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数据了,又是熟悉的配方,又是熟悉的味道。
前三季度销量榜单一出来,比亚迪咔咔就是326万辆,全年目标完成了71%。数字很漂亮,PPT做出来都闪着金光,投资人看了都想当场给他磕一个。但讲真,这数字背后是什么?是技术创新带来了好产品吗?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更重要的是,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它就是要用规模把所有人都活活压死。
这就不是商业竞争,这是《三体》里的黑暗森林打击。当一个文明暴露了坐标,最好的应对不是跟它打,而是直接把这颗星球给二维化了。比亚迪现在干的事儿,就是那个手持二向箔的歌者,一边唱着小曲儿,一边就把整个赛道给压成了一张纸。什么叫战略性精准?翻译过来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顺便把餐厅给点了。
你看榜单上,上汽、一汽、吉利、长安,一个个名字听着都挺响亮,但在这个数字面前,都显得有点……精神恍惚。他们还在琢磨什么品牌协同、什么差异化竞争,思考怎么把蛋糕做得更精致,结果人家比亚迪直接开着泥头车冲进来了,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吃瓦砾吧,管饱。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现在这个车圈,到底是在比什么?比技术?别闹了。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根本不在那些高大上的发布会里,也不在马斯克的PPT上,而是在山东和河南的乡间小路上。真正的驾驶博弈,是“老头乐”与大货车之间的生死对决。你那套激光雷达、算力几百TOPS的系统,能算得过一个突然从路口窜出来,并且坚信“只要我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的大爷吗?你算不过的,三体人来了都得气活了。
所以,别跟我扯什么技术崇拜。什么智能座舱,什么无图NOA,本质上都是压缩毛巾,看着挺大一坨,泡到现实的水里,也就那么回事儿。用户真正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个能在堵车时刷刷抖音的大彩电,和一个怎么踩都不会坏的电门。剩下的,都是玄学。
说到玄学,就不得不提品牌。这玩意儿才是真正的金钟罩铁布衫。为什么奔驰漏油了还有人买?为什么特斯拉车门缝能塞进手指头了还有人吹?因为买这些品牌的人,他买的根本就不是车,他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我跟你们这帮凡人不一样”的入场券。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解决出行问题,而是维护自己信仰的纯洁性。你跟他谈性价比,他跟你谈品牌价值;你跟他谈质量,他跟你谈精神图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是一种病,得治,但他们不想治。
所以,比亚迪这种玩法,对付那些还在纠结配置和价格的“正常”车企,那是降维打击,一打一个准。但它打不动这种品牌玄学。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送他一辆比亚迪,他可能还得寻思怎么卖了换个Model 3。
写到这儿我突然发现,把车企比作修仙还是有点草率了,修仙好歹讲个飞升,他们这纯粹是想让对手原地飞升。大家都在一个锅里炼丹,有的人想炼出九转金丹,有的人则选择把整个丹炉都给炸了,让所有人都没丹炼。加大加大加大,产能拉满,价格打穿,用绝对的数量暴力,把一切花里胡哨都按在地上摩擦。
这哪是卖车,这他妈是上战场!
讲真,我楼下那个充电桩又坏了俩,这帮人光会卖人头数,能不能把配套搞搞好?天天听他们吹全球市场,我连出小区的市场都还没搞明白呢。
所以,什么金九银十的冲刺,什么笑到最后,都显得特别文雅。真实的情况是,现在场上的玩家,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状态。比亚迪已经快渡劫了,剩下的还在筑基期苦苦挣扎,一边要防着同行背刺,一边还得哄着用户当爹。这种癫狂的状态,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说到底,什么技术创新、全球市场,都是给外人看的。最后能活下来的,就是那个最先“悟了”的,悟了什么呢?悟了竞争的本质不是比谁更优秀,而是比谁更能豁得出去。不服?不服你也掀一个试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