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Z900从十几万跌至8万多!公升级街车降价背后是性能缩水还是行业变局?

玩摩托车的都知道,想找台既有公升级速度感、又能在城市里灵活钻缝的街车,以前没个十几万根本下不来。可最近川崎Z900突然放了个大招——直接从原先的十多万降到8万多,这一下把整个街车市场都搅活了。有人说“降价肯定减配”,也有人喊“这是圆了的公升梦”,可真相到底是啥?难道真有又便宜又能打的好事?

川崎Z900从十几万跌至8万多!公升级街车降价背后是性能缩水还是行业变局?-有驾

先别急着下结论,先看硬数据——这台车装的是948cc直列四缸引擎,8500转就能爆117匹马力,百公里加速才3.02秒,极速能到250km/h。你知道这概念不?以前同价位的中排量街车,加速基本都在4秒开外,而有些公升级车就算能到3秒级,价格至少贵5万以上。更关键的是,它不光高转猛,低转也不肉——4000转就能输出80%的扭矩,平时在市区开,1、2档跟车也不会觉得“窜”,这点比很多只靠高转发力的公升级车实用多了。你见过哪个降价车还能保持这配置?难道降价就一定是减配?还真不一定!

川崎Z900从十几万跌至8万多!公升级街车降价背后是性能缩水还是行业变局?-有驾

光有性能不够,颜值和手感也得跟上。川崎这台车用的是“SUGOMI”设计理念,翻译过来就是“凄”,简单说就是把“力量感”画在车身上——LED大灯像眯着眼的猛兽,车身侧面的肌肉线条从油箱一直连到后摇臂,就连尾灯都是X形的,晚上一看就知道是它。而且它不是光好看不实用,210公斤的车重,比同级别轻了差不多10公斤,79.5cm的座高,175cm的人坐上去双脚能轻松着地,17L的油箱做成流线型,骑久了也不会觉得腿被硌得慌。这设计不是花架子,是真的把“好看”和“好骑”捏到一块儿了。

川崎Z900从十几万跌至8万多!公升级街车降价背后是性能缩水还是行业变局?-有驾

现在玩车的都看重安全,这台车的智能配置也没含糊。它有KCMF弯道管理系统,能通过传感器实时判断车身姿态,过弯时帮你稳住油门和刹车;还有KTRC牵引力控制,毫秒级就能介入防滑,下雨天开着也踏实。驾驶模式更是贴心,雨天模式直接把动力限制到50%,新手也能慢慢适应;运动模式一打开,全功率输出,想撒欢儿也没问题。要是选SE版本,还能拿到Öhlins悬挂和Brembo四活塞卡钳,悬挂能调阻尼,刹车脚感更线性,这些配置以前只在十几万的性能车上见得到,现在8万多就能沾边。

川崎Z900从十几万跌至8万多!公升级街车降价背后是性能缩水还是行业变局?-有驾

再说说实际用起来咋样。城市通勤时,它1、2档巡航油耗大概4.2L/百公里,加一箱油能跑300多公里,比很多中排量街车还省;周末去跑山,倾斜角能到45°,车身跟着手的动作走,不会有“车重压手”的感觉;就算跑长途,坐垫的压力分布做得均匀,骑两三个小时也不会觉得腰累。还有那四缸声浪,低转时是沉闷的“咚咚”声,高转时变成清脆的“咆哮”,在隧道里回声一出来,那劲儿比听音乐会还爽——关键是这声浪不是靠改装排气憋出来的,原厂就有这效果。

川崎Z900从十几万跌至8万多!公升级街车降价背后是性能缩水还是行业变局?-有驾

再看看市场层面,以前进口公升级街车的成本里,关税、研发、营销各占一块,比如前些年关税还25%的时候,光这一项就得多花两万多。现在关税降了,川崎又把研发成本摊到更多车型上,营销也少了些花里胡哨的操作,才把价格压下来。再看二手车市场,川崎Z900的3年保值率大概65%,比同级别雅马哈MT09(保值率62%)、凯旋StreetTriple(保值率58%)还高,这说明大家认这台车的品质。而且以前买公升级的多是玩了五六年的老玩家,现在不少Z世代也开始关注——毕竟8万多的预算,以前只能买台中排量,现在能直接上公升,谁不心动?

川崎Z900从十几万跌至8万多!公升级街车降价背后是性能缩水还是行业变局?-有驾

其实这波降价不是川崎一家的事儿,是整个街车行业的变化。以前公升级车总端着“高端”架子,觉得“贵就是好”,可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懂行,光靠品牌溢价不好使了。这台车证明了“降价不是偷工减料的遮羞布,性能才是留住玩家的硬道理”,也让更多人明白:玩车不是越贵越好,适合自己、能带来快乐才重要。

川崎Z900从十几万跌至8万多!公升级街车降价背后是性能缩水还是行业变局?-有驾

你算笔账就知道,同样8万多的预算,2020年的时候只能买台650cc的中排量街车,现在能拿到948cc的公升级,加速快1秒、配置还更高。这不是“降级”,是行业进步给消费者的福利。最后想问一句:你要是选街车,会优先看价格还是性能?或者你觉得这波降价会不会让更多人圆了公升梦?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