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只要一提到买车或者逛车展,大家的话题似乎都离不开新能源汽车。
各种新品牌、新技术层出不穷,充电桩、续航里程、智能驾驶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热词。
在这样一股强大的浪潮面前,传统的燃油车似乎一下子变得有些沉默,甚至有人会问,在今天这个时代,燃油车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新东西吗?
它们是不是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尽头?
然而,就在不久前的成都国际车展上,吉利汽车用一款名为“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的系列产品,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
这款车不仅没有在众多新能源车型的光芒下黯然失色,反而凭借其独特的产品魅力,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成为了整个展会的核心焦点之一。
那么,一款燃油车究竟是靠什么,在新能源时代实现了这样一次漂亮的“逆袭”呢?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在设计上做出的巨大突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内的汽车设计,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模仿国外成熟品牌的影子,虽然技术在进步,但在审美上总感觉缺少了那么一点属于自己的、能够让人一眼就认出的文化内核。
而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则彻底跳出了这个怪圈。
它没有再去追随所谓的“国际化”风潮,而是回过头,向我们自己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去寻找灵感。
这次,他们对准了举世闻名的敦煌文化。
这个系列推出的几款专属车身颜色,比如星瑞车型的“月牙青”和星越 L 的“莫高蓝”,就不是简单的颜色命名游戏。
所谓的“莫高蓝”,其灵感来源于敦煌石窟壁画中那些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依然保持着深邃与庄重的蓝色调。
这种蓝色并非艳丽张扬,而是带有一种沉静的历史质感和东方特有的含蓄之美,在不同的光线下能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而“月牙青”,则源自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那汪清澈的泉水,它代表着在广袤沙漠中孕育出的一抹生机与希望,既清新又高级。
吉利的设计师们没有生硬地将龙、凤、祥云这类具象化的传统符号直接堆砌在车身上,而是巧妙地提取了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色彩和神韵,再通过非常现代化、简约流畅的车身线条来呈现。
这种设计语言,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又完全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习惯,真正做到了让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彰显文化自信的移动符号。
当然,光有好看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车终究是用来开和用的。
如今的消费者,在选车时往往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他们怀念燃油车那种纯粹的机械感和人车交流的驾驶乐趣;另一方面,又对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那种高度智能化的座舱体验心动不已。
东方曜系列似乎正是看准了用户的这一痛点,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将顶级的智能化体验和出色的传统驾控性能融合在一起。
在智能化层面,它毫不吝啬地采用了目前行业内公认的顶级车载芯片——高通骁-8155。
这块芯片的意义,通俗点讲,就是让汽车的中控系统拥有了和我们主流智能手机相当的运算能力和反应速度。
无论是打开导航、切换音乐,还是进行多任务操作,整个过程都极为流畅,彻底告别了过去车机系统常见的卡顿和延迟。
在此基础上,它还搭载了吉利与魅族深度融合开发的 Flyme Auto 车机系统,这套系统的界面设计和操作逻辑都非常人性化,上手几乎没有难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引入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 DeepSeek 语音助手。
这让车内的语音交互体验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你不再需要用刻板的命令去指挥它,而是可以像和朋友聊天一样与它沟通。
比如,你只需要说一句“我感觉有点热”,系统就会自动帮你调低空调温度;或者说“我想听点轻松的音乐”,它就能立刻为你推荐合适的歌单。
这种自然、聪明的交互方式,让驾驶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
而在驾驶性能这个燃油车的传统强项上,东方曜系列同样没有丝毫妥协。
它搭载了一套被许多车迷称为“黄金动力组合”的动力总成,即 2.0TD 高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爱信 8 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搭配。
这台发动机能够输出充沛的动力,无论是在城市道路起步,还是在高速公路上超车,都能给你十足的信心。
而来自爱信的 8AT 变速箱,以其换挡的平顺性和逻辑的清晰性而闻名,它能精准地领会驾驶者的意图,将发动机的动力梳理得井井有条,确保了驾驶的平稳与舒适。
这套动力系统被安放在吉利先进的 CMA 模块化架构之上,这个架构赋予了车辆一个非常扎实的底盘基础。
一个好的底盘意味着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稳定性极佳,在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健,能够给予驾驶者很强的操控信心。
它成功地在追求强劲性能的驾驶激情和满足日常通勤的平稳舒适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平衡点。
最后,也是最能体现其“用户思维”的一点,就是对驾乘舒适性的极致追求。
毕竟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车辆更多时候是承载着一家人出行的工具,舒适性直接关系到旅途的幸福感。
在这方面,东方曜系列同样下足了功夫。
以星越 L 车型为例,它的主驾驶座椅配备了加热、通风乃至按摩功能,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驾驶的用户来说,无疑是缓解疲劳的一大利器。
而副驾驶位则提供了贴心的腿托功能,让坐在旁边的家人也能在长途旅行中找到一个更放松的姿势。
更核心的技术,是它所搭载的 AI 数字底盘与 CCD 电磁感应悬架的结合。
这套系统可以被理解为给汽车装上了一双能“预知未来”的眼睛。
它能通过车身的传感器提前感知前方路面的状况,比如即将遇到的减速带或者坑洼。
在车轮压上去之前的毫秒级时间内,悬架系统就会瞬间自动调整自身的软硬程度,从而最大化地吸收和过滤掉路面传来的颠簸。
最终反馈到车内的,不再是生硬的冲击,而是一种被有效化解和过滤后的柔韧起伏,极大地提升了行驶的品质感。
这种以往通常只在更高级别的豪华车型上才能见到的配置,如今被应用到家用车上,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普通消费者的出行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