折腾成废铜烂铁!”
后台有句话,说循环寿命其实挺玄。听说厂子里拉来的新电池,测过大概三四百来回(有时厂家说五百,张师傅翻白眼说真有水分)。问题是,好多人理解错了啥叫“循环”。车主群里也乐此不疲讨论——有小李新买车,天天掉电就扒充,群主还专门发张表解释:60%+40%用掉才算一个完整循环,这哪跟一充一次挂钩啊。怕只怕一帮老车主被误导,总想攒着电一口气全用掉,好家伙电池板硫化才真叫惨。
老头巷子口有台电动车,脚踏车儿自改加装了LED灯,电瓶天天半瘪灯也不亮,后来一拆,极板上啥玩意……结晶一层,师傅摇头:“那叫硫化嘛,回不来了!”电池要是放太久不补电,里面那家伙反应快成“石头鸡蛋”了。以前玩对讲机的杨大叔,就老是懒得充电,后来电池直接续不起命,怎么用智能充,救不过来。
对了,跟你说个好玩的,老厂区新装了两根快充桩,表面看着很威风,其实用的人不多。有人嘀咕说“快充充多了寿命短!”其实呢,有哥们专门跑数据,插慢充、快充交替——两年下来也没感受出啥太大差别,反正关键还是别一点电都不剩才充电,不然电池气短得快得很。
说点车圈里不常提的小事,有款海南小众牌子的电动车,宣传自带“智能涓流防过充”——啥意思?意思其实是电量快冲满时电流减小,电池慢慢“喝补汤”,理论上算保护,但去年有群友说他那个型号,停家里半个月常通电,还是鼓包了。邻居家老太太笑着说“新鲜的玩意儿儿也就听听,不大顶事。”
别看有人说铅酸电池循环保养啥的,实际很多时候捏在用电习惯上。比如你骑到剩10%还死撑回家再充,时间一拉长极板全给硫酸铅堵住了。还有种误解,觉得充电埋头“多来一会儿”才填满,不拔充电器安全。可李师傅总说“长时间不拔,内阻变大,发热,发气,电池才最怕这个。”同行老黄有次晚上喝了酒忘了拔,整个车库早上都是难闻的酸味。
补充点冷门的,前阵子赛道骑行那个小伙子用得是铅碳电池,不大常见。加了一点碳,循环能稍微多点。但骑行体验上他说很拉胯,中段掉电快,不如隔壁高端锂电的那款,群友打趣“碳多能飞啊?”——其实一般老百姓碰不着。
说养护,也有车友用防爆包包裹电池,怕过充鼓胀。有一回,隔壁卖小配件的阿兰把碳素导电膏抹错地方,结果骑出去不到半天,控制器里的保险烧黑了,据说和充电口接触不良、杂牌充电器乱来的事儿有点关系。其实正规充电器都有防反接、错位断电,没必要乱加料。
以前王姐也差点信了“养电池神器”,淘宝上花三十多买的“脉冲修复仪”,用个把星期毫无效果,装完分析仪测试,数据并没有啥改观。张师傅事后耸耸肩——哪有天上掉馅饼这种事儿。
回头说充电,绝大多数业内和老司机都劝,别让剩电低于三分之一就骑空,三四成就去补电,别撑到最后一格。闲群里甚至有的老法师调侃:你咋不学手机用户,边用边充得了?
说到底,电动车主不管新老,还是养成“顺手就补电,别懒别抠,别听哪家砖家糊弄”才安稳。至于王姐现在咋骑?她回家后,不再等红灯乱闪、推着走才去找插头——大概是把电池的脾气,摸明白了点。
拢共这点事,电池养法道听途说的多,真事就那么几条老规矩不出错。张师傅有话:“用电车,别到快熄火才给饭吃,巴不得出事你还修得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