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别乱选!增程车集体“变身”,它能取代纯电吗?

车子,这玩意儿,曾几何时,选起来是那么的简单明了。

燃油车时代,看个品牌,挑个排量,基本就能定个八九不离十。

可如今呢?

新能源的浪潮一拍,咱们普通消费者直接被拍晕在沙滩上。

就拿杭州的小黄来说,他最近想换车,结果一进4S店,纯电、插混、增程,三条赛道摆在眼前,他懵了,这哪里是选车,分明是做选择题,而且还是那种没有标准答案的多选题,让人抓耳挠腮,无从下手。

新能源别乱选!增程车集体“变身”,它能取代纯电吗?-有驾

我们当然理解小黄的困惑。

纯电车,那电池容量一个比一个大,动辄五百公里以上的续航,充一次电能跑好久,听起来是挺诱人的。

可插混或者增程呢,它有油箱啊,充电加油两不误,跑远路心里踏实。

可又有人说了,这些混动车的“小电池”跟纯电车没法比,是不是得频繁找充电桩?

这种左右为难的心情,正是当下许多人面对新能源车市的真实写照。

但最近,车市里悄悄发生了一件大事,增程车型集体“变身”了!

它们不再满足于小电池的辅助定位,反而开始疯狂堆砌电池容量,有些甚至超越了纯电车的水平。

大电池加上大油箱,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说的“双修大法”?

它真是咱们寻觅已久的“最优解”吗?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玄机,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代价呢?

笔者的观察是,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

增程技术的新篇章:电池容量的“狂飙突进”

新能源别乱选!增程车集体“变身”,它能取代纯电吗?-有驾

新能源汽车的舞台上,大电池增程车型赫然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它们不再是昔日的“配角”,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纯电车型发起挑战,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超越之势。

您瞧,零跑D19这款全尺寸SUV,一登场就自带光环。

它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最高可达80.3度的超大电池包。

这个数字,让许多以续航见长的纯电车型都得侧目。

试想一下,一辆增程车,纯电续航能轻松突破五百公里,日常通勤几乎可以完全依赖电力驱动,这等实力,简直是把纯电体验直接移植到了增程车上。

三十万左右的预估售价,也让它在同级别市场中极具竞争力。

再看理想L9,这款在增程市场呼风唤雨的明星SUV,搭载52.3度电池包,并辅以65升的超大油箱。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它在CLTC标准下的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惊人的1412公里,其中纯电续航也有280公里。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您可以在城市中享受电动车的静谧与经济,周末或长假又能毫无顾虑地奔赴远方,真正实现了“一车多用,场景全覆盖”。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车两用解千愁”,这大概就是理想L9带给车主的心情写照吧。

尊界S800增程版的表现同样不俗,它将电池容量提升至65度,纯电续航在CLTC标准下突破340公里。

搭配50升的油箱,综合续航里程轻轻松松过千公里。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尊界S800引入了前沿的6C快充技术。

您在充电站小憩片刻,喝杯咖啡,刷刷短视频,仅仅10.5分钟,电量就能从10%飙升至80%!

这背后是65kWh大电池与800V高压增程系统的高效协同,将充电焦虑彻底抛诸脑后。

就连一向以操控和性能著称的智己LS6,也推出了增程版本,搭载66度电池,CLTC纯电续航达到450公里。

它不仅续航表现出色,更配备了双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仅需6.4秒,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大电池车型“重续航而轻视性能”的固有印象。

智己LS6增程版同样支持800V高压快充技术,短短15分钟内即可补充310公里的续航里程。

这样的技术突破,无疑让增程车型的竞争力大幅跃升。

大电池增程车的双刃剑:优势与隐忧并存

大电池的加持,无疑为增程车型带来了显著的优势。

对于那些安装了家用充电桩的用户来说,零跑D19、尊界S800这类车型,其日常通勤体验与纯电车几乎无异。

我们只需每周插电一两次,便可满足日常出行所需,年均电费支出仅需一两千元,与纯电车型的使用成本相差无几。

这对于追求经济性和便利性的家庭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即便在缺乏充电设施的环境下,这些大电池增程车也展现出其独特魅力。

它们搭载的1.5T四缸增程器,确保了车辆在燃油模式下依然能保持高效运行,综合油耗通常能控制在百公里8升以内,这一成绩甚至优于许多同级别的传统燃油车。

这不正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典范吗?

