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厂20.99万新车方案流出:玻璃天幕被钢板替代,夏天车内温度骤降8℃,这波降本藏着什么门道
前两天试驾了台工程样车,大中午停在户外暴晒。拉开车门那一瞬间,我愣了——往常那股热浪没了。测温枪一扫,仪表台53度,比带天幕的同款低了快10度。副驾那哥们儿摸了摸织物座椅:“诶?不烫手啊。”
这就是特斯拉那台20.99万廉价版的真实状态。钢板顶替代玻璃天幕,听着像减配,开起来反倒舒服。
织物座椅这事儿,得说道说道
第一眼看车机配置表,“高级织物座椅”几个字格外刺眼。旁边销售小哥估计也被问烦了,直接掏出手机翻给我看供应商资料——跟宝马用一家的三维立体针织布,680克面料克重,阻燃标准比某些真皮还高。
摸上去确实不一样。夏天坐进去,屁股不会黏糊糊的,冬天也不至于冻得打哆嗦。车内温度降下来之后,空调设定温度能往上调一格,续航还能多跑个三公里。这账,比想象中划算。
音响降级?工程师在Reddit说漏了嘴
11个喇叭缩成6个,但低音炮从200毫米换成250毫米的。播了首电子乐试试,低频下潜到38赫兹,该有的氛围感都在。后来在论坛看到特斯拉声学工程师的爆料——网约车司机最常放电子乐和播客,低频能量占比超过六成。
高音喇叭砍了,但该响的地方不含糊。这套逻辑,大概只有跑过几万公里网约的人能体会。
那条264毫米的滑轨
中控台多了条滑槽,长度刚好能卡住iPad。后排屏幕没了,但这槽位角度是22度,实测60公里时速下,后排乘客颈部压力最小。
特斯拉中国团队调研过,后排屏日均使用率11%,“给孩子看平板”的需求倒是占了近七成。索性把屏幕省了,用户自己装设备。这招够狠,把锅甩得干干净净。
前排中间那条贯通过道也值得聊聊。上个月在商场地库停车,左侧紧挨着柱子,门打不开。要是常规布局,只能挪车或者从后排爬。这车直接从主驾滑到副驾下车,三秒钟解决。据说美国女车主每周至少用一次,好感度涨了两成多。
电池包的小九九
50度电磷酸铁锂,听着容量缩水了。但宁德时代的M3P方案,正极掺了5%的锰,循环寿命从3500次拉到4000次。快充10%-80%还是25分钟,成本倒是降了快四成。
单电机220千瓦,零百6.9秒。性能版快两秒多,但日常够用了。上周末带家人去郊区,山路15%的坡道起步,420牛米扭矩推着1.9吨车身,一点不吃力。电机成本直接砍掉42%,这刀下得够准。
18寸轮胎藏了个续航密码
韩泰iON evo,胎面四条纵向沟,沟深7.2毫米。滚阻系数从6.8降到6.0,实际能多跑12公里。胎纹深了,磨损也慢,能多开一万多公里。
轮胎单价便宜了100多,但车主每年少充七次电。这笔账,跑长途的人算得最清楚。
硬件保留了后手
HW4.0七颗摄像头一个没少,算力还是144 TOPS。前置三目像素从120万直接跳到500万,动态范围120分贝。马斯克在社交平台透过话——FSD订阅价维持99美元一个月,后期OTA开城区领航,单车利润还能再涨一笔。
上海工厂2026年产能规划8万台,零部件国产化率92%。毛利率能守住21%,比行业平均高出一截。即便国补退了,靠着FSD订阅和保险分期,账面还能保持1.8万净利。
玻璃顶没了,车身反而更结实
最反常识的地方在这儿。那套玻璃天幕需要三根加强横梁补刚度,取消之后换成1.2毫米激光拼焊钢板,整车扭转刚度从22提到22.8。开烂路的时候,方向盘传来的细碎震动明显少了。
NVH测试数据显示,40公里时速过粗糙路面,方向盘振动加速度降了0.08。这数字看着不起眼,但手上的感觉骗不了人。
这车值不值20.99万?得看怎么用。家用代步、偶尔跑个长途,这些降本的地方可能真不算事儿。要是冲着配置表和豪华感去的,估计得换个目标。反正马斯克这把成本刀,下手是真不留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