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10月14日京东举办的“11.11惊喜开放日”上,一个不起眼的新品消息一下子掀起了讨论热潮。广汽集团、宁德时代和京东合作推出了一款新品车,被称为“国民好车”。一时间,大家都在问:“这车到底好在哪儿?”今天,咱们就唠唠它背后的门道。
场景一块铁皮到一辆车的距离
说实话,你有没有好奇过,造一辆车到底有多复杂?好比拿一块铁皮,从怎么折、怎么拼,到怎么让它跑得稳、撞得住,背后可是有大门道。京东公布的数据里就提到,这车的车身设计特别有意思。他们采用了高强度笼式结构,高强度钢占比超过70%,这种硬核配置让车身的抗冲击性提升了18%。还有侧面的双门环,居然用上了跟特斯拉Cybertruck同源的技术!一些懂行的朋友说,这配置,甭管碰见啥情况,硬抗一下都问题不大。
不过说到这儿,我有点犯嘀咕,是不是听着有点“技术味儿”了?您放心,咱接着说点人话。简单讲,这车的设计核心就是——安全感,像个随时把你护得妥妥的铁“哥们”。
麒麟子的挑战赛:稳得住也得跑得快
听京东说,这车在性能上的表现是真不赖。麋鹿测试成绩超过75km/h,这啥意思?就是说,遇到突发情况,比方说突然蹿出的行人,你能稳稳地完成一个急转而不会甩尾或失控。这对于普通家用车来说,绝对是够得上“吃饭炫耀”的性能点。
但性能不仅是跑得稳,还得跑得快。虽然京东这次并没有直接披露动力总成的具体参数,但细节还是有一些,比如车辆整备质量多出同级车型的300kg,轮胎的胎宽也更大,这就相当于让这车像个“压不倒的跷跷板”,抓地力更强,跑起来更扎实。对于可能住北方的朋友来说,冬天跑冰雪路,这个就挺得劲了。
定价悬念:悬着的“牌桌”怎么玩?
关于价格的事情,京东眼下没放出确切消息。你可能发现,他们在做的一件事是调动用户的“胃口”。怎么做到的呢?他们放出互动页面,让消费者自己试着回答:“你觉得这车的安全性怎么样?性能值不值得买?电池撑不撑用?”听着像是在做市场调研,但实际上谁都能看出来,这事可能也是在为后续定价找个最合理的方向。
有时候吧,我挺佩服这波玩法。京东把用户的消费洞察做得明明白白,不是单靠什么大数据还分析,而是直接让30万人次的用户参与进来,说出意见。感觉自己还能决定点啥,这心理上就多了一份参与感,甚至可能有人就冲着这一点,拍下个“纪念版”。
不造车的造车人:新的合作模式
说到这儿,咱还得捋个事儿——你可能会觉得,京东出了辆车,是不是要进军汽车制造了?但实际上,人家并不造车。京东这次负责的是用户消费洞察、销售渠道以及“买车养车”的资源整合,而广汽集团搞研发、造整车,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技术和后续换电支持。这三方优势互补,弄出来的这车不仅是个试水,更是一种全新的汽车消费模式。
我查了查资料,这种合作方式在国内真不算常见。京东相当于一个“策划者”和“链条整合者”,而不是传统的车厂。这么一搞,说不定未来还真能带一波新的市场玩法,尤其是对那些传统车企要冲智能化和服务升级的方向来说,这可能就是他们急匆匆去奔的路。

虚与实之间的策划:拍卖001号车
还有一点,你知道京东干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吗?他们居然用拍卖的方式推出了这款车的第一个版本。10月17日开始,1元起拍,4小时内竞价,这过程我个人觉得有点像把零售和拍卖结合起来。到文章截稿的时候,发现拍卖页面已经预约了2.5万次……
你不觉得这打的策略有点像撩人嘛?既不直接告诉你车多好,多便宜,但也不全藏着掖着,总有点小信息勾着你去留意。比如那句“最终成交价完全由用户竞拍决定”,这乍一听可刺激了,这车真的和你参与过后才有归属感。
为什么值“反思”?
这一车的推出,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大数据时代下,消费为什么越来越“精准”了?咱不妨这么说,以前的汽车市场是车厂研究,用户买单;现在越来越像用户先提要求,车厂跟着做。这是底层逻辑变了,车厂和平台开始拿“体验经济”说话了。虽说用户体验这词已经听腻了吧,但京东这样的玩法还真是有点新东西——不是你说靠就靠,而是“我给你个参与的门”。
这车卖得咋样?还不好说,但掷一颗石头,看看什么样的波纹涌起来,这场实验,京东算是成功汉子了。
你说是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