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9万天价车背后:京东+广汽+宁德时代如何重新定义国民好车?——先把重点说清楚,别拐弯抹角
京东、广汽埃安、宁德时代合力推出的“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首车下线,这事儿表面看是新车下线,里头攒着用户调研、供应链联动和一次别有用心的品牌秀,重点是他们把“人民能买得起的好车”当成了命题来做,而一辆特别版001号在2024年10月22日竟然拍出7819万元,这荒诞的数字把这次合作的信号放大得像喇叭,一会儿细说来龙去脉,为啥一边喊着国民一边能跑出天价,那里面有戏码、有市场操作,也有公关味儿。
2024年10月14日,京东宣布和广汽集团、宁德时代联手推出“国民好车”,京东说它不造车,只做用户洞察和销售渠道,这话听着像绕口令,其实是分工宣言,京东负责把用户的需求像订单一样推到研发和生产端。
京东的调研数据非常直接,83%希望价格低于10万,94%关心空间和座椅,99%把安全排第一,96%关注续航和补能效率,这些数据被当成了产品的指令,研发要往这些维度上去对号入座。
广汽埃安拿着这些指令去造车,埃安UT super在续航、空间、智能、安全上都下了功夫,电池用的是宁德时代的“巧克力电池”,号称500公里续航,标榜“一周一充”,还支持99秒极速换电,广告词里它是“国民续航王”。
车身平台上,埃安基于A级车平台把轴距做到了2750mm,意在把紧凑型车的价格和B级车的空间感拼凑在一起,目标是称“国民空间王”。
智能方面,这款车是华为云车机的首搭车型,宣传语里有“无限功能、无限算力、无限存储、无限更新”,听起来像打广告的剧本,实质是把智能体验当卖点去堆。
安全配置上,广汽把倒车哨兵和540度全景影像等列为卖点,宣称能显著提升驾驶稳定性,被打造为“国民避障王”。
销售端,京东要把生态链优势搬上台面,主打“标配即高配”的一站式购车体验,消费者可以在京东上预约试驾、下订单,还能同时买脚垫、车载充电器、吸尘器和养车服务的套餐,强调“提车即用”。
时间链上,10月14日是联合宣布,10月22日001号特别版在拍卖中以7819万元成交,这一跳价立刻引发市场和媒体的放大解读,并在2024年11月5日上午,埃安UT super首台车辆正式下线,随后官方定在2025年11月11日零点在京东平台同步开售,时间点清晰而节点感强。
那7819万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炒作还是艺术收藏,还是品牌秀的一部分,这个高价像烟火一样被点亮之后,带来的关注度无疑是有价值的,短时间内把话题推到风口。
说回产品细节,车被定位为纯电紧凑型SUV,宣传的是高性价比和长续航两条主线,500公里的续航是宁德时代电池的背书,99秒换电则解决了“快充等待痛点”,这两项技术性卖点在宣发里被反复提及,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期待。
空间和舒适度是另一路口碑资本,2750mm轴距在级别里被看作拉满的指标,厂家把座椅舒适性、车厢利用率作为卖点包装,让人联想到家用车诉求的核心——坐着舒服。
智能化的加码是卖点的现代化改造,华为云车机的加入让厂方能把“生态”和“更新”写进产品生命周期里,这套话术在新车发布中很常见,但消费者感兴趣的是实际使用体验如何,以及后续的维护和迭代能不能做到“无限更新”的承诺。
再从销售策略看,京东把自己既是渠道又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做得明白,线上预约、试驾到下单,还有配套用品和上门服务的捆绑,目标是把消费路径缩短为一口价式的闭环体验。
事件进程的高潮落在那次拍卖和首车下线之间,7819万的成交像个放大镜,把“国民好车”这个概念的矛盾同时放大——既要大众化,又能制造稀缺性的热度,首台下线的时间点2024年11月5日,商业化宣布的时间点则是2025年11月11日,这两点构成了一个从话题到落地的时间表。
从用户感受上,这种从调研数据直接到产品设计的链条,表面上看是“以用户为中心”,但舞台上同时有品牌塑造和资本博弈的成分,特别版拍出高价这一幕,使得原本以“平民化”诉求的项目,也披上了某种光环和话题性。
最后把脉这一连串动作,它们把技术、渠道和公关糅合在一起,做出了一台标榜“国民”的车,也做出了一出能把目光吸引过来的表演,至于这台车能不能真正走进多数人的车库,时间和市场会给答案,短期内它确实把话题和产品节点做足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