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现在都记得,王传福当年那句话有多扎心,他说德国人搞发动机,热效率随随便便干到40%,而我们却连30%都摸不着头脑,几十年紧跟其后

我和我哥上周去看了辆新款汉,这车的亏电油耗2.9L,厂里给出的续航2100公里。我当时就忍不住嘀咕——怎么感觉比之前听说的数字靠谱了一点?销售那哥们特别自信,这不是啥忽悠,咱家油箱可比市面上普通家轿大一倍。

我心里那个别扭啊,2100公里听着确实唬人,可油箱抢着给力,一下就过了个心理坎。说实话,我估算了一下,假设多少吨油箱没变,普通家轿那450公里续航,也干不出2100的成绩来。是不是感觉就跟朋友吹牛,被人戳穿了点门道?但大家就是看数字,哪个客户没被数字忽悠的经历。

我到现在都记得,王传福当年那句话有多扎心,他说德国人搞发动机,热效率随随便便干到40%,而我们却连30%都摸不着头脑,几十年紧跟其后-有驾

咱别光盯着这续航,还有发动机这一块。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个争论,有车友说奇瑞自家那个号称60%热效率的发动机堪称宇宙第一,但我瞬间就想,这究竟是什么标准?60%?德国那边随随便便能干到40%,一口气 高效率原本都近乎顶峰,要是用个60%,那得是啥概念?没细想过,估计那个数字还和实际路况有差距。

你看,比亚迪确实牛,亏电油耗2.9L,说白了,就是电和油的混动系统协调得特别好。但是我前些天和一个在供应链做了10年的老同事聊天,他吐槽说:发动机那套东西,不是你能拍脑门造出来的。关键是各种日德专利密密麻麻,围着你转,说白了,就是不让咱造。

还别说发动机,变速箱也是死穴。把专利一说,就像你家门钥匙没换,别人家的门锁就老搁这。想进?创新抢夺都得打擦边球。尤其是那些技术含量高的核心零件,要么合规拿授权,要么就是绕道走路,成本和时间都翻倍。这样一想,比亚迪转向电池、电机这个赛道,真算是走对了方向。

我到现在都记得,王传福当年那句话有多扎心,他说德国人搞发动机,热效率随随便便干到40%,而我们却连30%都摸不着头脑,几十年紧跟其后-有驾

说到电池,老实讲我还有点担忧。20年后这些玩意儿咋处理?我听了不少技术文章,说处理技术已经成熟了。但我感觉吧,说得轻松,捡个电池自己砸锅卖铁还行,大规模处理呢?就怕成了新的建筑垃圾,没点规范,谁能保证不会乱扔乱放?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表,总感觉这块儿得死磕。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比亚迪从第一代DM技术到第四代的发展路径,他们是真的在用傻劲儿硬拼。数据背后,是研发上死磕的态度,而不是靠各种出海采购拼装组合。你想啊,核心技术全攥着自己手里,心脏和大脑用一种语言运行,这才是底气。

有朋友调侃我说,买比亚迪的心态都跟以前买丰田、奥迪时不一样了。以前咱们拆别人的车跪舔,后来倒过来了,老外买咱们的车,拆开来研究。一个细节,他们说,你看这块电机,竟然没见什么大品牌帮着代工,纯自己造!这就是门道。

我到现在都记得,王传福当年那句话有多扎心,他说德国人搞发动机,热效率随随便便干到40%,而我们却连30%都摸不着头脑,几十年紧跟其后-有驾

也有人喷,比亚迪那续航拼来拼去,油箱大一倍不算啥,拿数字吓人。你说他们有没有道理?我承认前面我说数字牛逼也有点大了,其实光续航数字没啥用,得看整个使用场景和油耗曲线。不管怎么说,至少在混动技术上,比亚迪确实和传统大牌差距缩小了不少。

我也常反思,这条从传统燃油发动机转向电驱动的路子到底多难走?我觉得大家容易忽视一点:发动机搞不好就得直接卡脖子,而电机电控,如果是自己做,成本先算算——百公里油电成本低个20%,用户真实感知差不多能接受。估算也没多少黑科技,更多是工业扩产和加工精度的提升。

你听过当年王传福撒气的那句话吗?他说德国人搞发动机,热效率随便都能搞到40%,而咱们连30%都摸不到头。几十年跟屁股后面吃灰。以前咋回事?老工程师盯着拆开了的桑塔纳零件挠头,核心技术像宝贝一样锁着,你学也学不到家。现在思考起来,比亚迪这票人不干了,硬是赌一把电池电机,别人玩了一百年燃油发动机,我们只用几年,能干到头一个?

我到现在都记得,王传福当年那句话有多扎心,他说德国人搞发动机,热效率随随便便干到40%,而我们却连30%都摸不着头脑,几十年紧跟其后-有驾

说到这儿,不免要问,未来传统燃油车的热效率还能突破多少?奇瑞的那个号称全国第一的发动机,真能让德国人担忧?还是说,这只是针对特定工况下的数据游戏?我也没答案,毕竟复杂多变。

还有一个我比较好奇的细节,修理厂里有师傅跟我说,他见过不少电动车电控因为软件问题挂掉的,但传统发动机可是越修越稳。电动车高科技背后,是不是也有不少隐患没曝光?比亚迪的技术牛,稳定性跟进速度怎么样?这算不算隐形风险?

最后我想说,其实电是唯一弯道超车的机会。这是一个技术的巨大分水岭。人家老外发动机弄几年一次升级慢慢改,我们从电池、软件到底层硬件,一气呵成。只是,我现在更好奇的是,这条路走多远,才算真踏实?

我到现在都记得,王传福当年那句话有多扎心,他说德国人搞发动机,热效率随随便便干到40%,而我们却连30%都摸不着头脑,几十年紧跟其后-有驾

你怎么看?会是个耐久战,还是又一个暴发户跑马圈地?毕竟,比亚迪的电池回收真的靠谱吗?如果废旧电池变成下一个环保大坑,你说行业还有多大耐心?这留给我们后话慢慢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