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准车主曝未提车被催尾款,销售电话全程紧逼,定金退不退真相揭晓

小米SU7 Ultra准车主称未交付先催尾款,销售称是防止弃单

高先生的电话是在一个闷热的午后响起来的。微信那头,小米汽车销售直接甩来一句:“30天内要把尾款结了,不然订单取消,定金也退不了。”他愣了半分钟才反应过来——车还没影儿呢,就得先把钱补齐?

小米SU7 Ultra准车主曝未提车被催尾款,销售电话全程紧逼,定金退不退真相揭晓-有驾

他2月份下的单,顶配SU7 Ultra,还选了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当时宣传说有空气动力学功能,他想着跑高速能稳点,可后来群里有人提车发现,那俩孔只是装饰。高先生是400多人的维权群群主,这事一传开,好几个人都炸毛,说这是虚假宣传,要么退车,要么给个合理解释。

偏偏这些被提前催尾款的人,大多买的是所谓“挖孔版”。有销售私下跟他说,其实公司盯着那些在交付群里说想转单、或者提到要延期的人,“怕你们临时不要,所以先收钱锁死交易”。听起来像老修理厂师傅常念叨那句:“先收押金,不然干到一半人跑了咋办。”只是这回不是修摩托,是五十多万的新车。

小米SU7 Ultra准车主曝未提车被催尾款,销售电话全程紧逼,定金退不退真相揭晓-有驾

杨女士就是没按期限补齐,被通知订单取消,2万元定金打水漂。她跟对接人员沟通不畅,对方直接按照购车协议处理。这协议,高先生形容是“霸王条款”,因为签订时间比行业惯例早太多——正常都是验完车再签正式合同,这边倒好,下订就让你全套签完。

插一句,我邻居老李去年换新能源SUV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不过那家品牌至少等车辆运输到店才让付款。他还特意让我去看,说这样心里踏实些,可以摸摸漆面、看看底盘有没有磕碰,再掏卡刷钱。而且老李顺嘴告诉我,那种碳纤维件如果真有风道设计,在雨雪天可能会积水进舱,所以得加导流槽,小米这个连槽都没有,他当场摇头:纯摆设啊这是。

小米SU7 Ultra准车主曝未提车被催尾款,销售电话全程紧逼,定金退不退真相揭晓-有驾

8月初,有位贾先生改配成YU7车型,就没被催付款。他说自己订单还在排产阶段,也没人提提前结算。这更让Ultra准车主觉得奇怪,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等车辆下线、甚至可以验完再付尾款——这是他们认知里的“规矩”。之前小米客服也公开讲过支持验后付款,但现在却出现另一套做法,理由是排产和物料准备需要资金保障流程顺畅,还列出备货、运输等成本作为依据。

5月杭州那次线下沟通,高先生他们给小米一周时间论证能不能做出真风道,如果行就生产,否则给补偿。但日子过去85天,没有反馈,公司反而推出新车型发布会。一些原本抱希望的人开始走法律途径,有人在8月4日开庭,小米方面没人出庭,只提出管辖权异议。“我们不认可,”高先生强调,“消费者所在地法院完全可以受理。”律师朋友提醒他们别直接表态要或不要,因为这会影响诉讼主动权,于是一律用质疑虚假宣传的书面函回复,并寄EMS挂号信至总部和分公司,全被签收但无人回应。

小米SU7 Ultra准车主曝未提车被催尾款,销售电话全程紧逼,定金退不退真相揭晓-有驾

行业律师牛威分析,如果合同没明确约定,但存在普遍接受的交易习惯,比如验后付款,那么法院可能采纳这种习惯作为参考。不过北京另一位律师郭劲则指出,如果合同白纸黑字写明必须先付,那只要不违反强制性法规,就很难撼动。但若缺乏约定又强行要求,则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可以拒绝执行这种要求。而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则直言,这种格式条款如果明显倾向经营者利益,很可能无效,更不能借技术手段逼迫交易完成并推卸交付责任,否则就是减损消费者权益了。

小米SU7 Ultra准车主曝未提车被催尾款,销售电话全程紧逼,定金退不退真相揭晓-有驾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洗车店听来的闲聊,一个刚从外地赶回来的SU7 Ultra准主笑着骂:“我的‘冷静期’60天快到了,他们却让我提前一个月全额结清,你说急啥?”旁边洗轮毂的小伙插话:“怕你黄牛呗,现在谁都精明。”不过他说完自己又摇头,“可这终归不是卖菜秤斤两,人家几十万买台大件,总该看见东西吧。”话糙理不糙,我低头擦玻璃的时候忍不住笑了一声,却也替那些已经交了定金又陷入拉锯战的人捏把汗——毕竟,这事短期内恐怕不会消停下来。

小米SU7 Ultra准车主曝未提车被催尾款,销售电话全程紧逼,定金退不退真相揭晓-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