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iCAR V23这个车,最近在网上快被盘到包浆了。核心矛盾就一个:一帮人想要吉姆尼的灵魂,路虎卫士的面子,然后最好是五菱宏光的票子。
这事儿放修仙小说里,属于是筑基期的菜鸟,非要去抢化神老怪的随身法宝,属于是典型的想屁吃。
所以你会看到非常魔幻的场景,一堆人围着V23,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嘴里却在骂骂咧咧。嫌它空间小,说仙人你这任意门怎么只能坐四个人啊?嫌它不够硬,说你这金钟罩铁布衫怎么不是非承载车身啊?最逗的是嫌它贵,十几万买个这么帅的方盒子,还要啥自行车?
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很多人根本没搞懂,自己到底是在买一辆车,还是在给自己的朋友圈人设,交一笔“设计税”。
说白了,你买V23,或者说你看上V23,99%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帅,因为它那个方盒子的造型,戳中了你内心深处那个压抑了很久的“显眼包”基因。你想象的场景是,开着这个小卫士,在城市里闪转腾挪,在咖啡店门口侧方停车,周围的人都投来“卧槽这哥们有点东西”的目光。
但为了这份帅,你愿意付出什么?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很多人想要的,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帅。他们希望这台车既能满足他们对于“硬派”、“个性”、“潮流”的全部幻想,同时又能像一台买菜车一样,拥有深不见底的空间、用之不竭的续航和低到尘埃里的价格。
朋友,醒一醒,这种好事儿在如今这个掀桌子内卷的汽车市场,是不存在的。现在车圈的竞争法则是什么?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友商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物都没放过。在这种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V23这种明码标价卖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
所以你会看到对它两极分化的评价。你拿它跟宋PLUS比,说它空间小了。废话,人家是偶像派,你是实力派,比这个不是欺负老实人吗?你拿它跟吉姆尼比,说它不够纯粹。也对,吉姆尼那是修仙,是辟谷断食追求飞升,V23是在红尘里打滚,追求的是红尘炼心。
最搞笑的是拿它跟iCAR 03比,说你看03多实在,配置拉满。这就好像在问雷电法王杨永信,你电击技术这么好,怎么不去工地上搞电焊?专业不对口啊朋友!人家iCAR 03现在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改名叫奇瑞风云T3,回归家庭序列,明明白白告诉你,我就是一个老老实实过日子的经济适用男。
而V23是什么?V23是那个天天跟你聊诗和远方,兜里可能没几个钢镚,但范儿一定要足的精神小伙。你指望他给你算计柴米油盐,他心态当场就崩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比作精神小伙可能有点侮辱精神小伙了,他们至少是真的信自己说的那些话。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特别能理解买V23的人。因为我真的厌倦了那些充满了“算计的酸臭味”的车。我们每天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通勤路上堵得像一锅粥,开个移动沙发和开个拖拉机,其实速度是一样的慢。但心情,真的不一样。V23提供给你最重要的价值,不是那几百公里的续航,也不是那个零百加速,而是让你在堵车的间隙,看着方向盘和后视镜里那个方正的轮廓,产生一种“我跟他们不一样”的幻觉。
这种幻觉,就是“设计税”换来的核心体验。它是一种品牌玄学,一种信仰充值。跟买奔驰的人一样,他们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标带来的社交名片。跟买特斯拉的人一样,他们买的不是自动驾驶,是那种“我拥抱未来”的科技人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V23最大的卖点,从来不是空间、续航或者动力,而是它给你提供的“折腾的权限”。
这车就是个大型的乐高,是成年人的“压缩毛巾”,买回来就是让你泡水里折腾变大的。车顶给你预留了行李架,侧面给你搞了小书包,就差把“快来改装我,快来整活”刻在脑门上了。你买的不是一台出厂即巅峰的成品,你买的是一个可以升级打怪的初始角色。后期要怎么氪金,怎么搭配装备,奇瑞都替你想好了,就等你掏钱。
如果你买车,就是为了从A点到B点,对车顶射灯、户外露营、外放电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毫无兴趣,那你看到V23的价格,第一反应肯定是“凭啥这么贵”。
这太正常了,因为你不是它的用户。你就像一个只想喝可乐的人,走进了一家精酿啤酒馆,然后抱怨老板为什么不卖三块钱一瓶的快乐水。老板看了也得傻,同行看了都得哭晕过去。
所以别再问贵不贵了,烦不烦啊!
这车就是卖给那些愿意为了一瓶“包装好看的精酿”,而放弃十瓶“管饱的快乐水”的人。它的性价比不在于配置表,而在于你的朋友圈点赞数,在于路人的回头率,在于你自我满足的精神高潮。
所以,想搞清楚你该不该买V23?别问车,问问你的朋友圈,它需要一个新的显眼包吗?如果需要,那就闭眼冲。如果不需要,那你在这看什么热闹?赶紧去隔壁看风云T3去。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