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刷手机看到一家新开的馆子,装修科幻,文案顶满,各路大神疯狂打卡,说是不吃就白活了。你心潮澎湃地冲过去,排队两小时,结果吃嘴里就那回事,甚至不如楼下沙县。
更骚的是,过俩月你再路过,发现门口已经换了招牌,开始卖小龙虾了。
最近奇瑞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就给我一种这种网红餐厅开业的感觉。锣敲得山响,场子热得发烫,各路资本都捧着钱说这是天选之子,结果大门一开,食客们用脚投票,嘴上说好吃,身体却很诚实地走向了隔壁。
上市才四天,股价就跌破了首日收盘价,成交量更是从开业大酬宾模式,光速切换到“老板,还有人吗”的凄凉。
这事儿魔幻在哪?魔幻在奇瑞的“简历”实在是太漂亮了。
论资历,人家从2004年就喊着要上市,折腾了21年,堪称A股司马懿。论实力,2024年中国车出口640万辆,奇瑞一家就干了114万辆,什么比亚迪、长城、吉利,全绑一块儿都不够它打的。说是中国车出海第一天团,那是一点水分没有。
论业绩,三年时间,收入从900多亿干到2700亿,净利润从58亿干到143亿,这增长曲线,比我当年打游戏的升级速度还快。
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浓眉大眼、根正苗红的绩优股。但资本市场的老炮儿们不这么看,他们拨开PPT,凑近了闻了闻,发现这道硬菜底下,藏着点不太新鲜的配料。
说白了,奇瑞这优等生,有点严重偏科。而且是那种主科不及格,副科考满分的偏科。
奇瑞最引以为傲的,是它的海外业务,这是它的面子,也是它最大的里子。但这个里子,现在有点兜不住了。
你知道奇瑞去年在海外挣的978亿里,有多少是来自一个国家吗?459亿,来自俄罗斯。将近一半。
这就好比一个直播带货的主播,榜一大哥一个人刷了整个直播间一半的流水。看着风光无限,实际上命根子早就被大哥攥手里了。大哥今天开心,给你刷穿云箭;明天不开心,直接换台,你连西北风都没得喝。
奇瑞在俄罗斯的成功,本质上是一次完美的“瞎积薄发”。俄乌一打,欧美日韩车企跑得比兔子还快,留下巨大的市场真空。奇瑞冲进去一顿输出,属于是空门捡漏,捡了个大的。
但问题是,这个漏,不是永远给你捡的。
俄罗斯现在缓过神来了,一看这不对啊,市场全被中国车占了,自家产业还怎么活?于是大棒举起来了。先是汽车进口关税,直接从15%给你干到最高38%;然后是报废税,也给你拉满。两套组合拳下来,中国车进俄罗斯的综合成本暴涨30%。
这就等于大哥跟你说,以后刷礼物可以,但平台要抽七成。你还播不播?
更狠的在后头。奇瑞在俄罗斯主要是散件组装,说白了就是把零件运过去拧螺丝,本土化率低得可怜。而俄罗斯的政策,是专门补贴那些“自己人”,也就是本土化率高的车企。你一个“外来务工人员”,还想享受本地户口的福利?想多了。
结果就是,今年上半年,中国车对俄出口直接腰斩。奇瑞来自俄罗斯的收入,从占半壁江山,骤降到只占一成。
大哥不刷礼物了,主播就得饿死。这个故事,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好,海外市场的第一条腿有点瘸了,我们再看奇瑞的第二条腿,也是大家最关心的——新能源。
这年头,你一家车企要是跟新能源没关系,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奇瑞也懂,早在2008年就搞混动了,算是起了个大早。
结果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到2025年一季度,奇瑞的新能源车收入占比才30%,纯电更是只有可怜的12.8%。将近七成的收入,还得靠燃油车这匹老马撑着。隔壁比亚迪,新能源收入占比都80%了。
人家已经开上星际战舰了,你还在给蒸汽机添煤。这仗怎么打?
