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豪车大牌缺席,销量下跌,国产新能源崛起

豪车向来都是车展上的“流量担当”,说白了,就是有这些大牌在,场子才有那种光芒万丈、荷尔蒙炸裂的气氛。

成都车展豪车大牌缺席,销量下跌,国产新能源崛起-有驾

可偏偏,今年成都车展却来了个大变脸。

不是小牌没来,是那些名字一听就让人心跳加快的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兰博基尼、造梦系选手整个儿集体玩蒸发。

哎,你没听错,不只是超豪级别,甚至捷豹路虎、雷克萨斯这些二线大佬们也全员落跑。

懂行的朋友肯定要问了——咋回事儿?好好的全国级车展,说没就没,难不成他们是组团搞罢工,还是国内市场太冷清,不值得露脸了?

这操作有点像明星走红毯全穿了隐身衣,观众还咋追星啊?

你别说,还真不是一时兴起的作秀,这背后藏着一场没人想明说的“豪车寒冬”。

搜罗了一圈展馆,看来看去,今年压根没看见“豪华专区”的牌子。

往年那些动辄几百平的大展台,豪华氛围到处冒泡,这回直接人去楼空。

就像小时候过年少了鞭炮和红灯笼,外行没感觉,圈内人心里都在滴咕。

为啥不来?真是嫌麻烦懒得布展?

其实,看了数据就一清二楚:保时捷今年上半年全球卖了不到十五万台,比去年还少了6%,其中中国市场直接腰斩——28%的跌幅,简直吓人。

欧洲倒也不好混,德国自己也跌了23%。

你想想,保时捷这么个“开出去就是社会人”的牌子,今年半年没卖出2.2万辆,和巅峰时期一比,真忍不住替他们捏把汗。

还记得前年吗?那会儿保时捷在中国销量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去年再掉15%,今年继续斜着往下扎。

用保时捷自个的话说:激烈竞争呗,国内高端市场环境太毒辣,压力山大。

玛莎拉蒂就更别说了,卖得比市面上一些高端大SUV还尴尬,全年只跑出去一千多辆,跌了七成有多。

成都车展豪车大牌缺席,销量下跌,国产新能源崛起-有驾

全球市场上也是风声鹤唳,不过1.13万辆。

说辣点,真是“豪还不如不豪”,都快卖成限量款收藏家玩具了。

本来,大家都觉得豪车就是有钱人的“刚需”,可实际情况啪啪打脸。

车企不是慈善家,花钱砸几千万布个大展台,门可罗雀还要赔钱——图啥?

参加一次A类车展,光搭台、布景这些“烧钱活”就能让会计姐姐眼泪都出来。

如今销量不见起色,利润也缩水,谁还愿意无脑往里填钱?

说白了,就是一笔账算下来打了折,收益对不上,当机立断撤摊保底。

哪里是“高贵冷艳”,分明是“穷则思变”。

毕竟现在是“每一分钱都要算明白”的年月,豪门也得精打细算。

当然啦,紧衣缩食还只是表面。

深层次的忧郁,源自老牌豪车在中国市场的大棋局变了。

过去谁家有台BBA,朋友圈都得刷屏,可现在时代不一样。

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一个接一个杀出来,雷声大,技术也硬。

要说影响最大,那肯定是智能化、电动化冲击。

中国品牌现在玩空间、玩智能座舱、玩辅助驾驶,动不动就是激光雷达、卫星通信、原地掉头,这画风不是上个年代的豪车能比的。

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全球排名一二,国产技术“不装点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豪华”。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慢慢成了新一代购车的原则。

你肯定会说,难道以前开大奔的那些人都转行开国产SUV了?

还真别不信。

问界M9上市刚1年多,交付22.6万辆,把奔驰GLS、宝马X7打得有点找不到北。

新一代用户对豪华的定义变了。

什么是顶级配置?什么是科技范?不是看品牌历史,是看你玩得多炫酷,能不能让人家加个鸡腿在朋友圈好好“炫耀”一把。

有的无人驾驶功能一年还用不上五次,激光雷达、遥控泊车、冰箱彩电大沙发,你会觉得“实际没啥用”,但没有压根就没人理你。

“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成了头部新车的销售秘籍。

成都车展豪车大牌缺席,销量下跌,国产新能源崛起-有驾

说直白点,现在买五十万级SUV少年心思:我要全套武装,出门得把未来感装兜里才有面儿。

豪车旧方向标已经不灵光。不用说数据,光看谁进场谁退场,就知道市场怎么变天。

再往细里说,就是政府的“以旧换新”政策、限排放新规,都在给新能源做“加成BUFF”。

新能源车的加油站、充电桩越建越快,买电车用电的各种优惠,看着都让人心动了。

大排量油车自己憋着气,要资格有资格,要排量有排量,可惜就是吃不到新政策的红利。

市场结构、用户心理全在你眼前改写。

成都车展豪车大牌缺席,销量下跌,国产新能源崛起-有驾

以前是“有身份标配宝马奔”,现在还真就“没有智能化都抬不起头”。

一切都在变。

还有个细节:保时捷曾信誓旦旦要在中国加大投入,试图扳回一局,可结果却越来越难打。

道理很简单,中国车市的两大流派——性价比和炫技术,把原本的“高不可攀”变成了“无处安放”。

成都车展豪车大牌缺席,销量下跌,国产新能源崛起-有驾

抛开情怀后,问界升级、仰望掉头这种功能,一边在提升中国玩家的消费欲望,一边也让传统豪门有点“跟不上节奏”。

豪车品牌想要再赢中国市场,思路真得更新了。

靠标、靠故事,靠情怀,已经不足以续命。

新的豪华,必须是科技加持下的通行证。

你可以卖贵,但要让人觉得贵得有道理。

否则,受众看一眼就溜号。

豪门也有“中年危机”,不是说说而已。

那会有人问:是不是彻底凉了,那些豪车以后都不用混了?

别急。落子未必等于出局。

大牌在全球还是财大气粗,压箱底的东西多着。

唯一的悬念是——他们有没有意识到,是时候换玩法了。

必须更懂本地市场,更快融入中国车迷“喜欢啥、聊啥、抢啥”。

电动化要到位,智能化不能掉队,本土化要敢放手。

不然,就是“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打”。

说到底,今年成都车展这场“豪车失约记”,说是伤感其实也是市场必经之路。

围观的人多了,是一种警示。

传统豪华品牌如果不能认清形势、循旧作风,那最先下场的就是自己。

曾经呼风唤雨,如今转身慢一步就被淘汰出局。

这是现实,也是大浪淘沙的宿命。

真正的未来,不属于躲在舒适区等奇迹的品牌,而是时刻警觉、愿意改变的人和企业。

车市变天谁也挡不住,可有危机也有机会。

能否脱胎换骨,咱们且走着瞧。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传统豪车你还会继续为它买单,还是更喜欢新能源的酷炫“多巴胺”?

来,评论区说说你站哪队?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