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两年你在路上看到的小电驴,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能骑能拉货”的纯代步工具了。尤其最近,九号公司成了大家嘴里的“新晋网红”,半年时间居然净赚12亿,利润比去年直接翻了一倍,很多人连说“不敢相信”。
不少人光听电动车就觉得这行业没啥新鲜的,觉得就那点买卖、拼成本、抢销量。但你现在要是去店里看看,或在大街上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年轻人买电动车压根不是为了省钱,甚至不是为上下班赶路,而更多是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科技、智能、个性样样都得有。
这就为什么,这公司突然能卖爆。比如今年8月新上市的M5,一开预售,4小时预订量就破万。说实话,现在小电驴简直成了年轻人新的“社交图腾”了,谁骑谁显眼,都想让自己与众不同。
说到这家九号,真不是走运而已。你看数据,2025年上半年光是营收就飙到117亿,增速77.8%,净利润同比直接翻了一倍多。这种增幅,无论放在哪个行业都是狠角色。它的电动两轮车卖了239万辆,转化成收入就68亿,比去年翻了两倍。现在它全国市场份额到了7.3%,虽然还排在台铃后面排第四,跟雅迪、爱玛这些老巨头比差点意思,但增速在四大品牌里最凶,现在谁也不敢小看它。
人家怎么做到的?其实这背后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今年整个两轮车行业发生了大变化。新国标政策一出来,各地纷纷出台补贴,以旧换新最高能抵几百块钱,再加上贴息搞贷款,换车成本直接给老百姓压下来了。看看北京、广州这些地方的销量,前几个月都火得不行。其实,这种政策刺激下的爆发谁都会有,但这东西其实也透支了未来的销量,所以要想真的长久,得靠核心实力。
九号不是一开始就专做电动车的。2012年刚创办时主要做平衡车,三年后还搞了个大新闻,直接买了全球最牛的平衡车Segway,拿到了专利和国际渠道。这一步其实为后来的国际扩张埋下了伏笔。
早年,九号还得靠小米的生态链吃饭,并且有段时间大家都觉得它只是小米的“代工厂”,卖的很多其实是给小米品牌用的。但这公司骨子里野心不小,这几年拼命做品牌、搞自研,终于业务跟小米拉开距离,有了自己的独立品牌认知。现在销售和产品定义都不是别人说了算了,在业内算是完全独立。
至于为什么它能从一众品牌中突围出来,关键就是抓住了年轻人那“又要实用又要酷玩”的心理,把智能化玩到极致。比如最火的“M5系列”,自带“Ridey GO!”一键启动、倒地报警、AI远程操控、OTA在线升级这些功能。再搭配“凌波OS”——语音、导航、系统互联一步到位,看着就有科技感。可以说,这些功能正好拿捏住了喜欢新鲜、爱玩科技的年轻人。
调查也显示,18-25岁的用户里,76%的人买车首先看的是智能体验,连外观、动力都先放一边了。现在谁买车不是想着能链接手机、能刷抖音、还能远程遥控,甚至软件升级都不用去店里?这个路子目前来看竞争对手还真玩不过九号。

除了高端型号,九号也盯紧了大众市场,从C系列到B系列,各种定位、各种价位的都有,真正把市场分得明明白白。这样一来,无论你是追求性价比还是讲究体验,都有适合自己的产品。
还有一点,九号重新定义了渠道策略。它搞“线上线下同价”,你在网上下单,去线下提车,经销商每卖一台都稳赚200块。这在业内算很给力了,台铃经销商有的只赚一百多,小牛更低几十块。但九号价格统一,终端售价稳定,大家都愿意卖。他们疯狂开门店,现在全国已经推到8700家了,万店计划指日可待。别看现在门店不如雅迪、爱玛那么多,但这增速你琢磨一下,照这样搞两年之内就能追平。
咱们拿全行业对比一下,去年雅迪卖了1380万辆,爱玛也有856万辆,两家公司加起来能占国内大半壁江山。可你看现在,九号才短短几年累计也已经800多万台出货,虽然体量还差得远,但增速没人敢轻视——说它不是搅局者都没人信。
不过事儿不能光看表面风光。挑战其实也摆在面前,最顽固的三个问题。一是大城市的市场就快见顶了,想继续高速增长,必须挖掘下沉市场或者搞出差异化。二是竞争对手学得也快,从雅迪、小牛到台铃,都开始卷智能,大家都想做下一个“九号”。所以技术壁垒还得继续拉高,否则很难稳。三是,智能玩意儿你卖出去容易,但怎么留得住用户?硬件是入口,后续服务和品牌社群才是留住人的根本。
所以,九号很早就布局出海。还记得那个Segway吗?当年正是想要打全球。近几年,这公司海外收入增速快得飞起,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就赚了44亿多,占到总收入的38%,而且三分天下的野心很明显——欧洲、美洲和中国市场各得三成营收,这是要成为世界级品牌的节奏。
值得关注的是,它把目光瞄准了东南亚这种摩托大国。东南亚有2.5亿摩托,目前电动化比例不到1%,简直是巨大的“空白市场”。中国现在太卷了,进军海外尤其东南亚,空间还大得很。而且九号不是想着单靠卖硬件赚钱,更多还是靠“智能+服务”去征服用户:比如骑行安全、驾驶培训、定制化技术,这些都是别人暂时靠不上的新赛道。
说到安全问题,这一点很多人不重视。前几年两轮车交通事故大多是新手乱操作,数据说60%以上跟操作失误有关,新手就占了40%多。紧急刹车、过弯这些本事,如果没人教,真不敢保证一路安全。九号看到这一点,干脆先人一步,成立“安驾学院”,亲自搞小电驴驾驶培训,还和交警合作。这是头一家这样干的,把服务链拉长到终身制,提升用户黏性。
整体来看,九号这些年折腾得不少。归根结底,人家玩的就是用户思维——不是卖完一辆车就结束,而是想办法让消费者不断有新体验,甚至一辈子离不开你。从短期来看,是政策红利、智能化、渠道创新让它起飞。但远看肯定还是那帮“能留住用户”的公司,才能笑到最后。没有持续的创新,没有稳定的服务,光靠爆发只能换来短暂的辉煌。
现在的九号正处于这条路的分岔口,继续冲下去说不定还能上个大台阶;踟蹰不前、沦为跟风,可能就变回了普通品牌。未来会怎么样,答案还在路上。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国造车企业这几年变聪明了,懂得不仅靠价格战,还学会了抓住年轻人、重视体验、布局海外,让世界都开始关注我们生产的小电驴。这种从“黑马”到“领跑者”的变化,不光见证了一个企业的成长,更代表了整个行业在不断升级换代的方向。
所以,总的来看,九号公司现在越来越像小米了——从技术驱动、产品创新,到年轻人审美、全球化进攻,一个都不落下。这场两轮电动车的争霸赛,很可能刚打响,后续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