此外,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大容量电池由于充放电循环次数相对较少,其使用寿命通常会比小电池长上三到五年。

更重要的是,大电池为高压快充、智能四驱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车辆在性能、补能效率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新能源别乱选!增程车集体“变身”,它能取代纯电吗?-有驾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

大电池增程车并非完美无缺,其直观的短板便是成本。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套40度以上的动力电池,其制造成本大约在五万到八万元之间,这笔费用能占到整车总成本的30%到40%。

也正因如此,理想L9、尊界S800等车型的起售价普遍突破三十万元大关,明显高于同级别的小电池插混车型。

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道需要仔细权衡的门槛。

车身重量的增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每当电池容量增加1度电,车辆的自重便会增加约5千克。

以理想L9为例,其整备质量达到了2.5吨,比同级别的小电池车型重了三百多千克。

这额外的重量,不仅可能影响车辆的操控灵活性,让驾驶感受变得不那么轻盈,还可能导致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面临更大的风阻和更高的能耗。

正如古人所言,“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大电池带来便利的,也带来了不小的“体重负担”。

政策层面也并非一成不变。

今年十月,相关部门发布了2026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品购置税减免的新技术要求。

目前市面上一些整车质量超过2500千克的增程车型,可能无法完全符合新政对能耗的要求。

这意味着,未来购买这些车型,消费者或许无法再享受购置税优惠,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购车成本。

终极答案何在?

场景适配才是关键

纯电车型是否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归宿?

这无疑是行业内外争论的焦点。

乘联分会的数据告诉我们,今年前9个月,纯电车型销量达到534.5万辆,同比增长24.3%,占据了新能源车总销量的60.3%。

其中,十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如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以及三十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如特斯拉Model Y、蔚来ET7,形成了“两头热”的局面,共同推动了纯电市场的增长。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期插电混动车型累计销量为263.7万辆,同比下降14.6%。

增程车型虽然累计零售76.6万辆,同比增长4%,但与纯电的体量相比,仍显“小荷才露尖尖角”。

新能源别乱选!增程车集体“变身”,它能取代纯电吗?-有驾

纯电销量高歌猛进,让不少人坚信,纯电车型终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宰。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先生也曾旗帜鲜明地指出,增程式和插电混动车型不过是过渡方案,纯电才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技术路径。

然而,现实的骨感却提醒我们,在充电设施尚不完善、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排长队等问题尚未解决的今天,插混和增程车型依旧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位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的销售顾问向我们透露,选择纯电车型的消费者,多半是将其用于日常通勤,家中通常还备有一辆燃油车。

而那些选择插混或增程车型的顾客,则更多地考虑长途自驾,渴望驾驶新车去探索更远的世界。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用车场景,决定了它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相互替代。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先生一语中的,他认为当前新能源市场已经从“路线之争”转向了“场景适配”。

对于那些每天通勤约60公里,且家中拥有固定充电桩的城市居民来说,无论是大电池增程车型,还是长续航纯电车型,都是值得考虑的优质选项。

可对于那些需要频繁往返城乡,充电设施相对稀缺地区的用户来说,兼顾成本与续航的插混或增程车型,无疑是更贴近实际、更具实用性的选择。

随着2026年购置税政策的调整以及汽车技术的飞速演进,纯电与增程之间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

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必执着于哪种技术路线才是绝对的“最终答案”,关键在于深入审视自己的日常用车需求、出行习惯以及充电便利性。

唯有如此,方能在这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择一良驹,驰骋万里,找到那辆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之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