更要命的是,奇瑞的新能源车,它不赚钱啊。
去年毛利率好不容易从负数爬出来,变成了0.4%。你没看错,就是0.4%。今年一季度稍微好点,涨到了5.7%。
这是什么概念?人家行业领先的,毛利15%。甚至20%。奇瑞呢?去年才转正,0.4%。这是做慈善还是做生意?我看更像是在渡劫。
这就相当于隔壁网红餐厅,不仅好吃,还血赚。你这儿呢,不仅味道一般,还是贴钱赚吆喝,吆喝声还不大。这让投资者怎么给你信心?
当然,奇瑞也努力了。一看自己搞不定,那就找外援。抱上了谁的大腿?华为。
强强联手,搞了个智界品牌,听着就高端大气。结果呢?市场根本不买账,销量被同属鸿蒙智行的问界按在地上摩擦。
联手华为了。搞了智界。结果呢?卖得还不如问界一个零头。你说这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可能玄学就是,有的人天生就带不动。
奇瑞的故事,就像一部老派的武侠小说主角。出身名门,练了一身横练的筋骨(燃油车和制造工艺),在某个机缘巧合下(俄罗斯市场真空),得到了一本速成秘籍,武功大涨,名震一方。
但当整个江湖的规则都变了,大家开始玩火枪火炮(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时候,他还在抱着那本老拳谱,琢磨着怎么把马步扎得更稳。
这就带来了第三个问题,一个更虚,但可能更致命的问题——品牌形象。
很多人一提到奇瑞,脑子里还会蹦出那句老梗:“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这就像你初中时被叫的外号,哪怕你现在已经是上市公司老板了,同学聚会时,大家还是会贱兮兮地那么喊你。
这种历史包袱,平时看不出来,但在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时候,它就像一根刺,扎得你难受。
所以你看,奇瑞的困境其实非常清晰。
海外的现金牛业务,因为地缘政治风险,正在变成一头瘦牛。国内的新能源业务,起了个大早,却没趟出一条赚钱的路,技术和品牌都跟不上第一梯队。这就叫青黄不接。
旧的优势在快速消退,新的增长点却迟迟立不起来。
这时候,奇瑞也下了血本,说要搞全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续航1500公里,能量密度是现在的两倍,刀子捅进去还能用。听着是不是像科幻片?
确实像科幻片。因为丰田、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巨头,也都在画这个饼,但谁都没敢说明天就能端上桌。奇瑞现在把宝押在这上面,有点像在牌桌上梭哈了一把“天胡”,赌性有点大。
现在回头看这次上市募到的90多亿港元,哪是什么锦上添花,这简直是救命的钱。
无论是填补俄罗斯市场留下的窟窿,还是在新能源这个血海里继续烧钱研发、打价格战,都需要海量的真金白银。没有这笔钱,奇瑞可能连牌桌都上不了。
奇瑞的故事,本质上是中国制造业一个非常经典的缩影。它勤奋、坚韧,靠着一股子拼劲儿和成本优势,在海外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一点,值得所有人尊敬。
但资本市场是一个无情的裁判,它不看你的汗水,只看你的未来。它不管你昨天打死了多少只老虎,它只关心你明天能不能驯服一条龙。
上市,对奇瑞来说,不是功成名就的庆功宴,而是吹响了决战的号角。身后是日渐萎缩的燃油车阵地,身前是炮火连天的新能源红海,侧翼还有虎视眈眈的国际政策风险。
股价的一时涨跌,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代浪潮转向的时候,一个曾经的巨浪滔天者,有没有勇气和智慧,去调整自己的泳姿。
毕竟,在商业这场无限游戏里,没有所谓的终点,只有不断出现的转折点。抓住了,就是新生;抓不住,就只能被后浪拍在沙滩上,成为历史的注脚。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